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张波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 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是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系统中国化的组成部分。在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法律思想是沿着何种路径发生中国化现象并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成果的,这是全书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2.
法学界一些学者在开展法学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过程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等多个命题。这些命题虽然表明了研究者在研究视域、研究层面、话语表述等方面的差异,但也凸显了相同的中国化思维和中国化视角,奠定了进一步达成共识性命题的基础。就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命题而言,这个命题是遵循应然性理路和实然性理路而被提出的,其内涵可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和民族化两个层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3.
教条主义又称主观主义,唯书、唯上、唯权威是教条主义的基本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体现为生搬硬套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只言片语、盲目地照搬其思想理论、机械地执行上级指示的方式。基于以上三点分析,探讨我国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中遭遇教条主义的表现,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法律思想的本本解读、对苏联的法律思想的全盘移植、对上级领导人指示的教条执行,并分析危害和启示,期望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学术界从法哲学、人与法律的关系、法律方法论等不同角度论述了人本法律思想,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些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性,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理论活力和思想资源,为建设法治国家和和谐社会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和法律氛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本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法学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及其中国化产生的主要成果进行概括和阐述,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展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追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渊源,孙中山是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和西方各派社会主义思想的革命家。他赞成马克思主义,主张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为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充分的思想认识条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前提条件;他的许多富有远见的思想和主张,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内涵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新实践的特征与要求,进而探讨新时期新阶段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化的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基本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党的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结合;一脉相承和与时俱相结合。研究胡锦涛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获得民族形式、中国气派的具体过程。1953至1957年中国共产党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外交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内在理论依据的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开放与发展的特性、实践性与革命性,决定了其需要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在中国化、民族化过程中得到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也内在地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以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异质互补和相融共通,创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神性前提。要认真总结和学习已经成功的中国化范例,在时代实践主题的牵引下,深入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哲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我们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统观和指导中国实践的历程中,总结实践经验并进行理论升华,极大地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集中地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观、真理观、价值观、发展观的创新上。汲取历史经验,新时期新阶段,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立足于时代之上,植根于实践之中。唯有如此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持续创新发展,永葆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造性发展,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互促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则从空间、时间、客体三大维度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品格,它指导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同时,中国的共产党人通过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也为人类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内蕴着全球性与民族性的客观矛盾,正是全球性与民族性的这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动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新成果。正视和处理好全球性与民族性的辩证关系,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中国化、指导当前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宣传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践的过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普及化、通俗化以及在实践中深化和丰富化的逻辑历程,与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回到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次飞跃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体现了四个统一:即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内容深刻性与形式完美性的统一,现实性与超前性的统一,民族本土性与全球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陈云作为我国第一、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其经济思想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并将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落到了实处。陈云的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具体成果。  相似文献   

17.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的国家意识形态,是生成中的中国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与扬弃的结果。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通过中国化缓和了民族文化本位的冲击。从内容上说,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对接主要有两个方面,即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中国表述。从形式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为:将中国化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国家意识形态,满足了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着的需要一个统一的主流思想的文化愿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文化事实,既证明了中国文化自身的合理性存在,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随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而获得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认真分析当今中国和我们党所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着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理论与中国实际进行了两方面的结合:一方面是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大众哲学;另一方面是在中国革命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从而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是在与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形态的斗争中形成的。中央苏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形态与马克思主义经典同质、同根、同势,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质的规定性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路径,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