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乡镇企业对四川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拥有1.2亿人口有9千万是农民的四川省来说,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四川实现小康的进程。它不仅成为四川农村经济的支柱力量,而且成为中小企业的主体力量,更重要的是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可以说,没有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就没有四川农村经济和社会面貌的巨大改变。1993年,四川乡镇企业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握机遇,真抓实干,累计完成产值1923.27亿元,营业收入1785.5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79.93亿元,税金49.20亿元,分别比1992年增长95.44%、100.1%、  相似文献   

2.
在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等积极政策的作用下,2009年一季度,四川经济发展出现回升态势,先于全国止跌回升。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下,2009年四川经济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经济增长速度将进一步提高。文章还结合四川实际,提出了四川未来一个时期财政经济政策及其选择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十五”期间,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全省“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我省人均GDP将超过1000美元,四川经济社会将进入一个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的凸现期。科学地分析和准确地把握“十五”期间四川经济发展走势,对于更好地落实五个统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四川,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健康、较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规模不断壮大。“十五”期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GDP)从4010亿元起步,连跨多个台阶。2003年越过5000亿元,达到5456.3亿元,2004年越过6000亿元,达到6556.O亿元,提前…  相似文献   

4.
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60年间,四川经济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246亿元,到1970年突破百亿,达到102.3亿元;1991年突破千亿元,达到1016.3亿元;2007年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505.3亿元;2008年,四川IGDP达到12506.3亿元,与1952年相比总量扩大5074倍,年均增长7.7%。60年的快速发展,四川经济在中国尤其是在西部地区的重要地位得到不断巩固,2008年GDP总量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9位,西部第1位。  相似文献   

5.
遭受世所罕见的巨大地震灾难,四川没有垮、四川的经济没有垮、四川人民的精神没有垮,全省经济发展没有耽误、全省重大工作没有耽误、全省民生事业没有耽误,重建成为全省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七个坚持”,支撑四川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恢弘篇章。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四川省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GDP)完成10505.3亿元,居全国31个省、市、区第9位。不能忽视的是,目前全省还有68个国定、省定贫困县,占全省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贫困地区能否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制约四川建设经济发展高地目标的重要因素。四川贫  相似文献   

7.
素有“天府之国”称誉的四川,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程度对全国有很大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党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确立,为地处内陆的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使得四川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东南沿海省份比,仍有一定差距。如何加快四川经济的发展?就此,记者访问了四川省省长肖秧同志。  相似文献   

8.
只有正确把握县域特色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点,才能避免认识上的误解和实践上的偏差。在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四川县域特色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探讨研究四川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途径,并为实现其途径提出相应的建议,这有利于促进四川省县域特色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30年来,四川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从当年自发外出的个人行为逐渐演变为全社会参与的经济形态和经济行为,成为推动四川城乡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成为推进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讨论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及其对2006年四川经济发展的影响基础上,分析了四川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和不足.立足四川实际,文章从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项重要任务。四川要通过东西部合作,促进自身发展,必须认清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按经济规律办事,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强东西部合作是东部与四川经济发展的共同需要60年代,国家搞“三线”建设,在中西部建设了一大批民用工业、国防工业、交通通讯、科研院所等项目。80年代,为了充分利用我国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城市与亚太诸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有着广泛的经贸联系等优势,国家将沿海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实施优先发展战略和地区倾斜政策,东部地区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但横向比仍有差距。本文将四川近年经济发展情况与人口相当的山东、同处西部的内蒙相比较,分析存在的差距,探讨三地发展思路,指出四川应坚持工业强省战略,并对四川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自身优势进行分析,对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在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地,进行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在对内地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对内地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三线建设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论述了四川的特殊地理位置及资源优势成为党中央考虑经济战略纵深配置的首选省,强调了第一代领导人决策三线既有备战的因素,也有改变中国西部地区经济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文章阐述了以三线建设为契机,四川的现代化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以及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对三线企业的挑战和给三线企业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5.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四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推进“两化”互动,要抓住以下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加快四川经济发展,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当前和今后几年,我省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重要机遇。包括:国家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全面加快城镇化的改革机遇,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开放机遇和发展绿色经济的历史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包括资源环境约束、社会矛盾凸显和区域竞争加剧。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委、省政府提出1998年经济增长的目标是9%。确保经济增长9%的目标,是今年四川经济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今年上半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1458.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3%,增速比全国高1.3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3位。据测算,要确保全年GDP增长9%,要求下半年GDP增长必须达到9.5%,比上半年高1.2个百分点,这个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因此,笔者认为,下半年应着重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和加大投资力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现  相似文献   

18.
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根本路径,是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的动力引擎。党的十六大以来,双流县坚持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四川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和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机遇,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了加快发展、赶超跨越的重大突破,开创了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晓夫 《新湘评论》2004,(2):44-46
回顾已经过去的2003年,中国经济在微笑中收官: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财政收人首次突破两万亿元大关……这一连串令人欣喜的数字,使我们感慨万千。展望已经到来的2004年.中国经济又是在大好的形势和环境下开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鹿泉市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构筑富有活力、潜力和效益的新型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新路子,县域经济竞争力明显增强,步入了科学发展快车道。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86亿元,增长12.8%;财政收入完成11.08亿元,增长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6亿元,增长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