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廉政瞭望》2012,(8):56
"知识分子"是中国的特有称谓。有人说当今"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历史地位和历史责任,随着时代演变已经发生根本变化,适时改变称谓,是适应潮流之举。也有人反驳应承认并尊重"知识分子"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2,(15):56-56
“知识分子”是中国的特有称谓。有人说当今“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历史地位和历史责任,随着时代演变已经发生根本变化,适时改变称谓,是适应潮流之举。也有人反驳应承认并尊重“知识分子”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世界海洋划分成六大部分,并建立起相应的法律制度。领海领海的称谓,历史上曾有不同的叫法,有的称作“沿岸水”,有的称作“海水带”,也有的叫“领水”。这些称谓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领海的某些特征。1930年海牙国际法编纂会议认为,“领海”一词较之以上的称谓更适合,故逐步被各国所接受。在  相似文献   

4.
对于 1937年 9月 2 5日八路军 115师在平型关的战斗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但有关的著作和文章对该战的称谓却比较混乱。有的称为“平型关战役”1 ,有的称为“平型关战斗”2 ,有的称为“平型关伏击战”3,有的则称为“平型关大捷”4,等等。所有这些都给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近代史及中华民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也影响着海峡两岸学术界的交流。同时 ,随着研究的深入 ,从历史编撰学的角度来说 ,给该战以统一的称谓也是很有必要的。七七事变之后 ,日军轻取平津 ,以 30万的兵力 ,自北而南 ,沿交通要道长驱直入 ,扬言 3个月之内灭…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如今已走过85年的光辉历程,逐步成长为一支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的文明之师、威武之师。但"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光荣称谓并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一诞生就有的,在不同的革命历史阶段,它有着不同的称谓。从中国工农革命军到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始主要称工农革命军,后相继改称红军、中国工农红军。  相似文献   

6.
佚名 《党建文汇》2011,(10):41-41
“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3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过。习惯上所说“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外国人称中国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  相似文献   

7.
韩琛 《理论学刊》2007,(12):122-125
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不仅是单纯的代际称谓,而且是一种显示众多文化内涵的历史身份。国内外方方面面的误读折射出这一群体潜在的历史无意识,由边缘人生到普通民众的影像流变,则显示了第六代电影人精神成长的历程以及自我更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小巷总理""饺子书记""代理妈妈""百姓雷锋"……将这些角色和称谓融于一身、完美演绎的女性,是抚顺市东洲区老虎台街道惠民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玉华。"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朴实无华的话语,是对这些角色和称谓最好的注解和诠释。怀抱初心,情牵百姓。每一个称谓背后,都蕴含着赤子情怀、公仆之心;每一个角色背后,都有一段感人  相似文献   

9.
中西因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汉英人物称谓体系存在巨大差异,这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以杨宪益译《红楼梦》英文译本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用中西翻译理论对汉民族传统中的各种人物关系称谓翻译进行探讨与赏析。  相似文献   

10.
<正>小时候生活中越边境上,在听一些古稀老人讲故事时,我经常听到"小朝"、"大朝"的称谓。后来长大了,才明白老人们说的其实是"小朝廷"和"大朝廷"。前者指越南的首都,后者指中国的首都。对这样的历史,中国人似乎能坦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认真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 ,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这些讲话体现了习近平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习近平运用历史思维,通过对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深刻认识,阐明了历史的科学性、历史的规律性、历史的独特性、历史的整体性的重要内涵。这些对指导中共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有着400多年种植历史的“定西马铃薯”日前通过国家工商总局“中国驰名商标”认定。2008年,定西以“定西马铃薯”这一高度概括的称谓作为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登记注册了“定西马铃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0年1月,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要认真学习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这些讲话体现了习近平深远的历史眼光、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深邃的历史思维。习近平运用历史思维,通过对中国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深刻认识,阐明了历史的科学性、历史的规律性、历史的独特性、历史的整体性的重要内涵。这些对指导中共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岳思平 《学习导报》2010,(20):37-38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经走过了80余年的光辉战斗历程。其称谓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称国民革命军、工农革命军和红军、中国工农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称谓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联军。从抗日战争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则逐渐全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然而,时至今日,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究竟最早始于何时,使用情况如何,其历史根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历史迈着凝重而坚定的脚步,又将走到5月12日这个特殊的节点上。 3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瞬间造成天府大地山河破碎、满目疮瘼,也致使有“三星堆”文化核心地带、“中国雪茄之乡”和“中国矿泉水之乡”称谓的什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相似文献   

16.
<正>奇特的称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幅辉煌灿烂而复杂多变的绵长卷册,在八十余年的奋斗和发展历程中,革命形势的跌宕起伏和风云变幻使一批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形成了不同时期有不同资历和特定称谓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17.
正无论在正式的文件著作,还是在电影电视片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听到"毛主席"的称谓。"毛主席"曾经是中国最流行、最广泛、最尊贵、最神圣的称谓。有没有好奇的人探询过:"毛主席"的称谓到底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是怎样形成的?这当然与党的历史有关,也与党章的规定有关。从一大到六大,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职务,先后是书记、委员长、总书记。到1928年的六大,向忠发还算是中央委员会的总书记,但在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则是"主席"。按照六大前的党章,总书记  相似文献   

18.
人们在记述和回顾历史时,总是根据某一历史时段的显著特点和特定内容而给予一个特定的称谓。1959年至1961年这段历史自然也不例外,灾荒、经济困难是这一时期最主要的特点,但其主流称谓却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到“三年困难时期”的变化过程。称谓的不同,折射出对其背后原因认识的差异。“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这个词语何时出现无从查考,但它的使用却与中央不断强化自然灾害对这一时期困难原因的解释有关。在当时,中央对1959年至1961年经济困难成因的宣传是内外有别的。在党内会议上,中共中央相对实事求是,认识到“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  相似文献   

19.
正无党派人士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特有的政治概念,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政协的组成界别,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无党派人士称谓的发展变化来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旧政协时称他们为社会贤达;新政协初期称无党派民主人士;改革开放以后,又经过了一个多种称谓并存的阶段;直到2000年,中央统战部正式  相似文献   

20.
“清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概念 ,也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研究课题。在中国古代 ,历代王朝对其称谓虽不尽相同 ,但均视其为官吏之楷模 ,倍加褒扬。此种偶像式宣传成为封建统治者澄清吏治 ,维持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迄今为止 ,对如何批判继承与利用这一传统政治文化资源可谓见仁见智。其实 ,“清官”的内涵颇为复杂 ,学术界对其特征虽不乏一定论述 ,但仍有进一步解读之必要。本文拟从价值理念、思想品格、行为特征、历史命运四方面对此略陈管见。一、价值理念 :国家理想与个人理想共存“清官”一词并非古已有之 ,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