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从赵轨的自律说开去李万全史载:隋文帝时期,齐州别驾赵轨,向以清芳自律闻名.他在任职期间,其东邻有棵桑树,熟透了的桑植落到了他家的院子里,他就派人把桑椹一粒一粒捡起送往邻居家中。他对家里人说,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沽名钓誉,也不是因为嫌此物轻,而是不愿违反...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棵白杨树,我的心很直很直。我不会掩饰自己,就像大山不掩饰丑陋的顽石,就像沙漠不掩饰裸露的仙人掌。我是一棵白杨树,遇春风我就歌唱。遇上知己者我宁可被化为柴薪烧掉,也不愿做支撑邪恶神殿的大梁。我不会像葛藤,为了向上攀爬,不惜弯曲自己的尊严。我不会学盆景,为了得到主人的青睐,不惜折断自己的脊梁。我不是那令人尊敬的古柏,不论什么季节,什么气候,总是一种颜色,总是一种智者的深沉。我不是那刚强的红梅,总是在严寒之中吐蕊,总是在风雪之中怒放。我是一棵普普通通的白杨树,春天了,我就泛绿;晚秋了,我也枯黄。…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的名字,或许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也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杨善洲,在他退休后的岁月里,不做“盆景”做“雪松”,用善举大爱,去亲近一座座荒山秃岭,将其打造成山青水秀的绿洲。终了,连他自己也真的成为了大亮山上的一棵雪松,永远同大亮山作伴。杨善洲的名字,不就真真正正蕴含了他人生的意义吗?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1,(23):78-78
“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这是明朝的徐九经在句容当县令的时候写的。因为有个戏叫《徐九经升官记》,所以大家对他比较熟悉。不熟悉的是,他画画也不错,画了棵白菜挂在堂上,旁边题了这两句诗。后来他离开句容了,老百姓就把那棵白菜刻下来,还刻了“勤俭忍”三个字,称之为“徐公三字经”。  相似文献   

5.
梁衡 《新湘评论》2014,(23):39-41
在清代以前古人写西北的诗词中最常见的句子是:大漠孤烟、平沙无垠、白骨在野、春风不度等等。左宗棠和他的湘军改写了西北风物志,也改写了西北文学史。三干里大道,数百万棵左公柳及陌上桑、沙中湖、江南景的出现为西北灰黄的天际抹上一笔重重的新绿,也给沉闷枯寂的西北诗坛带来了生机。一时以左公柳为题材的诗歌传唱不休。最流行的一首是一个叫杨昌浚的左宗棠的部下真实的感叹:“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杨并不是诗人,也未见再有其他的诗作行世,但只这一首便足以让他跻身诗坛,流芳百世。自左宗棠之后,在文学作品中,春风终于度过了玉门关。  相似文献   

6.
金泊 《党建文汇》2002,(18):27-27
黄农才,今年50岁,原为广西崇左县工商局局长。该县许多领导干部对他的印象不是他有多大的领导才能,而是他的嗜赌和“开赌”号召力。黄的一位部下反映说:“他对赌博最上瘾,一天不赌心里就不舒服。他不但在县城赌,下乡也赌,去南宁出差也赌……”  相似文献   

7.
说的与唱的     
我看过两篇文学作品,一篇说的是,一个年老的山民选中了山中的一棵百年大树作为自己的寿木,但他听说保护山林的意义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但家人不同意,这使老人家十分痛苦,三思之后,老人跳崖自杀了。崖是百丈悬崖,收不回尸,寿木自然就做不成了,老人家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这棵大树。另一篇说的是,一个  相似文献   

8.
沙漠之树     
有两个人,各自在荒漠上栽下一片胡杨树苗。其中一个人每隔三天就要挑起水桶,一棵一棵地给他的那些树苗浇水,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飞沙走石,雷打不动。而另一个人却悠闲得多了。树苗刚栽下去的时候,他来浇过几次水,等到树苗成活,就来得很少了,即使来了,也只是看看,有被风吹倒的顺手扶一把,不浇一点水,也不培一把土。人们都说,这人栽下的这片树,肯定赶不上另外那个人栽的。  相似文献   

