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6,(4):22-23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  相似文献   

2.
薄一波和阎锡山的这次成功会谈,标志着共产党和阎锡山特殊形式的上层统一战线的形成。那时是1936年初,日本要"借路"从绥远北攻蒙古,不久红军"北上抗日"渡过黄河,之后蒋介石派10万中央军开进山西。  相似文献   

3.
李昭把两个儿子留在延安 1929年,15岁的胡耀邦在湖南浏阳老家参加土地革命。1933年1月,他18岁时在江西中央苏区,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赞赏胡耀邦工作出色,亲自提议任命他为抗大政治部副主任。后又委以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长的重任。他没有辜负毛泽东的期望,好学上进。工作成绩突出。到了改变世界格局、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1945年。中共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胡耀邦当选为七大代表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的委员。  相似文献   

4.
1936年10月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摆脱了蒋介石百万大军前堵后追的种种险恶境况,会师于甘肃会宁。正当以民族大义为重的毛泽东准备亲率红军,北上延安,促蒋抗战,为新中国的早曰诞生而努力奋战时,张国焘却利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宁夏战役的部署,擅自将红9军与红5军等部,调到黄河以西(史称西路军),实行他所谓的消灭蒋介石盘踞在西北的王牌部队马步  相似文献   

5.
闻载 《现代领导》2006,(2):38-40
蔡元培绝食 请求“改编” 西安事变之后,整整七个月过去了,蒋介石在解决事变中答应的许多事情都一直未能落实。眼看日本人已经武装占领了平津.上海、南京也已危在旦夕,可蒋介石还是下不了联合抗日的决心。怎样才能尽快地解决这个问题,使磨拳擦掌的红军早日开上抗日前线?  相似文献   

6.
五四月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占我国东北的战争,全国人民同仇敌汽,要求抗击日军,收复失地。而蒋介石却以日本强大,国内政局不稳为由,坚持不抵抗政策,把张学良的东北军撤回关内,将东三省拱手让给日本。1935年10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到达陕北。毛泽东在瓦窑堡发表讲话指出:“目前形势的基本事实,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他的殖民地。我们的口号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退到陕西的张学良在全国人民面前拍不起头来,但蒋介石仍一封封电报催他向刚刚到达陕北的红军发动进攻。1935年冬,红军攻入榆林,歼…  相似文献   

7.
徐宗懋 《台声》2003,(11):30-33
视察团在陕北待了将近半个月,是1928年国共分裂以来国民党人员第一次观察中共与红军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集中评估红军真正的实力,以提供蒋介石和戴笠参考。视察团看见了延安物质上极端的艰困,但也清楚地感受到这里存在着一股强大的意志与精神。共产党吃苦耐劳,官兵一  相似文献   

8.
《当代广西》2006,(18):28-28
喋血湘江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四渡赤水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  相似文献   

9.
刘继兴 《传承》2010,(1):4-5
<正>毛泽东对黄河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其名作《沁园春·雪》中的"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绘的就是气势磅礴的黄河。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多次东渡黄河。一次是在1936年2月底,他率领红军东征,兵分两路渡过黄河转战山西,击败阎锡山的军队;完成东征使命后,5月又挥师西渡黄河回到陕北。再就是1948年3月,毛泽东在陕西吴堡县川口渡过黄河。  相似文献   

10.
《时事资料手册》2000,(4):19-20
1、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长征。在中国大地上,红军纵横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相似文献   

11.
争取变节分子为党工作发生在1934年的泄露军情通红军案曾轰动一时,蒋介石不顾张学良求情,下令处死红军特工潘东周。潘东周究竟受谁委派潜伏在张学良身边,一直是历史之谜。直至于行前他  相似文献   

