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痛并快乐着     
立法,在很多人看来是复杂而又神秘的。而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人来说,却并不如想象中那样高不可攀:在立法中,每一个条文都集聚了很多人的心血,每一项规定都经过反复斟酌,白纸黑字的背后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于是便产生了编写一本书——《法律背后的故事——立法工作者手记》(暂定名)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该书《导言》中写道:“清水江木材之流动,背后实际上是整个流域不同人群在不同时空中演绎出的不同故事。作为一项区域史的研究,本书希望围绕这些故事的渐次展开,将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这一特定区域社会置于王朝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来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3.
我国没有确立判例法制度但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判例制。推行判例法制度,是实现法制统一和平等原则、与国外法律接轨以及弥补成文法固有缺陷的需要。我国推行判例法制度亦有制度基础、实践基础和历史基础。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的判例法制度,包括判例法的创制制度、判例法的适用制度以及裁判监督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人格权法     
本书主要是通过判例来阐明21世纪的日本人格权法的现状,关于21世纪的人格权应有的面貌,在本书中仅仅稍作提及,原则上将这一工作托付给年轻的研究人员。本书是以1989年出版的拙著《人格权论》(日本一粒社)的第一章“人格权法概论”为原型的,本以为做一下修改,不必费太多时间就可以完成  相似文献   

5.
《公民导刊》2008,(3):50-51
一本书,一段历史,一百张照片。红镜头摄下的永恒的瞬间和瞬间之外的不为人知的故事……红墙摄影师杜修贤用照片记录了政坛和生活中的毛泽东、周恩来,红墙女作家顾保孜则记录了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这些照片与故事既满足了人们对老一辈领袖工作和生活细节的好奇,也让大家能从一个平常人的角度去了解共和国第一代领导人的生活、工作和情感。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特别为读者奉献书中一个精彩的片段,以表现老一辈领导人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与坚毅果敢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人民出版社本书收录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著名老记者采写的一些重大新闻背后的故事,其中既有记者们为了我国的新闻事业尽心尽职的辛勤耕耘,同时也反映了新闻背后的社会百态。  相似文献   

7.
传媒与犯罪     
该书《序二》(赵国玲撰)中介绍:“本书开篇从总体上先进行了关于传媒和犯罪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接着阐释了作者所提出的关于传媒对于犯罪新闻报道的12大原则,并对这些原则进行了一般性的概括和研究,接下来,作者重点突出地对传媒报道犯罪新闻的标准原则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全书举例丰富、说理透彻、论述客观、阐释周到;最后,本书的内容不仅涉及传媒和犯罪两个领域,而且还涵盖了法学、社会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诸多学科,因此,对于本书的阅读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启发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思考传媒和犯罪的关系以及其他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书架     
正《谁是最可爱的人:和平年代的英雄精神》杨朝晖/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英雄精神,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宝贵的精神,这种千锤百炼的精神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尊重、了解和学习。本书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英雄故事。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奉献。本书的出版,对弘扬英雄精神、坚守精神信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进而深度影响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审判故事     
本书中的故事都是真实的,至少在三个层面上可以这么说。首先,这些故事都选自真实案件的文字记录。其次,这些案件个个都具讽刺意味,因为它们告诉我们在追求正义的过程中辩护和律师所起到的重要社会作用。最后,这些案件描述了每一位律师都应当掌握的技术和技巧;对候选陪审员的审查——预先审查程序,开庭陈词,主询问,反询问,专家证言的运用,结案陈词,  相似文献   

10.
香港特区首例认可台湾地区法院破产令判例评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香港特区终审法院作出的首例认可台湾地区法院破产令的判例从一个侧面确立了处理涉台法律事务的一些原则,体现了特区法院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采取措施保护台湾居民正当权益的务实做法,这对未来港台之间以适当的方式发展司法方面联系与协助关系颇具指标性的意义。该判例也揭示了香港特区政府在坚守法治原则处理涉台事务的同时,妥善灵活处理与中央政府在对台问题上的政策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荣军 《求索》2008,(4):205-207
本文以中国古典学的重建为背景,讨论了“二重证据法”提出、扩展、操作以及近年来对它的反思,认为“二重证据法”作为研究出土文献的方法是坚实可信,有效可行的。近年来对“二重证据法”的反思深化了我们对它的认识,提示我们“二重证据法”的使用具有针对性,在操作中应当审慎从事,以保证所得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国际法院判决对岛屿主权争议提供了一系列先例原则,总结这些先例原则,并根据这些原则审视在钓鱼岛主权争议上中日双方各自的理由,有利于判断中日双方哪一方占据更为有利的法律地位。分析证明,日本的理由违背了国际司法实践在领土主权问题上遵循的一般性原则,不能支持日本对钓鱼岛的主权诉求;而中国的理由符合构成领土完整主权的要求,因此,按照判例法原则中国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相似文献   

