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方法论研究的忧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方法论是法学的综合性学科,即各个分支学科都要涉及方法论的问题。由于法律方法论中的方法也是借助其他学科的方法,因而这一学科与哲学、逻辑学、修辞学、语言学、解释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法律方法论近年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但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不注意读者及“市场”需求、不注意研究的背景、没有问题意识以及不注意经验与技术的结合研究,这些弊端已经显现出来。法律方法论不是纯粹的理论,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的问题意识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
《法学方法论原理》一书藏巧思于弘论,寓灼见于钩深。法学方法论是一门以反思为特质、对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问。关于方法论研究对象,作者提出有四类,即方法及其内在结构和外部关系,客体及其表述之间、客体的表述与主体之间、客体的表述本身以及客体和主体等方面,研究的主题、目的,研究主体的特性。作者认为,法学研究的一般思路需要经历法学疑问、法学假设和法学假说直至法学理论的形成,其中假说是理论构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德国学者卡尔·拉伦茨所著的《法学方法论》是德国现代法学方法学说史上的重要著作。该书呈现了评价法学的问题领域和求解思路,在传统的法学方法基础上开启了一派兼及法的安定性和正当性的法学方法论,可以视为自完美法典神话被击破后重建法的客观性和法律判断的正当性的一种颇有成效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法学研究方法论和法律适用方法论都是法学方法论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从法学研究的视角看,法学方法论的主要有四个逻辑构成要素,即研究立场、逻辑起点、基石范畴和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5.
《法学方法论》作为较为晦涩的学术著作,理解法学方法论与法律方法论的区别、教义学概念的含义以及人文科学的方法论与法学方法论的关系这三个问题较为关键。同时,该书会引起读者对法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法学的概念、法学的科学性以及法学的思维方式等进行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6.
梅因是英国历史法学的创始人 ,他受萨维尼的影响 ,撰写了传世巨著《古代法》。梅因主张从历史的角度 ,以历史的方法分析研究法律 ,在英国开创了法学研究的新的方法论。在我国加入WTO之际 ,对梅因和他的历史方法论进行一番思考 ,对我国未来的法学研究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求实方法论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产物。它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方法论的继承与创新。它既是我们党带领亿万人民求实创新,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实践的方法论,同时也是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构建和谐世界这一宏伟蓝图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法学方法论在法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是法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我们熟知的注释法学派、历史法学派、实证主义法学派、社会法学派等法学流派均有自己的标志性研究方法。然而中国法学理论却并没有因循这样的发展道路,先秦法家主要凭借其强烈的问题意识及对其解决方法的价值功能和运作机制的认知而自成一派,这对于当代中国法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犯罪学与刑法学在方法论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犯罪学研究事实存在的犯罪,因此是真正意义上的"犯罪研究";刑法学是不研究"犯罪"的,其可以称之为"某某罪的研究"、"罪名研究"或是"犯罪的法律解释"。犯罪学是前犯罪学科,是上位学科;刑法学是犯罪后学科,犯罪学不只是为刑法学服务。犯罪学与刑法学有着明确的学科疆域界定。犯罪学强调互动关系,将社会和人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经验事实化成不同的变量,统计并观察各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刑法学是注释法学,我注法条,法条注我。这种注释方法不应奉为法学研究教学之圭臬。  相似文献   