12.
王惠平 《北京观察》2016,(10):78-80
正强渡大渡河的成功,为中央红军挥师北上打开了岷江上的第一个缺口,粉碎了蒋介石妄图凭借大渡河天险扼杀红军的美梦。强渡大渡河勇士的名字,被永久镌刻在红军长征胜利的光辉史册中。经历战争年代的战火洗礼,能够流传至今的文物是很少的,而跨越千山万水、红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保存下来的报纸更是凤毛麟角。在纪念红军长征胜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前,四川地方实力派经过长期混战,演变到1928年,形成了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四巨头”分割的局面。他们和蒋介石的关系非常复杂,基于这个现状,四川地方实力派成为中国共产党积极工作的对象,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四川党组织对四川地方实力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对刘湘的统战工作 首先是对刘湘的工作。1934年10月,红军突围北上抗日,到达贵州遵义时,刘湘派川军郭勋祺、潘佐等部前往阻击。然而蒋介石乘刘湘追剿红军之机,于1935年1月派以贺国光为主任的参谋团入川,后扩大为军事委…  相似文献   

14.
长征的记忆     
韦建华  黎伟盛  蒋明初 《传承》2006,(10):42-47
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兵力、200架飞机开始向红军发动第五次“围剿”,其中用于进攻中央苏区的兵力达50万。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国民党军队一改以往长驱直入打运动战的作战方法,改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修碉筑路,逐步推进”的碉堡战术,逐步蚕食苏区。此时,中国共产党内部“左”倾冒险主义掌权,共产国际派出的军事顾问、德国人李德掌握着中央红军的军事指挥权。面对蒋介石的攻势,博古、李德提出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单纯防御战术。在李德的指挥下,红军饱尝失利的苦果。1934年4月,红军广昌保卫战失利,国民党军开始逼近…  相似文献   

15.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后抵进冕宁县城。为了强渡天险大渡河,争取北上抗日的时间,拯救中华民族危亡,针对当时蒋介石放出的“红军过不了彝区”,“要在大渡河畔消灭红军,使红军重演石达开全军覆灭的历史悲剧”的断言,红军首先必须顺利地通过彝族聚居区。 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深谋远虑,决定成立以红军总指挥刘伯承为司令员、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为政委的先遣队,扫清红军北上的道路。当刘、聂二将军率领  相似文献   

16.
张照寰 《黄埔》2010,(6):32-33
中国最早的装甲兵部队是粤军割据时期建立的,他们从英国购来6辆6吨重的水陆战车组成了战车队。1933年,蒋介石在江西围剿红军时,又从国外买来几辆轻装甲车。"七·七"事变以前,国民党辎重学校教育长徐庭瑶受命在南京搞装甲兵试验,把蒋介石的装甲车队和粤军的战车队并在一起成立了一个装甲队。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长征的进程中,回顾一九三四年十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震惊中外的红军二万余里长征的伟大壮举,必将给我们进行新长征以极大的启迪和激励。正如胡耀邦同志曾同一位美国友好人士的谈话中所说,中国虽然今天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长征,人们依然可以从红军长征中吸取勇气、力量和智慧。  相似文献   

18.
《春秋》1996,(5)
谈判的历史背景1938年6月,当日寇进逼中原的时候,蒋介石为了掩护其军队撤退,在郑州北部花园口扒开了黄河大堤,使黄河改道入淮,豫、皖、苏三省受灾地区达44个县、市,1200万人口,淹死89万人,造成了震惊中外的大浩劫。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又积极筹堵花园口,阴谋使黄河归故,充当40万大军,妄图达到“以水代兵”,分割和水淹解放区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红军长征与少数民族革命运动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仅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消灭红军的迷梦,而且扩大了革命影响,遍撒了革命火种,点燃了各少数民族革命的星星之火,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从而揭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少数民族革命运动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1932年1月28日夜,侵华日军突然进攻上海,国民党第19路军在代总指挥蔡廷锴的率领下奋起抵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第19路军和蔡廷锴将军因此而成为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不久,第19路军被蒋介石凋往福建围剿红军。1933年11月间,蔡廷锴与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等人在福建宣布反蒋抗日,成立了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