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贯彻邓小平同志“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战略思想,就必须充分认识和正确处理可持续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这是实施现代化建设重要战略决策的现实需要。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精神文明水平的升华。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条件及发展趋势的最新认识,是人类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人类就离不开其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但是,人类对自身发展与自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却经历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就是可持续发展观形成的背景。…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论述中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战略选择,是我国今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方针.国情特点: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的资源量有限今年以来,中国人口已逾1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人口众多给我国的经  相似文献   

3.
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新的世纪能否兴旺发达,全赖于人才。自然环境是人才生存的基础,社会环境也同样是人才成长、发展的基础。人才离不开自然,更离不开社会。如果说自然能陶冶人才的性情,那么,社会则是冶炼个才灵魂的大熔炉。因之,自然与社会构成人才发展环境学研究的两大侧面。这两个侧面是推动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直接要素。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使经济建设与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人才发展的环境思考,是人才成长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才发展的良性循环,就必须营造有利于人才掘起的三种环境:思维环境、周边环境和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站在中国跨世纪发展的高度,十分重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十四届五中全会决议以及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详尽阐述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把它作为重大战略之一。无数事实证明,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目前得失和长远利益,而且也关系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只有实施这一战略,我们才能“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布伦特夫人《我们共同的未来》),使中国和整个人类社会得…  相似文献   

5.
王舒 《理论探讨》2005,(6):171-17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和谐社会建设概念的提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这样的三体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提出是我们党执政能力提升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  相似文献   

6.
论邓小平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依据与特点湖南省委党校罗昭义深刻认识与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依据与特点,对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呼唤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满足后代人需要的能力构成损害;当代一部分人的发展也不能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一观念,把发展的主体从经济和社会转向了人本身,认为发展不等于单纯经济增长,而是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一切对人的发展不利的增长不再被看作是发展。“以人为本位”的新型发展观,对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一,在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在人类需要发展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中,关键问题不是对资源和人的“保护”与“节制”,而在于创新。可持续发展观可以说就是创新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实现“两个转变”作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目标。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指导方针,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全党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伟大任务。如何实现“两个转变”,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给我们以新的启示,即合理发展和建设小城镇是实现农村“两个转变”的有效途径。一小城镇地处城市之尾、乡村之首,是农村经济的聚集地和“农民的城市”,是指导、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9.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普遍重视并不断探索与追求的新的发展观。这种发展观认为:发展的内涵应当既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发展和保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条件;控制人口增长与消除贫困是与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相关的重大问题。可持续发展现特别强调下述两点:一是公平性。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追求代内公正,即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此地区的发展不应损害被地区的发展,而且还要追…  相似文献   

10.
最近,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努力改造主观世界,把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紧密联系起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当前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历史,是人的本质不断发展、个体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不断提升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共产主义社会,是“由于人”并且是“为了人”的。但是,人的精神素质的提高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它的产生是通过使自然成为“人化自然”、即改造客观世界的过…  相似文献   

11.
坚持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的跨世纪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必须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实现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今后匕年的任务,归结起来,就是落脚于“继续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们在实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和实施各种类型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这一重要的指导思想,坚持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一、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是我们的基本目标社会发展和进步,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相关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12.
人类历史进入19世纪40年代以来,经过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第三世界国家纷纷独立,和平与发展问题就成为时代的主题。因此,现代化问题,亦或发展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问题,就成为当代哲学中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对现代化问题进行哲学层次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是拓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需要。对现代化问题的研究,首先要从其基本涵义及特征入手。一、现代化的基本涵义“现代化”是个宽泛的、模糊的过程性概念,目前它被视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并与“传统”相对。现代化首先是个时间概念。从整个世…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这是江泽民同志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总体论述,领会这一基本特征,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较长的历史进程中,如何使中国的经济与社会真正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文试图通过学习与总结邓小平在这方面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来回答这一问题。这不仅对于初级阶段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这一总体布局,既在理论上体现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辩证关系,又在实践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人类与自然界,经济和社会,人与人之间合理、平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与精神文明建设密不可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党的十五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思想上、理论上弄清可持续发展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对于正确认识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1、从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来看,它突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人类是在探索其发展道路中前进的。自18世纪西方近代工业革命以来…  相似文献   

16.
张艳萍  毕明 《学理论》2008,(10):79-80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要实事求是,而且要“科学求是”;不仅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且要以人为本;不仅要建构经济人,而且要做和谐人;不仅要改善民生、还利于民,而且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还权于民。这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 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一)小康社会的提出,最初源于邓小平对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的探索。邓小平原来设想,中国到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达到接近或比较接近现代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1979年3月出访美国和日本后,两国高度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又指出:“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作为最重要资源的人才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与内涵可持...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韩振峰江泽民总书记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这篇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宏观上初步深讨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的地位和作用、基本内容、前提和途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方位的现代化,它作为一个整体协调发展的过程,不仅包括“四个现代化”(四化主要是物质方面的现代化),还包括制度文明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作为实践主体人的现代化,将赋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根本动力和蓬勃生机。人的素质的提高、完善及其现代化,必定会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社会民主化进程逐步加快,使人与人之间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新型关系不断发展,从而使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人的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主义,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