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许多吻你手的人,也就是要砍你手的人。”话虽这么说,可在现实中,还是有不少喜欢吻自己手的人,而不知“砍手”之将至。笔者就曾碰到过多次这样的事。由于忝列县政协委员,每次开会时笔者自不忘直言相谏,有时就显得颇不“入流”,被人笑话不能充分领会领导的讲话意图。一次,一位领导说,政协委员当然要积极发言,但是,要发积极的言。我弄不懂此中深意,同事告我,所谓发“积极的言”,就是不能发“消极的言”,也就是说,只能说好,不能说坏,甚至坏也说好。又比如,有领导强调:“要和领导保持高度一致,不能有‘…  相似文献   

2.
在鄂西北神农架北麓,有一种奇特的鸟,晚上七嘴八舌,争个没完,可一到早上却又异口同声,步调一致了。常言道:“人有人言,鸟有鸟语”,笔者不由想起我们的党员干部和组织生活来。作为一个党员干部,我们有时需要“七嘴八舌”,有时需要“异口同声”。而“七嘴八舌”与“异口同声”说到底就是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制度,我们一方面要发扬民主,倡导“七嘴八舌”、畅所欲言、参政议政、共谋发展的民主风气,另一方面,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党委的决议、集体的决定。决策前要“七嘴八舌”,执行时要“异口同声”;指出不…  相似文献   

3.
邸延生 《党政论坛》2010,(16):10-10
1958年夏,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不少地方提出了违反哲学常识的目号,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了。当时,武汉大学学生到基层进行社会调查时也发现了这个口号标语。时任武汉大学校长的李达得知后,认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是不科学的。9月,毛泽东在“大跃进”中视察大江南北到达武汉,李达见到了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指导思想,是我国未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理念,在把握它的内涵时我们要区分“发展”和“增长”、“为物”和“为人”、“科学”和“盲目”、“单一”和“多样”等几个层面的问题,而且在谋求发展时要注意速度的调节、在统筹发展时不搞新平均主义、在倡导发展理念时不忘传统美德、在推动经济发展时协调社会发展。科学发展观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体现的是公平和正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体现了对地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节约,使道德精神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5.
“你”是谁?当古希腊的哲人们争论“始基”、“自然”时,苏格拉底就提出:“认识你自己”!“你自己”──“你”,无疑是指“人”(“个人”、“众人”、“人类”)。那么,哲学要揭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你”?一、超越“死亡”:哲学的“人文”指向“你”的“本质”问题,是与“死亡”问题密切相关的。“你”即使作为生活中的“同一个人”,也具有三种“不同”的“意义”:就“自然时限性”言,“你”是“必死”的人(“必死”表征“你”的“时限性”);就“社会时代性”言,“你”是“会(懂得──怎样去)死”的人(“会死”表…  相似文献   

6.
热词     
《党政论坛》2012,(8):41-41
稍息族 指职场中正值壮年、事业小有成就的行业骨干们为了“检修”自己并享受美好生活主动要求“稍事休息”的人。其目的在于休整之后重新确定目标,以获得事业上另一次提升和飞跃。“稍息族”的信条是,当幸福触手可及时,一定要及时把握。  相似文献   

7.
“正确对待”是进行说服教育时思想政治工作者经常说的一句话。现实生活中,在个人的名利待遇等方面能否做到正确对待,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认识水平,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然而,凡事有度,“正确对待”这个词如果用得过多过滥,不仅会失去教育意义,还会挫伤人的积极性。具体来说要注意三戒:一戒让人“正确对待” 的事不合理、不正确;二戒以“正确对待” 回避矛盾、推卸责任;三戒亏待那些能够“正确对待”的人。在把握好这三点的基础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才有可能使受教育者真正“正确对待”问题,提高思想认…  相似文献   

8.
张朴 《各界》2010,(1):13-16
还有多少人记得聂元梓是谁?43年前文革初起时,我还是个鼻涕随处抹的小学生,她就已大名赫赫。时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党总支书记的她,在学校饭厅的东山墙上,贴出大字报,声称要把校长陆平等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此文被毛泽东看中,钦点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聂元梓从此平步青云。  相似文献   

9.
慎独,就是在自己一个人独处时也能做到谨慎不苟。语出自《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镇其独也。“古人常说:”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贵君子之有道,人暗室而不欺”。“屋漏”是指居室内西北角,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相当于所说的*暗室*。印入在独居斗室,别人看不到的情况下,也能洁身自好,问心无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考验。东汉太守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夜拒黄金十斤,成为千古镇独佳话,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慎微,就是对于细小琐碎之本要警惕、谨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这个发展的社会里,“发展”的意识似乎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仿佛都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君不见,现如今找对象要选择“有发展”的人,学生填报志愿要选择“有发展”的专业,毕业求职要选择“有发展”的岗位,就连几岁的娃娃,父母在培养其兴趣爱好之时也要考虑选择“有发展”的特长。发展是硬道理。求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没有发展就不会有进步,况且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从此意义上看,求发展并无任何不要。然而,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虽然讲的是“求发展”,但想的却是“求发财”。在他们眼里、。C…  相似文献   

