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早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指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不只是当前,恐怕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我们的政治路线就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1997年初的南方谈话中,他又特别  相似文献   

2.
正改革开放40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中国现代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40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836美元,人均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的思想,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深入理解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事业,有着深远而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近年来,世界科技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据科学家研究测算,科技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本世纪初为5%-20%,70年代至90年代为70%  相似文献   

4.
1970年12月波兰罢工事件后,盖莱克当选为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他立刻宣布取消导致罢工事件的食品涨价的决定。在经济方面,他总结了其前任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即要求投资和消费同时增长,要高速度发展经济,要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所谓“三高”(高速度、高工资、高福利)政策。他认为,只有大量投资才能迅速改变国民经济的结构,使生产能力现代化。同时,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他认为必须加强物质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要求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农村改革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目前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形势和问题,集中体现为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缺乏后劲、农民互助  相似文献   

6.
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世纪70年代初,陈云在协助周恩来抓外贸工作的过程中,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科学地分析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要研究和利用资本主义的观点,深化了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促进了“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外贸领域拨乱反正作了准备,是对外开放的先声。  相似文献   

7.
科教兴国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这一思想是从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依靠教育和科技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论断,为提出和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深入探讨邓小平科教兴国的思想,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四个国家和地区:新加坡、香港、台湾、南朝鲜,继经济复苏之后,自60年代起进入增长时期,到了70、80年代因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被称为亚洲“四小龙”。资产阶级把它们推崇为样板,少数坚持自由化立场的人以此论证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为什么唯独亚洲“四小”取得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社会主义改革,加速了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实现了社会主义从“苏联模式”向“中国特色”的发展。改革的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为此,本刊记者以“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为题,走访了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刘海涛。  相似文献   

10.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方针,也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推动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担负和完成这一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必须首先从理论上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思想与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上下齐心,共同为之奋斗。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新的概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过。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  相似文献   

11.
建国50年来,中国外交格局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动,用人们熟悉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概括就是:建国初期的“一边倒”,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的“反两霸”,70年代的“大三角”和80年代以后的“全方位”。本文扼要分析了这四个阶段外交格局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在每一格局下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及所受的局限;指出,外交格局的变化,一方面受到国际形势变动的影响,一方面又与中国内部的发展变化有关。可以看出,在从新生的革命国家向成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在不断发展,中国对自身利益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中国同现存世界的关系在不断调整和改变。  相似文献   

12.
日本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到60年代中期,10年间新车登记量从40多万辆增加到400多万辆,增长了近10倍。这使日本汽车业完成了第一代产品的开发,并形成了大批量生产的体制。10年间建设了20多座现代化轿车生产厂,每个厂的年产规模都在20万辆以上。从1960到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全面吹响了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角。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国,一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斗的目标。不同历史时期,党根据实际赋予了强国概念不同的内涵。在革命年代,党领导人民为“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在“富强”的基础上正式表达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党根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强国目标的内涵不断进行符合实际的调整,最终形成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目标。党的十八大后,党立足国内外实际,赋予了社会主义强国目标以新的内涵,最终实现强国目标具象化。  相似文献   

14.
试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旨在破解当前的“三农”困境,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这一未竟之历史任务,其必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究竟“新”在何处中国的乡村建设始于20世纪20、30年代以梁漱溟、晏阳初、陶行知等知识分子为代表所掀起的具有改良主义性质的乡村建设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和追求。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设社会义新农村”无疑是继承了…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继续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四个阶段性特征:一是发展任务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为“经济、社会并举”;二是发展导向从经济总量增长转为国民收入增加;三是发展方式从投资主导转为消费主导;四是发展阶段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转为工业现代化加速阶段。  相似文献   

16.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三代领导人为了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强国之梦,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进行了孜孜不倦的探索。毛泽东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探寻到一条历史必由之路,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邓小平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战略目标;江泽民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全面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三代领导人的现代化理论既一脉相承,又有后者对前者的创新和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新世纪新阶段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是其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其后10年间,日本国民收入实际年平均增长率达11.6%,形成了近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由此奠定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坦率地讲,从中国的现实发展来看,国民收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形势的判断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能否抓住形势变化给我们带来的战略机遇。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审时度势,对国际局势作出了正确判断,认为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是有可能的。据此,我们党果断地作出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今  相似文献   

19.
观点搜索     
首先,“三个代表”思想凸显“发展”这个主题。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就是为了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它是我们在新世纪“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从“三个代表”的内容看,无论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  相似文献   

20.
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农村发展继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03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之后,迎来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重大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新时期中国农村建设的方向,势必会掀起中国农村发展的第三波高潮,加速农村可持续发展,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