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7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所取得的有益的精神成果。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缘起于"本土"与"舶来"因素在"实践"中的融合;完善于"高能"与"低碳"目标在"发展"中的兼得;在"全面"与"重点"中关注"民生",在聚焦"微观"现实中展现理论的未来走向。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完善发展,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总结和提炼,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彰显,也将影响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质的提升与飞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60余年执政实践经验与治国方略的系统化总结。从国际影响的视角看,其重要价值在于能为中国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促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道路的选择与实践将推动中国走向文明发展之路,文明的中国也将会成为引领世界发展大军中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时期"(19491978)关于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我国的环境状况,为"改革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现实的基础,并仍将对我国生态保护、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未来实践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总结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经验及教训,对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均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诸多理论精华汇集在一起的成果。其中,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生态现代化理论是人们针对当代生态问题做出的回答,是对传统现代化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他径解读与延伸阐释。作为当代有代表性的生态理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力量实行有效的调控、强调科学技术在"经济的生态重建"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在批判继承中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吸收西方生态文明的合理部分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最终提出了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演进历经起步、深化和形成三个阶段,是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成果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反思全球工业文明、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时代产物;是反思中国现代化进程、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战略举措;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借鉴西方生态思想的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是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和马克思主义自然生态观,基于对我国传统发展模式和当前生态环境危机的反思而做出的科学判断和理性选择。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辛勤探索、继承和发展,经历了起初的萌芽和坚持不懈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完整、成熟的生态文明理念。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从毛泽东到胡锦涛,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上,实现了三次飞跃,即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二位一体,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位一体演进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四位一体.总结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文明观的历史演进,对于深入认识和全面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国情的变化和实践发展的需,中国共产党对生态文明进行了与时俱进的阐释和完善发展。在当今以倡导全面、协调、可持续为主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中,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发展道路为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它在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中,逐渐彰显出其实践价值——优化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指科学向上的生态发展意识,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以及由此保障的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首次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培育和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自然观,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生态工程,积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报告十二个部分之一,单独列出.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布局,突显了生态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上的重要性.同时报告还从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思路,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问题,即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突显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视野.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开始从局部的现实反思走向总体上的理论超越,从基层实践开始走向顶层设计,从国内治理开始走向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2.
邵鹏  安启念 《求实》2012,(8):4-7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阐明了人和自然之间是通过实践的中介实现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异化"劳动导致"自然的异化"等观点。其理论特质在于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来剖析生态危机的根源。实践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其理论根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价值诉求。生态社会主义运动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潮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兴起的。中国共产党人创新并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推进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单独列为大会报告的一部分内容,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生态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布局中具有基础性作用。从政治学视角来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观念的继承与弘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国义不容辞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5.
邱丹丹 《世纪桥》2014,(11):39-40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在其庞大的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生态文明理论,剖析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和思想渊源。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和实践观两个角度,探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人类文明形态转变的新文明观,是对人类生态文明发展转向的总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思想根基,以中华传统生态智慧为文化底蕴,以中国共产党百年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为实践基础而形成的有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蕴丰富,主要包括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基本民生观、整体系统观、严密法治观、全球共赢观,具有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双重时代价值。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新飞跃、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新转化,同时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新指南,为破解全球生态难题提供新智慧。  相似文献   

17.
秦慧杰 《世纪桥》2014,(3):39-41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是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起步阶段的奠基人和开创者,本文从植树造林、勤俭节约和资源利用、控制人口均衡发展、兴修水利的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梳理了毛泽东关于中国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的有关论述,这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精华和成功实践,成为新中国生态文明理论框架的基石,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理论基础,是对地球自然承载力的新认识,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探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提倡简约生活的实践先导,是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孕育,在历代中国共产党人改革建设的历史实践中发展,经过实践充分检验的、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美丽中国的指导理论、行动指南。这一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民族儒释道的传统文化格局中汲取精华,从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聚焦当代中国的生态现状、未来发展、人类延续的问题,提出的科学的可持续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专门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概念,使得党中央所确定的面向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这一创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行动纲领有着明确的制度创新维度,并对我们深入理解与贯彻落实其战略部署和任务总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意味着,在制度层面上,我们需要同时依照生态文明所彰显的新理念和总体目标,全面反思与审视当前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制度及其组合架构。其最终指向则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不断创新和演进过程之后,我们能够建立起一整套崭新的或合乎生态文明的生态、社会与经济制度体系,从而构成一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制度(组织)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任道丕 《当代贵州》2008,(12):58-58
读罢贵刊2008年第8期特别策划《生态文明之路如何走》一组文章,禁不住有话想说。 这组文章从理论上诠释了“何为生态文明”,从政策上阐释贵州为何抉择“建设生态文明”,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文明建设呈现于读者眼前,从而进一步澄清了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对于在环境方面存在优势而“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