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7 毫秒
1.
论不起诉制度的完善□杨新孟谢竹玲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作了系统全面的修改,其中,对不起诉制度作了进一步的完善。按照修改后的规定,不起诉制度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的案件审查后,对不构...  相似文献   

2.
论不起诉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THESYSTEMOFNON—PROSECUTION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取消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适用了四十多年的免予起诉制度,有节制的将原免予起诉制度中适用的部分案件归属于不起诉,并根据“无罪推定”原则将因证据不足而不具备起诉条件的部分案件归属于不起诉.从而形成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不起诉制度。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不起诉可分为法定不起诉、酌量不起诉和存疑不起诉三种。一、法定不起诉我国刑诉法第142条第一款规…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不起诉制度作为非刑罚化的一种处理方式,是公诉机关即检察机关发挥起诉程序政策功能的重要途径。尽管我国在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确立了不起诉制度,但是为了防止不起诉制度被滥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对不起诉制度进行了比较严格的限制,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又对不起诉制度进行了完善。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腐败犯罪案件的不起诉率明显偏低。为了合理配置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确保检察机关能够集中精力打击比较严重的腐败犯罪,从根本上解决不起诉适用率偏低的问题,我国亟待扩大不起诉制度在腐败案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诉讼制度作了重大调整,在公诉制度中,取消了免予起诉制度,扩大了不起诉适用的范围,赋予检察机关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对于教育感化犯罪嫌疑人,实现诉讼经济原则,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不能否认,刑事诉讼法对不起诉制度的规定仍过于粗疏与原则,操作起来漏洞较多,本文拟就不起诉适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略抒已见。一、不起诉种类的完善不起诉是人民检察院对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决定不将犯罪嫌疑人交付法院审判而就此终止刑事诉讼的~项诉讼活动。根据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不起诉…  相似文献   

5.
存疑不起诉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的形式之一,是"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体现。而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过程中,以存疑不起诉的理论基础、法律属性、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为基础,探讨完善存疑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原刑事诉讼法中不起诉的有关规定讲行了重大修改、补充、完善,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不起诉制度。为了准确理解、掌握其精神,本文试图通过对原刑诉法与修改后的刑诉法关于不起诉制度规定的比较,剖析刑诉法对不起诉制度规定的变化,以促进正确地实施和应用这项制度。所谓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后作出的不将案件移送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而终止诉讼的决定。不起诉是国家公诉制度的应有内容,公诉权作为国家司法权力中一种相对独立的权能,既包括起诉权,又包括不诉权(免诉、不起诉),不起诉作为不诉权的具体…  相似文献   

7.
刑事不起诉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不起诉制度作了重大修改。本文对刑事不起诉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概念、内涵进行了探讨,论述了现行不起诉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8.
程勇明 《法制与经济》2009,(8):19-20,22
存疑不起诉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的形式之一,是“疑罪从无”和“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的具体体现。而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过程中,以存疑不起诉的理论基础、法律属性、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为基础,探讨完善存疑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具有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三种情形,2012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又增加了一项针对未成年人案件的附条件不起诉。不起诉救济制度对于防止检察机关权力滥用发挥巨大作用。但其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不起诉制度可以说是检察机关的一项权力,权力本身就容易使掌权者迷失方向,导致权力滥用。单纯的刑事不起诉制度有可能使得检察院成为特权机关,只有在  相似文献   

10.
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废止免予起诉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由检察机关裁量决定的酌定不起诉制度。酌定不起诉,又称相对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案件.  相似文献   

11.
柳炳福 《政法学刊》2011,28(4):92-96
我国的刑事不起诉制度虽然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订时作了重大修改,使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大步向民主化、法制化的迈进,但不起诉制度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已经显现出一些缺陷和不足,出现,了诸多问题,阻碍其应有价值和预期功能的发挥。通过比较、研究我国澳门地区的不控诉制度,来完善大陆的不起诉制度,对于教育感化、改造犯罪人,为我国即将修改的刑事诉讼法提供必要参考,增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 此次修正刑事诉讼法,对起诉制度作了重要修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扩大不起诉范围,取消免予起诉 长期以来,我国法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对免予起诉存在不同看法,基本分肯定与否定两大观点。在此次修改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免予起诉的存废依然是争论的热点问题。免予起诉的实质是未经法院审判而由公诉机关对被告人定罪,不符合现代法制原则,不符合人民法院统一  相似文献   

13.
对酌定不起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取消了免予起诉制度,同时扩大了不起诉的范围,设立了酌定不起诉和存疑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就是《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对于犯罪情节显著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而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那么,在酌定不起诉制度下,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罪 ?是否排除了检察机关的定罪权 ?笔者在本文中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关于完善酌定不起诉制度的一管之见。   一、在现行酌定不…  相似文献   

14.
适用不起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黄宏杰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于原刑诉法的一项重要修改,就是对于国家公诉制度中的有关不起诉规定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同时规定不再使用免予起诉制度。关于不起诉的问题,要探讨的内...  相似文献   

15.
对不起诉权运行状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废除了免予起诉制度,确立了现行的不起诉制度,本文通过对公检法等的调查、实证分析,对不起诉权的评价,并提出新型的不起诉运行模式,试图解决现行不起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不起诉权的运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不起诉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起诉刍议徐益初今年立法机关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关于提起公诉的规定作了重大修改。引人注目的是扩大了不起诉范围,不再使用免予起诉。如何看待这个变动,主要有两种评说。一种观点认为,免予起诉与不起诉(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不起诉有法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酌定...  相似文献   

17.
在修改刑事诉讼法的过程中,对不起诉制度的改革,学术界的观点比较一致,就是主张适度扩大范围,设立附条件不起诉,但现实中  相似文献   

18.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单设一章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专门作了规定,增设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同时,增加了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实行社会调查制度和在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内接受矫治和教育的内容,本文结合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在附条件不起诉过程中对未成年人实行社会调查并将禁止令引入矫治和教育内容进行探讨。一、社会调查制度和禁止令在我国法律中的适用社会调查制度,也称品格调查制度、人格调查制度、审前调查制度、量刑调查报告制度、判决前调查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张政斌 《法制与社会》2011,(23):115-116
我国修改后的新刑事诉讼法结刑事诉讼中的审查起诉制度作了重大修改,主要表现在废除免予起诉,扩大了不起诉的种类。然而,由于制度本身设置上的一些失误以及在具体操作中的偏差,历经几年的司法运作,该项制度日益呈现出诸多缺陷与不足。本文就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相对不起诉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外国适用的经验做法比较,对如何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相对不起诉制度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不起诉制度的特色姜伟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新法,于1997年1月1日施行)。这个修改决定立足于中国国情,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对若干重要的刑事诉讼程序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