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从词义上看,“与时俱进”一词大约源于《易经》的“与时消息”或“与时偕行”。这是中国古人观察宇宙的运动变化而得出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也像日月的运行盈亏、四时的消长变化那样,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在变化着的宇宙和变化着的社会当中的人,也应顺应这一规律,以变应变,这样才合乎“天道”,从而使人的行动能趋利避害,获得最佳的效益。这也是古代《易经》作者所遵循的最基本的思想,即“天人合一”思想。这一词义,后也作“与世推移”、“与时推移”。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使用的“与时俱进”一词,与“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推移”、“与世推移”词义相近,但明显扬弃了这些词义中的消极意味,体现了一  相似文献   

2.
党的历史方位变化,要求我们构建执政党建设体系。从政治设计的视角来研究考察,执政党建设体系应包括价值体系、制度体系和组织体系三个轴心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执政党建设体系的构建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许新年  王东 《党史博采》2005,(11):12-13
增产节约运动历时非常长,成为党发展经济的一项重要的举措和方针,是党的勤俭治国思想的重要表现.而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增产节约运动是开展的最集中、最突出、最有成效的时期.本文主要是对这一时期增产节约运动的成绩和缺点、特点和影响进行了比较具体详实的分析,并探讨了党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因此对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增产节约运动的分析对于我们今天党中央和国务院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跃进运动是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为迅速改变我国长期以来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一次尝试。实践证明,这次在急于求成“左”的思想指导下的尝试是失败的,它直接导致了1959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浮夸风”是大跃进运动中出现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同时它也是这一运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5.
建国初期,从1949年10月至1956年9月党的八大召开,我国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同时,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相继发动了对电影《武训传》、对梁漱溟“反动思想”、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对胡风文艺思想、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等的批判运动。这些影响至巨的批判运动,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向勇 《探索》2001,(5):93-94
一、"三个代表"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纲领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紧密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来,历经风云变幻情况发生巨大变化的国际国内新形势,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系统地论证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阐明了在国际国内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进步也相应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把中国社会推向全面进步的问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不仅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而且关系到党能否带领全中国人民,在二十一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针对新形势新任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所提出的适应时代要求的科学的建党思想,同时也对新形势下党的思想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技术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晚年恩格斯及时对资本主义的新认识进行了探索研究并作出了新的论断。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宝贵的理论品质。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时代相比,当今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观察和分析当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基本情况,推进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需要更好地秉承、运用恩格斯与时俱进的方式,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重新解读和研究恩格斯晚年思想变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甚多.2001年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并把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重新研究"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思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三个代表"思想回答了处于今天历史方位的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是指导我们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抵御风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党和国家工作适应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历 史的必然 千年交替,世纪更迭,进入21世纪的世界和中 国都已发生并继续发生着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变 化,我国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也 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实践的发展 又一次呼唤理论的创新。反映时代变化,回答现实 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 思想、邓小平理论进行理论创新,永葆共产党的先 进性和创造力,就成为中同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后期,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世界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理论回答了当代社会主义运动遇到的许多重大问题,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丰富了当代世界的发展理论。其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不断体现。这一理论的形成,是20世纪后期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变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本文试就邓小平思想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意义作一分析。一、邓小平思想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依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法治和德治两者不可偏废。这一思想,可以说是对我国当前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也是对中国历史上治国经验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和积极的吸取。  相似文献   

13.
邓子恢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曾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我党农民运动的卓越领导者,对闽西苏区及全国土地革命运动产生过重要影响。解放后,他曾担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务。由于他长期从事农村工作,他的农业集体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因此,学习和研究邓子恢的农业经济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集体经济仍默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赶超"思想再认识--兼与齐卫平等人的观点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赶超"思想集中体现在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前期.因这一思想与50年代后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曲折历程有着密切联系而受到研究者的较多关注.但由于毛泽东自50年代后期在思想与实践的关系上呈现复杂状况使得毛泽东晚年的研究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在"赶超"思想的研究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本文试图就研究中存在的几个争论性问题提出自己几点不成熟看法,以期引发更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熙瑞  李拓 《新视野》2001,3(6):34-3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在国际局势深刻变革,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如何建设党提出了纲领,使我国跨世纪现代化建设有了根本保证。社会稳定,这是任何国家和政府都极力追求和维护的社会目标,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应该看到,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根本上改善了人民生活,这为我们在安定的环境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和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在这一历史时期,经历了"三大外部挑战"、"两大内部转变"和"一个新的起点",取得了历史性的跨越.这些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新的理论突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贡献可表述为"明确三大目标,抓住第一要务,确立三个保障,把握三者关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一系列理论贡献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特色是高举旗帜与开拓创新的统一,坚持"一个中心"与促进全面发展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部论述的思想核心、理论归宿和精神升华,是邓小平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这一思想定为党的长期指导思想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五四"一词涵盖了政治与文化两个层面的历史内容,它对中国现代政治和文化发展都发生过深远的影响.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众多思想文化问题争论,都可以从"五四"思想资源中找到源头,"五四"成了评价政治与文化问题的强势坐标.几十年来的"五四"评价,应时代权势之变化而有过不同的取向,而最重要的评价取向,则莫过于两次:一次是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即"五四"运动20周年之际;另一次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即"五四"运动60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是我国农业合作化理论的奠基人,是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拓者,他有关农业合作化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毛泽东有关农业合作化的思想,总的来讲是正确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保证作用。但是,在1955年夏季以后,由于脱离实际,毛泽东在农业合作化问题上也发生了严重的失误,为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今天,研究毛泽东有关农业合作化的思想,不仅对于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提出"不争论"是在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占绝对主导地位背景下的一种策略,目的是为了改革开放能顺利推进,特别是家庭承包责任制不因争论而耽误时间,体现了以时间换空间,使思想和行动由不同步到同步的发展思路.但是时代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现代化建设也已经进入到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整个环境和条件要求全党和全国必须形成统一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克 《理论学刊》2004,1(10):124-126
“中间物”思想之于鲁迅研究 ,须在鲁迅的历史生存与价值诉求之间的复杂关联中进行。基于对二者侧重上的差异 ,研究界在对鲁迅有关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战略认识上形成了“偏至”和“激活”两种不同的思路。分歧的根由 ,在于对鲁迅“中间物”思想的超越性一维的确认和安放上。本文认为 ,鲁迅“中间物”思想的超越性生成于其内在结构的分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