11.
文学艺术界的朋友聚在一起时,往往喜欢海阔天空地闲聊,容易慷慨激昂地发宏论。前几天,我们这些文艺界和在文艺界服务的人,集中学习贯彻党的六中全会决议精神时,就有这样一些问题提了出来: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中为什么要突出强调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呀?耍“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人本身怎样“优秀”起来呀?“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某些人的灵魂究上怎么样啊?有个别文艺家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距离“有理想、有造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要求好象太远了吧……在热烈的讨论中,不可避免地提到了某…  相似文献   

12.
人格魅力中有一种成分叫“大气”。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是高是低,事业是大是小,身份是显是微,魅力如何都得看“大气”与否。大气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对人,要宽容,不斤斤计较。古人云:“君子要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  相似文献   

13.
刘吉 《党政论坛》2012,(12):1-1
和是中华文明一个十分重要的人文理念。从哲学的“和谐”指导中国人的社会理想,到个人形象要“和气待人”、“和蔼可亲”,到家庭团结“家和万事兴”,处世准则“君子和而不同”,到商务活动“和气生财”,到治国理念“和为贵”,一直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追求“世界大同”……和的理念无所不在,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14.
某派出所干警在管区内执勤时,每人胸前挂一块“共产党员”的证章,时刻告诫自己是共产党员。他们为群众热情周到的服务行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公仆形象,与胸前的“共产党员”四个字相得益彰。共产党员‘“挂牌上岗”,不仅激发了党员同志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也使他们处于群众监督之下,时时想着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毛泽东同志当年曾形象地比喻,房屋长久不扫,要结蜘蛛网,人的脸一日不洗,要沾上灰尘。就是要求每个共产党员要经常性地用党的思想进行自我教育。时下,在党的队伍里,一些人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中交了白卷…  相似文献   

15.
学一点爱抚管理学“爱你的职工吧,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这是欧美发达国家许多企业家提出的一项管理新原则,名曰“爱抚管理学”。厂长管理企业不仅要抓物质生产,而且要抓思想工作,要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抓人的素质的提高,为此,提倡厂长、经理学一点“爱抚管...  相似文献   

16.
散木 《各界》2011,(2):70-72
话说毛泽东1965年11月视察各地,到了江苏南京,忽然想起什么,便问起:“你们这里有个南京大学的党委书记,1957年大鸣大放时吓昏了,现在到哪里去了?”有人回答:“下放几年后,现在图书馆工作。”毛接着说:“这些人,要看他的变化怎样。当时党内就是不布置,只对党委书记打招呼。但像清华有个党委书记就不能打招呼,他和右派的人搞到一起去了。  相似文献   

17.
不少印度人对眼中的中国形象,充满成见。首先,真心忧虑印度入侵中国的中国人极少,衷心相信中国威胁论的印度人(特别在精英阶层当中)极多。毕竟印度民族主义和中国民族主义一样,近年也有发酵趋势,虽然今天已没有人民党执政时的由上而下,但“印度也要崛起”依然是印度精英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8.
学生时代,生性顽皮的我,常常因闯祸而被老师唤去作书面或口头检讨。尽管我作文写得不差,可检讨总让老师觉得“不深刻”。于是我便放作深思状,瞎想些估计听上去很能打动人的话,强加于自己的认识之中,这才蒙混过关。大概好多人都曾受过这类“检讨启蒙”,及至他们成年后作起“检讨文章”(当然有时不是以“检讨”而是以“警世”面目出现的),似乎特别得心应手,令读者动情。像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在任时常常警告别人:大写的“钱”字,是两个持戈的人在看守金库;手莫伸,伸手必被捉。湖北那位名噪一时的“企业家”于志要规“发明…  相似文献   

19.
“现在时”这个概念,许多人不懂,汉语语法中是没有这个概念的、“现在时”在英语语法中是相对于“过去时”、“将来时”而言。“现在时”是个动态概念,是当前的、发展的。说不定这会儿的“现在时”,一会儿就成“过去时”,明儿的“将来时”,待会儿就成“现在时”?说为官是个“现在时”,不是发明,更谈不上创造、江泽民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警示全党干部,“参加革命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此“三问”,其实质就是警戒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毕竞为官是个“现在时”,当常思身前身后事。  相似文献   

20.
建立领导干部正常退出机制,总体上讲,要从制度建设(体制和机制)和文化建设(思想观念)着手,具体地讲,要回答和解决“怎么退出”、“退出后怎么办”、“什么人退出”以及“退出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