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来自国家机关基于职责分工不同的一种体制性强制力量。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有效的执行,保证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和谐,以维护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相似文献   

2.
督促履行职责检察监督,是指检察机关以检察建议的形式,督促有关行政监管部门或国有单位在合理期限内纠正不作为、怠于作为或不当作为状态,避免或挽回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损失的一种非诉讼法律监督方式。督促履行职责检察监督在司法实践中形成两种模式,即作为督促起诉前置程序实践模式和独立作为对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实践模式。督促履行职责检察监督具有对事监督、宪政监督、行政权力监督的属性。  相似文献   

3.
司法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国家权力为依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法治国家的保障性权力,而媒体作为监督司法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司法权的运作正在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现代法治国家,媒体与司法、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息息相关,可以说,作为监督司法的重要渠道,媒体在自由、民主、公开的道路上比司法走的更远,媒体监督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确实发挥了其他监督形式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媒体就像雅典娜赐与我们的一柄双刃剑,用之得当,则有利于司法公正,而一旦缺乏制约则会给司法公正造成负面的影响,从而妨碍或破坏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4.
王晓平 《海南人大》2006,(10):56-59
权利是法律关系参加者,依法享有并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为实现特定利益,而自主决定其行为(包括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能力。它具有法律规定性、法律保障性和法律自主性等属性。权力是人民授予国家行使的一种公共职权,实际上就是支配社会主体和其他社会性资源的强制性力量。它具有来源于人民的授予,是一种公共职权本质上是一种强制力量等属性。权利与权力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权利是权力的正当性基础,权利的行使或实现有赖于权力的保障,权利的行使和实现是对权力的最好制约。目前我国屡屡发生的权力侵害权利的事件,如延安“黄碟事件…  相似文献   

5.
强化权力限制与权利保护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权利限制,是指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行使严格限制在宪法和法律所授权力的范围之内,禁止其滥用权力,禁止其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力范围之外扩张自己的权力;所谓权利保护,是指对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和企业的一切权利予以切实有效的全面保护,不允许任何国家机关和个人肆意侵害其权利,妨碍其权利的行使,对一切侵害公民和企业权利的行为,都依法予以制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度里,在一个法治国家中,限制权力与保护权利,即对作为人民代言人和代理人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行“法无授权即禁止”,对作为国家…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检察机关定位上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前苏联检察模式的影响,我国检察机构一直被定性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种定位在特定历史阶段曾经产生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根本上,该定位不仅不符合科学的权力分工理论,而且也与我国整个政治体制的构建理念相冲突,是造成我国人大权力虚化和司法不公等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要实现我国政治体制的良性运转,必须重新定位并构建我国的检察机构,将现行检察机关一分为二,一部分作为行政机关的一个职能部门,执行公诉和侦察监督职能;另一部分则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机构,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一般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7.
宪法权力概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宪法权力是受宪法规范的权力,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和国家机关的权力,其中主要指向国家机关的权力。国家权力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属于国家机关。国家权利主要是指国家对外的独立权,国家权力主要表现为国家对内的管辖权,国家权利通常先于国家权力而存在,有时可以启动国家权力的运作。国家主权包括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前者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利,后者主要表现为国家权力,前者应是国家主权的重心;主权对内是指国家权力的所有权而非国家机关对国家权力的使用权,国家机关对内只能行使国家权力,人民才能行使主权;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主权的主体和对象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8.
呼吁制定专门法律以保障、加强政协地位,实现政协法制化的呼声由来已久,日益高涨。但是,不宜为人民政协立法,因为这违背了人民民主和法治原则。人民政协非民选机构,因此制定政协法来赋予政协国家机关地位或公共权力违背人民民主原理;政协监督权在法律上不属于法定监督权力,而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并不需要以特别立法加以落实和保护,现行法制足以保护这种权利;不是法律的逻辑,而是政党之间的团结协作、荣辱与共关系与协商民主原则在保障着政协监督之实效。要实现政协的规范化、制度化与程序化,软法是一个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权力具有强制性、排他性和易腐性等特点,因此它必须接受监督,因为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我国以"权力制约权力、权力和谐运作"精神为指导,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下设立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分别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和法律监督权.虽然我国的国家权力配置并不完全等同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但究其实质也是一种分权,各种国家权力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权力分工制约理论为我国法律监督制度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是我国抗诉制度立身乃至发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法律没有规定的主体、权责、客体、方式或路径对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进行监察与防治腐败的活动,称为廉政体制外监督。虽然体制外监督在公共权力监督系统中处于辅助和从属地位,但具有很多优势,有助于形成体制内的压力及推动廉政体制改革和政府的廉洁高效。其局限性和有效性前提表明,体制内对体制外的包容和衔接很重要,体制外向体制内的过渡才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应从法理、权力的腐蚀性,人大权力的至上性及政治实践层面来分析人大具有对执政党进行法律监督的权力。为了实现这种监督,要认识到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扫除心理障碍;制定有关政党的法律;制定有关宪法监督的法律。  相似文献   

