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构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互为前提。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交互作用,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是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相呼应,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集中体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是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3.
袁琳 《理论导刊》2007,4(6):31-3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涵义应着重从三个层次来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生产力和谐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关系和谐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美兰 《理论探索》2005,1(6):19-20
和谐社会的直接表征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通过对人类历史过程的全面考察,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畸形发展的深刻剖析,而作出的对未来理想社会的价值承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世纪新阶段,重提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益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保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促进阶段。一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又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因此,要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视野中把握和谐社会建设,要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引导下搞好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要按照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逐步保障人的各项权利,不断实现人的各种利益,最终实现社会的高度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记者:"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这两个概念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关系呢?林尚立:"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这两个概念是紧密相联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着眼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着眼点是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是同一历史进程。这不仅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人类寻求自我解放的理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互为基础、互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人是社会的唯一主体,也是政治的唯一主体。政治文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自身的进步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建设应当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满足人的普遍的政治需要,实现人在政治上的全面发展。政治自由、政治自主、政治自觉的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价值追求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社会和谐是人们追求自由幸福和全面发展的结果。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地分析和批判了阶级对立的旧社会对人的束缚和压抑,科学地阐明了未来社会中人的发展规律和前景,为人类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和方法论基础。以人为本的理念,创造性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与制度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新 《理论探讨》2007,1(5):50-53
制度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是在批判市民社会中提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与制度文明具有内在的历史联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从制度的设计、安排、运行和变迁着手,从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角度来整合社会各细胞的活力,为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制度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出发论证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其必要性。首先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做了简单的回顾,然后根据这一理论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现实,论证了当前社会不和谐的基本根源,指出,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着力避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价值彰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统仁 《理论探讨》2005,1(5):13-16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科学的完整的概念,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及其互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使其具有了新的时代意蕴和理论创新内容及其价值定位,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空前未有的现实条件和现实可能性。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不断彰显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强化公司社会责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许明 《理论探讨》2006,4(1):80-83
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完成这一重大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公司作为社会成员,认真履行其社会责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环节。重视和发挥公司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需要处理好公司经营目标与公司社会责任、公司内部和谐与外部和谐、公司利益与社会利益、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到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中 《理论探索》2007,1(1):37-40
和谐社会理论源远流长。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解决出现的大量社会问题也提出了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为未来社会准备了“入口”。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和人学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是对国家治理模式和对人的价值实现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这一观点全面深刻地阐明了“三个文明”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杨奎 《理论视野》2005,(5):44-46
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观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证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观是全面的社会发展学说,它关注的正是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诸种因素综合而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演进趋向的理性抉择.追求社会和谐的思想也因此构成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重要方面。马克思致力于人的自由发展为核心。从关系学角度多视角地阐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的内涵与必要性。马克思的和谐社会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实践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价值论及方法论前提在于以制度公正来消解经济关系中的不和谐,保证分配正义和共同富裕的逐步实现;以政治民主化为路径为更好地实现人权和遏制权力腐败营造条件,大力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民主;以生态文明建设来构造一个健康而又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空间,全面推进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时代目标。  相似文献   

18.
岳云强 《学理论》2014,(26):1-2,3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利益关系协调、民主法制、安定有序、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路的创新发展;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官民崇德、万众尚法、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民与政府之间和谐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陈益群 《民主》2005,(11):24-25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社会认识的深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共中央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可以从三重维度来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理想的社会发展状态,表现为社会各领域的协调发展、物质财富的殷实富足以及人的身心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科学的社会发展理念,包括系统和谐理念、渐进和谐理念以及科学的和谐动力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实的社会发展运动,是一个具体的实践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