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群众路线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形成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四大风险”、“四大考验”,是对党的群众路线历史依据的新判断;“以人为本”,是对党的群众路线为了谁、依靠谁的新论断;“为民思想”,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感情观的新表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有效保障的新机制;“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群众路线作为检验党执政活动的新标准;党内教育活动,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新探索;“为民、务实、清廉”,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高实践。这些理论成果和实践创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路线理论,将为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是新时期我们党面向民生领域所提出的一项重大命题。恰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应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病有所医”。公立医院在这方面责无旁贷,理当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成为帮助党委和政府关心群众身心健康的“排头兵”与“领头羊”。  相似文献   

3.
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深刻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相似文献   

4.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个基本要求,其中首位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主体地位,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发展的根本力量。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党章》规定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从群众路线的内涵看,包含群众的四种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党的群众路线所说的,要依靠的群众,就是占人1:290%以上的人民大众;对待群众的正确态度就是始终确立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的历史地位;群众广泛分布在现实世界或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或网络世界中;群众路线简洁地说就是,两个“一切”、并要有一个“来”和一个“去”,两个“结合”、并要有一个“集中”和一个“坚持”;群众路线的实质就在于为民、务实、清廉;实行群众路线,要深入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贯彻执行群众路线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腐败;群众路线与民主政治不是对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群众路线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要把开展群众路线活动的大力气下在建章立制、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上。  相似文献   

6.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深刻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实质,努力探寻新时期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路径,切实提高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如果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没有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党的工作就会失去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历史发展证明,我们党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党,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群众路线的政党。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如何,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根本政治问题。”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中,要实现执政兴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进一步把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坚持好、巩固好、维护好、发展好。  相似文献   

9.
纵观古今,不论是国家、民族,还是政治集团,为了生存和发展无不珍视和秉承某种历史传统。这就是儒家所谓的“道统”。中国共产党人也有自己的“道统”,即信奉历史唯物主义,视人民群众为历史发展的动力,以为人民服务为党的根本宗旨,把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的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领导山东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浴血奋战中凝结成的沂蒙精神,正是这种“道统”的生动体现。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党在十八大后开启了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各行各业深入开展,此时此刻,回顾和解读沂蒙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晶 《社会主义论坛》2013,(9):47-47,49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在具体践行的过程当中,关键在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群众路线是党的工作的基本路线,新形势下,更应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要深入、踏实、全面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负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和国家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和创造辉煌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才能做到坚如磐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共产党人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在延安时期,我们党把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指出:“搞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关系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准确把握、正确处理贯彻群众路线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对坚持人民改革主体、凝聚社会改革力量,推进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我省“五局”并存,中气十足,正处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黄金十年”,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坚持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坚持群众路线,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首先,它是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人民群  相似文献   

15.
大革命时期,无论是在主观还是客观上,都缺乏产生党的群众路线的条件和动力,尤其是党的群众工作理念缺乏实践的支撑,党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毛泽东在正确分析国情和总结革命具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对群众问题的认识大大推进了一步。在井冈山斗争中,毛泽东将群众工作理念化为具体实践,并在实践中初步回答了群众路线最核心的问题---“为了谁”、最本质的问题---“依靠谁”、最关键的问题---“如何实行”和群众路线贯彻中最重要的问题---“怎样去做”,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开辟了群众工作新领域,初步形成了群众路线。这为以后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得到完善、丰富和发展奠定了开创性的基础,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深入进行作风建设和群众路线教育,云南省一年多以来进行的“四群”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随着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培养和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密切与群众的联系,需要解决好为政干事做人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群众监督我们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责无旁贷。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群众不是局外人。党员干部“赶考”,人民群众是“考官”。优秀合格的“考卷”,既有赖于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又需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只有群众敢尽主人之责、善行监督之权,才能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个内外夹攻,增强“治病”之疗效。  相似文献   

18.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向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的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群众路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继续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取得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些经验是: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等。这些创新和发展不仅在"打倒蒋介石,建立新中国"革命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群众路线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党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开展“四群”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作为党的方针政策践行者,党员干部要把两个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一切工作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真心、诚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20.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主张。”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应用于党的全部活动的理论创造,形成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新中国建设时期,我们党继承、发扬了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丰富和发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