12.
权力监督是预防腐败的必要手段,预防腐败是权力监督的根本目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是我国权力监督体系中法律层面上的监督,具有外部性和独立性.职务犯罪预防依托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是反腐败总体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开展模式有两种:一是职能型预防,即检察机关通过教育、建议、纠正、查处四种主要形式对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及其他行使公共权力的部门开展全面的法律监督,实现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二是服务型预防,即检察机关利用专业优势,为社会和各系统单位提供预防公职人员腐败方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加强制约监督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侦查程序中国家权力运用所具有的主动性、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决定了侦查是常态社会条件下最深刻地影响公民权利的国家权力运作程序,对于侦查权这种公权力的监督也就应运而生.媒体对侦查权的监督可以促进侦查活动的公开,可以弥补其他监督手段的不足,可以促进权利救济的实现,可以提升民众对司法的信心.但媒体的不当报道,也可能影响侦查机关的正常破案活动,侵犯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因此,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媒体对侦查监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民群众监督,主要是指公民个人依照宪法所赋予的权力,对党和国家及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监督。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国家性质决定了人民群众必须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5.
法律监督指检察机关运用法律规定的手段 ,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 ,针对特定对象的法律制定和实施活动进行的 ,能够产生法定效力的监察督促。法律监督可从法律监督的主体、对象、内容、依据、方式、效力进行说明和限定。法律监督与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等监督形式不同 ,不能相互替代。法律监督具有国家性、专门性、规范性、强制性、程序性、有限性、职务性等特点。法律监督的实质和核心是以权力监督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6.
权力监督是为确保公权的正确行使,对私权尽到应有的保护。民事诉讼检察监督实质是通过对法院民事审判权力的监督,实现对诉讼当事人权利的救济。审判权的终局性和裁决性也赋予其对外部监督某种程度的排斥性,民事检察监督只具有程序性,在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的实践中,应正确认识民事诉讼权力监督与权利救济的关系,合理定位,在职责范围内,根据案件属性特点,以科学监督的方式,保障民事审判公正和权利有效救济。  相似文献   

17.
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犯罪行为的举报被宪法明确规定为权利,而对私主体的举报,法律则没有予以明示。从现有的法律来看,公民对私主体的举报不能笼统地定性为权利或义务,而应以具体事项来界定。在明确其性质以后,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应适当地使用该种举报手段,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举报人和监督举报行为,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刑讯逼供是对国家权威的直接伤害 ,它损害了警察在公众中的形象 ,是对法律秩序的严重破坏 ,它所具有的危害性是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禁止刑讯逼供的对策包括 :强化对警察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全面提高警察的法律素质 ;权利救济和权利对权力的制约 ;尤其是针对刑讯逼供犯罪法律条文和警察制度的修改和完善 ,以期达到杜绝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19.
公平审判权不仅是一国公民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人权或宪法性权利。公平审判权不但适用于刑事诉讼,也适用于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甚至其他具有实质诉讼特征的准司法行为。民事行政检察权属于诉讼监督权的范畴,其监督的对象是人民法院的审判权力、司法裁判行为以及裁判结果,是全国人大以立法的形式专门赋予检察机关的一种监督权力,其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诉讼当事人公平审判权的实现,并最终实现公民的人权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监察体制改革中相关立法对于监察委员会监督的举措规定较为笼统,使得具有宪法规定法律监督机关地位的检察机关,难以对政治地位相对较高、权力相对集中的监察委员会实施检察监督,也难以对经验丰富的监察委员会人员进行有效检察监督。然而,监察体制改革并未改变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属性,检察机关履行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职能,可以通过强化立案监督、防止选择性执法,强化调查监督、规范使用强制措施,强化独立审查、防范干预监督等途径对监察委员会进行检察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