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公开制度是我国《证券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信息公开制度和现行法律的分析,发现了一些制度上的不足。为了达到信息分配相对公平,进而同时保障证券发行人和证券投资者双方利益的目的,作者从合理规制政府行为、建立网上信息公开、证券发行保荐制度不断规范化等各方面出发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化图书馆(CADLIS)项目的实施和推进,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作品合理使用的矛盾冲突.分析《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相关规定之不足,对现行立法进行反思,寻求建立更适合于我国目前公益性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越来越多的衍生产品,数字图书馆便是其中之一。谷歌数字图书馆在受到网民热烈欢迎的同时,却陷入了著作权侵权的案件之中。本文将对谷歌图书馆的行为是否符合合理使用的要求进行探讨,并对我国《著作权法》在合理使用方面存在的缺陷予以剖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是各国著作权制度中对著作权限制的主要内容。合理使用制度体现了著作权法保护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的利益与促进知识与信息广泛传播的双重目的。合理使用的正当性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认识,包括激励与接近之平衡、宪法与公共利益、以交易成本和古典经济学为基础的经济学分析等。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仍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国颁布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合理使用的规定即是这种体现。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在法学界和实践部门尤其是法院系统一直有着热列的探讨.并进而发展至其存废去留之争。前些年里.司法腐败日趋严重.这与法治国家的建设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展颇不相容,因而催生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8月颁布的《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使人民陪审员制度进入了规范与振兴阶段。不能否认,《决定》将为推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尤其诉讼当事人权利发挥重要作用。但受诸多条件限制,《决定》本身对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改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运行上也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实施效果依然不容乐观。笔者认为,人民陪审员制度要在我国取得理想效果,必须解决一些基本理念问题.即在一对对或对立、或难以兼容的选项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或侧重。  相似文献   

6.
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图书馆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趋势。然而,在网络时代,数字图书馆在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也打破了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平衡,给传统版权制度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使网络传播版权问题一直贯穿数字图书馆建设始终,纠纷日见凸显。本文分四个部分,从我国数字图书馆网络侵权案入手,阐述了我国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的界定,分析研究了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现状,认为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侵权案不仅存在案件数量逐年增多、起诉人增多、被诉数字图书馆机构增多趋势,而且具有侵权案由趋于单一化、赔偿金额呈下降趋势、审理案件的法院集中化、起诉者胜诉多、侵权行为虚拟性、普遍性、高科技性、复杂性等特点,探讨了数字图书馆侵权行为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规避我国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传播侵权行为的四种办法:(1)强化数字图书馆在版权立法中的地位;(2)建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法律保障机制;(5)开展符合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正常网络信息服务;(4)提高数字图书馆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的向度与法律的视角之下,数字图书馆凸显了图书馆维护知识自由的公益性质和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定位。现行法对公益性质认识不足及传播者的定位缺失,造成了著作权法的制度缺陷及规制缺失。通过对合理使用制度、法定许可制度、集体管理制度、避风港条款进行探讨与重构,得出妥善解决数字图书馆与版权所有人利益冲突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引入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中的数字图书馆侵权纠纷的若干经典司法判例,详细论述了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和运行中所碰到的若干著作权法律适用问题。笔者在充分分析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运营中业界的困惑、不安甚至屏障的法律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充、修改现行相关法律规定的具体建议,旨在从法律建制上使势在必行的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运营在根本上达到良性运行和发展。本文论述的逻辑层面及主要内容为:一、首先明确数字图书馆侵权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为相关各方的“利益冲突”,并引入了相关的经典司法判例;二、由于相同的法律规定仅适用于相同的法律事实,为此,笔者在著作权法律意义上,将数字图书馆界定为传统型图书馆的数字化与数字化的非传统型图书馆两大类,对目前比较混乱的“数字图书馆”这一称谓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法律上的梳理和界定,锁定了本文论述的客体对象,以便论述的明晰与准确;三、针对全球互联网络环境下,司法审判中突出的问题—─如何认定数字图书馆“向公众公开传播”作品的侵权行为的司法标准,结合司法判例进行了翔实的论证;四、通过对现行《著作权法》中规定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制度在数字图书馆版权问题上的适用法律空间的分析论证,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具体立法建议;五、对网络界目前比较流行或推崇的著作权授权模式的可行性及合法性进行了论证,旨在探讨一种在合理使用、法定许可制度之外的“更经济、更效益”的数字图书馆版权许可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图书馆和版权人由相互依赖走向对立,版权纠纷不断,数字版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认为应该在坚持利益平衡原则,考虑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寻求利益天平向社会公共利益一方适度倾斜的基础上对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的范围作出界定,以期建立一个以发展为导向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0.
合理使用是使用者的一项民事权利,应当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我国《著作权法》对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定采取的是“具体规定性”的立法模式,难以适应新科技发展对合理使用制度的内在要求。我国未来著作权立法应当改“具体规定性”的合理使用制度立法模式为“抽象规定性”的合理使用制度立法模式,规定合理使用的一般条款和合理使用的一般构成要件;为保障使用人的合理使用权的实现,应当规定版权人阻碍合理使用权实现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