10.
牛元波  郑鑫 《工会论坛》2009,15(5):149-149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刻理解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的理论基点与实践要求,才能真正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从发展脉络、逻辑基础、主题要义、必要条件"四个维度"阐释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实质,强化对科学发展的理解并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书摘     
法学方法论原理李可著,法律出版社2011年12月版李可博士的这部著作至今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了理论创新:首先,提出"法学方法论原理"这一重要概念,并对其理论要素、关系、特征、结构和体系进行了剖析,是该著的概念创新。其次,全面分析和建构了法学方法论内在构造和理论体系的各种要素及这些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是该著的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2.
弗里德曼"法律文化"概念的提出为研究法律文化的学者打开了一个视域上的新窗口,但此概念也招致了不同层面上的质疑与批判。而这些质疑与批判从根本上看是对弗里德曼"法律文化"这一概念所面临的方法论困境的呈现。一方面,旨在考察诸如观念、态度、价值模式等因素在形塑法律制度上的功用时,作为对象化的"法律文化"概念只是一种"理想类型",其在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上不尽使人满意;另一方面,作为实证化研究方法的"法律文化"概念又面临价值性功用上的危机,其在满足法社会科学"用法律改良社会"的理想方面以及解释多元性法律文化方面显得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3.
探究法治实现的理论——法律方法论的学科群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法治寻找实现的路径是法律方法论研究的任务之一。然而,作为实践哲学的法律方法论并不是法律人办案的行动方案,是一种理论形态,描述的仍然是法律思维方式。对法律思维的研究需要运用综合性的方法,这是因为即使是通过法律的治理也是多途径的。从理论上看,哲学的、逻辑的、语言的、修辞的和解释的方法都对法律判断有着重要的影响,法律方法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这些学科的支持。从法科人士研习法律方、法论的过程来看,作为方法论的法律哲学、法治所需要的法律逻辑学、法律修辞学、法律语言学和指引司法活动的法律解释学等学科,构成了法律方法论的基础理论体系。这些学科既提出了法治所需要的客观性、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对创造性的限制等理论,也在一定程度上探寻这些理论实现的途径。在学科交叉的意义上,法律方法论的研究既可以拓宽专业领域,也可以积淀深厚而广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关于大学教学改革的认识、实践和评价的一般方法的系统的观点与理论,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是大学人对大学教学改革该如何启动、如何实施与推进以及如何评价与改进等系列问题所作的哲学思考与战略构想。就其价值旨趣而言,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应然具有统一性、严谨性、权变性和前瞻性等特征。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哲学基础,以系统科学和思维科学为其一般科学基础,以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等学科理论为其具体学科基础。大学教学改革方法论主要由整体论、协调论、中观论以及媒介论等内容构成。  相似文献   

15.
试论法学方法论在中国法律实践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篇文章从方法、方法论、法学方法论的概念出发,着重探讨法学方法论的内容、结构、基本原则,并以此为契机,从中国不同法学部门的角度出发,找到在法学研究、立法、实践中法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性下,法学研究需要跨学科研究的取向,需要吸收并活用其他社会科学知识与方法,具有一种对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自觉认识,坚持对既有的学术范式与框架的尊重与运用,坚持经典理论文本的解读。唯有如此才可能提出新的法律思想与理论。  相似文献   

17.
范进学著,法律出版社2010年10月版本书对美国法学界和法律司法界关于宪法解释方法论的基本流派和基本观点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总结与评述,包括:"麦迪逊两难"之消解,宪法解释方法论之辨思,罗伯特.博克的原意主义方法及评析,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高度强调方法的意义,甚至把方法强调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所谓方法论就是研究一般性方法和特殊性方法的理论;所谓方法论体系,指诸研究方法之间的关系秩序,也即将所有方法作性质功能的分类、归属、分层、揭示其功能与局限,依据各方法的这些不同所规范出来的一个有高低层次、相互联系的功能结构。方法论体系包含如下五大类方法群:哲学思辨方法、实证方法、规范方法、一般通用方法、特殊理论方法。主体根据研究目的,对各种方法进行选择使用和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9.
如何研究宪法学?近年来随着法学方法论研究日益升温,上述问题越显重要。方法论运用的熟练标志着一个学科的成熟。为了彰显宪法学的学术品格,尤其要重视其研究方法。为此,本期编发了六篇青年学者的文章,希图了解他们对宪法学方法论的思考。第一篇文章提出了中国宪法学中的"明希豪森困境"命题,并作了自己的解答;第二篇则阐述了法律解释与宪法解释的同异;第三篇则梳理了法律与政治关系在宪法学中的纠缠;第四、五篇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价值与规范的关系。最后一篇则提出了宪法释义学的问题与前景。希望进一步推动宪法学方法的研究,并促进宪法学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何研究宪法学?近年来随着法学方法论研究日益升温,上述问题越显重要。方法论运用的熟练标志着一个学科的成熟。为了彰显宪法学的学术品格,尤其要重视其研究方法。为此,本期编发了六篇青年学者的文章,希图了解他们对宪法学方法论的思考。第一篇文章提出了中国宪法学中的"明希豪森困境"命题,并作了自己的解答;第二篇则阐述了法律解释与宪法解释的同异;第三篇则梳理了法律与政治关系在宪法学中的纠缠;第四、五篇则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价值与规范的关系。最后一篇则提出了宪法释义学的问题与前景。希望进一步推动宪法学方法的研究,并促进宪法学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