13.
<正>由中共山西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院编写的《山西革命烈士家书》近日付梓出版,这本书收录了24位山西籍革命烈士或牺牲在山西的外省籍革命烈士的家书、遗言等,图文并茂,生动感人。本书通过烈士家书和家书背后的革命故事,充分展现了革命烈士为党、为国、为人民的家国情怀,彰显了他们不忘  相似文献   

14.
荣誉的背后     
从上海市创先争优、世博先锋行动“五好”基层党组织,到上海世博先进集体和上海市卫生系统世博医疗保障工作先进集体,对于上海市闸北区精神卫生中心来说,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有哪些酸甜苦辣、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5.
杜恒 《黄埔》2010,(3):32-33
至今,闻名世界的黄埔军校建校已有86年,在漫长的历史中,黄埔留下了一件件历经沧桑的珍贵文物。本刊特开“黄埔故事”栏目,为读者讲述黄埔文物背后的故事,抚今追昔,睹物思人,以此纪念在东征、北伐、抗战、新中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涌现的黄埔英杰,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黄埔精神。  相似文献   

16.
微天下     
《上海支部生活》2013,(8):12-12
@人民日报[公正就存在于每一个判例中]如果是陪酒女,强奸危害是否更小?广泛争议的背后,是公众对司法公正的热切期盼。唐慧胜诉,多少人看到坚持与围观的力量;曾成杰枪决,又有多少人痛感“程序”的缺失?公正不是抽象的,就存在于每一个判例中。一次裁决,可能是法治信仰的基石,也可能是信仰坍塌的链条,怎能不慎微秉公?  相似文献   

17.
戊戌六君子死难以后,身后未亡人的故事,长期以来只是模糊的身影,少有研究者集中关注。在慷慨壮烈的志士书写背后,她们不同的人生际遇和命运抉择,集中体现了新旧道德之间的角力以及变局时代"贤媛"角色的艰难转型。借助报刊、文集、日记、年谱、地方志、回忆录等材料返回历史现场,在公众目光和新闻舆论之外,钩沉六君子遗孀们的个体生命历程,梳理这些湮没在百年时光中的女性故事,能够发掘清季闺媛与国事之间的历史张力,展现文本背后的创伤书写与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8.
李攀 《黄埔》2013,(6):60-63
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俩的故事》一书在各大图书网站上热销,这本书的出版也引起了广大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说起《我俩的故事》一书的作者,笔者既熟悉又亲切,他就是91岁高龄的黄埔军校十八期生、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饶平如。谈起这本书的出版,饶老说完全是“不经意而为”。  相似文献   

19.
沉默权源于英国法谚:“任何人无义务控告自己。”而制度的起源,可追溯及英国17世纪的利尔伯恩案件。他以:自己不伤害自己为由,拒绝宣誓和供述,因而被法院施以酷刑并定罪处罚。后来,利尔伯恩在英国国会痛陈利害而使罪名被撤消。由此案为转机,被告人的沉默权被承认为是英国法的原则之一,并在1898年的刑事证据法中得以明确。美国最早移植了这一制度。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五条规定:“任何人不得被迫自证其罪。”此后又通过判例从程序法上确认了沉默权的告知义务,即著名的“米兰达规则”。二战以后,刑事沉默权制度在各国得到普遍确立,如德、法、加、波等都规定了沉默权。  相似文献   

20.
试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枫 《前沿》2004,19(2):138-141
一、法人人格否认的内含及理论依据法人人格否认 (亦称揭开法人面纱 )是美国法院在审理公司纠纷案件中首创的一个判例法原则 ,之后因其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遂为德、法、日等国家和地区所仿效 ,至今为止发展成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所共同认可的法律原则 ,其基本含义是指“当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被公司背后股东滥用时 ,就具体法律关系中的特定事实 ,否认公司的独立法人机能 ,将公司与其背后的股东视为一体 ,并追究其共同的连带的法律责任 ,以保护公司债权人或其他相关利害关系群体的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 ,实现公平、正义目标的一种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