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8 毫秒
1.
1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深得民心,蒋介石不得不承认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合法地位.当时的兰州是抗日的大后方,因此,国民党甘肃省党部,迫于大势,表面上不得不做出一些抗日救亡的姿态.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国民党在独裁内战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占领张家口,宣布召开"国民大会" 全面内战仅进行了三个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就已经大量歼灭国民党军队,这些军队大多数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如整编第3师和整编第1旅.中国共产党已经看出蒋介石国民党不仅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而且在军事上也因为主力部队不断被歼灭以及需要担任守备,存在着兵力不足与战线太长之间的尖锐矛盾.因而到了1946年9月,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已经看到了战争胜利的曙光,不仅不惧怕,反而决定通过战争消灭蒋介石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1945年,国共两党在重庆和谈.然而,蒋介石是地地道道的反革命两面派:公开致电欢迎毛泽东,欢迎中共代表团;可是,在和谈背后,却磨刀霍霍,加紧内战准备,决意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消灭共产党.面对如此形势,为中华民族命运着想,中国共产党人一再努力,并于次年1月10日主动与国民党签署《关于停止军事冲突的协定》,但至6月,即被国民党蒋介石再次撕毁,国民党军大举进攻我解放区.7月,全面内战爆发.当此之时,全党全军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击败蒋介石的进攻,从而,夺取战争的胜利.11月上旬,刘少奇主持中央会议,通过了时局声明和保卫延安的命令.随后,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保卫陕甘宁边区与延安的干部动员大会上,刘少奇发表讲话,要求党的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工作作风,一切服从和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以为抗战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方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运动.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伟大事业的一部分,陕甘宁边区抗战文化运动有其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魏然  鹿兮 《党史博览》2021,(10):34-40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由此开始.在中华民族面临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共产党领导的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编入政府军序列.八路军浴血抗战,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发展壮大,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6.
(一)1946年6月,蒋介石以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相继向各个解放区展开进攻,悍然发动了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自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8个月歼灭国民党部队71万余人,蒋介石不得不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纠集了34个旅25万兵力进攻陕甘于解放区,企图摧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枢。1947年2月底,蒋介石在南京召见胡宗南,部署进攻延安。胡宗南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推行蒋介石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屯兵西北,封锁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得到情报后,决定延安紧急疏散,随即又组成西北野战兵团,共计26万余人,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民主和平.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愿望,主张战后国共合作共同建设一个和平、民主、富强的国家.然而蒋介石要建立一个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法西斯专政国家.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打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为了欺骗人民,欺骗舆论,并完成内战部署.蒋介石玩弄"和平谈判"阴谋,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揭露蒋介石的阴谋,争取实现和平,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赴重庆谈判,经过针锋相对的斗争,国共两党签订了有利于人民的<国共会谈纪要>,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的生活遇到了空前的困难.为了克服困难,保证抗日力量的壮大,毛泽东提出陕甘宁边区的各项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毛泽东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思想与实践,使边区军民度过了难关,壮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莫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及毛泽东经济思想发展史上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延安的13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及其它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积极构建执政的政治合法性基础,赢得了广大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支持和信任,为党实现从局部执政到全国范围的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郑国瑞 《党史文苑》2008,(10):24-25
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先进文化指导中国社会进步的成果体现.它的建设成就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最终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探讨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成就的生成机理,对我国目前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陕甘宁边区是依据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协议,由西北苏维埃根据地改制而来。西北苏维埃根据地是唯一经过土地革命保存下来的苏维埃根据地,红军长征以后又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因此,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在抗日战争中有特殊的地位和重大的作用。 一、边区的特殊政治地位和“领袖”作用 中国共产党抗战的“出发点”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西北苏区瓦窑堡召开会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为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转变初步奠定了政治基础。 西安事变爆发以后,中共中央派周恩来等协助张学良、杨虎城,迫使蒋介石承诺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转变的枢纽。  相似文献   

12.
张放 《党史博采》2004,(5):31-3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兵谏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面临如此重大的变故,国内局势没有发生大乱,除了周恩来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西安事变"的方针,进行积极调停,使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外,还有一个"兰州事变"在起作用.说起"兰州事变",不能不谈谈它的出色的导演者解方将军.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20,(4)
正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遭受疫情侵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真总结中央苏区时期疫情防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陕甘宁边区实际情况,提出并形成以预防为主、群防群治、宣传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疫情治理新路,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疫情治理的人民底色和民族特色,并对新中国疫情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熊向晖,中国共产党超级特工。1937年冬,他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打入蒋介石嫡系部队——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军中,逐步取得胡的信任,长期担任胡的侍从副官与机要秘书,为中共中央传递了许多重要情报,在保卫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熊向晖和另外两名地下特工申健、陈忠经被誉为中共秘密战线的“后三杰”,毛泽东主席曾称赞熊向晖的地下情报工作是我党情报工作最成功、最模范的事例。  相似文献   

15.
冯芝桂 《党史文汇》2002,(11):17-19
1解放战争发展到1947年1月,我人民解放军已消灭敌人56个旅,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蒋介石为了挽救他彻底失败的命运,将兵力向我解放区的两翼收缩,准备对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发动所谓“重点进攻”。2月底,蒋介石从南京飞到西安,召集他在西安的军政要员,亲自安排侵犯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军事部署。1947年3月战争打响时,国民党以34个旅计23万人的兵力,向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其首要目标是攻占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3月13日,胡宗南部以15个旅计14万兵力为主攻,从洛川、宜川分两路向延安进犯;青海马步…  相似文献   

16.
1949年前中国共产党秉持民主宪政理念并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成为开启中国现代民主完政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对国民党所谓的"民主宪政"进行了批判,同时另一方面也在陕甘宁边区进行卓有成效的民主宪政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内较早负责经济建设工作的领导人之一。早在延安时期,他在领导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实践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在战争环境中和困苦条件下进行经济建设的一套理论,其中包括在经济建设中防止和克服“政策性浪费”的独到见解和正确主张。当前,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研究任弼时防止和克服“政策性浪费”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1944年4月,陕甘宁边区召开高级干部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总结1941年以来边区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任弼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陕…  相似文献   

18.
正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遭受疫情侵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都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真总结中央苏区时期疫情防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陕甘宁边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形成了以预防为主,以群防群治、宣传教育为特色的疫情治理新思路,展现出中国共产党疫情治理的人民底色和民族特色,并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疫情防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成功地发展了生产力,保证了边区军民的丰衣足食和工业品基本自给,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陕甘宁边区生产力发展成就的取得,是中国共产党以革命的激进方式扫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一切障碍,解放和发展了这一时期生产力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以新民主主义理论为指导,使边区生产力发展适应了中国革命实际的胜利;是边区生产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通过民主选举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陕甘宁边区于1937年、1941年、1945年先后举行过三届选举。革命战争年代在根据地实行的选举实践,为解放后选举制度的制定和发展,提供了早期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