9.
快乐大叔 《党课》2007,(5):96-97
快乐大叔当年在工厂的时候,厂里有一个智商不是很高的辅助工,说他智商不是很高,是因为按工友们的说法他既不“精”也不“灵”.属于脑筋不太活络或者说是脑子里少根“弦儿”的那种人。不过,他也谈不上傻,就是干什么事情都有点儿稀里糊涂的,总不太到位:  相似文献   

10.
名人留下过许多至理名言,但名人也是人,也有不少名人说过一些没经过大脑就脱口而出的笑话——美国前总统福特:“如果林肯总统今天仍然在世,他一定会给气得在棺材里翻过身来。”福特:“事情现在比过去的他们更像他们。”美国前总统里根:“我不相信一棵树是一棵,如果你曾见过一棵  相似文献   

11.
当初,连李怀财自己也没想到,几十棵不起眼的小苗苗竟开启了一扇他终生的追求之门。1986年,李怀财到辽宁省丹东市走亲戚。丹东市的草麦种植比较普遍,离开丹东时,亲戚给他带了几十株草毒小苗。谁也没料到,从此,种草萄竟成了李怀财的终生职业。种草毒给他带来了欢乐,也曾使他忧伤;种草每使他发家致富,也曾使他赔本亏损。但这一切都阻止不了李怀财种好草茵的理想。他现种草毒如生命,并立志把草费种植业搞到世界一流水平。李怀财从外地带回的几十株草毒苗渐渐繁生出上百棵草毒,并给他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可李怀财很快就发现:和别…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08,(12):110-111
(一)放大化。有位青年想与女友约会,结果汽车久候不至,他愤然道:“我无法容忍这件事,这个世界糟透了。”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放大化吗?只能说,不能按时与女友约会,这件事不尽如人意,但也不是无法挽回的,更谈不上整个世界糟透了。其实,等汽车也许只有10分钟,但他感到很长很长。如果不是赴约会,而是在与女友亲密交谈,即使是一个小时,他也会觉得约会的时间太短。  相似文献   

13.
据史载:元世祖忽必烈年间,曾任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监祭酒的许衡一日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行进间,路遇一棵梨树,果实煞是诱人,行人纷纷上前去摘梨,唯独许衡不为所动。“何不摘梨以解渴?”有人问他。许衡答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行人均笑他迂腐:“世道这样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而我心中有主。”  相似文献   

14.
不需要太多,但不能不要干净; 不需要太多,但不能不要卫生; 不需要太多,但不能不要健康; 环境治理,不只是一场战斗,甚至也不是一场战役,不只是面子的光鲜,更是发展的必需,不只是政府的事,而是关系到你我他……  相似文献   

15.
我心有主     
有一个故事,说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初春的一天。灵武市旧城改造工程工地上人声喧闹,机声隆隆,几名工人正将几棵长了五六年的柳树连根挖起。这一切正好被路过这里的一位老人看在了眼里。他立即让司机停下车,三两步走上前去,眼眶湿润,神情严肃,言辞急切地询问着挖树的缘由,似乎挖起的不是树而是自己身上的肉。  相似文献   

17.
许步广 《求贤》2006,(5):30-31
在这个近乎浮躁的年代,我按捺不住要向您介绍刘建高。坦率地说,刘建高算不上普通意义上的人才或者英雄;当初我与刘建高结识,也实在是不经意间的偶遇。他个子不高,也算不上英俊,操一口山东腔普通话;但我很快就被他充满活力的人格吸引了。当时,他是驻津空军某基地的基层单位政委,却俨然一个“外交官”,牵头协调整个基地的“军民共建活动”。起初我纳闷,他并非专司此职,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愿意和他交朋友?细细观察,他的亲和力不是来自利益关系,更不是他本人有什么背景;而是他身上有一股独特的活力,有一种让人无法回绝的执着。  相似文献   

18.
永恒的生命     
陈兆安 《党课》2009,(3):106-107
这是一段真实的故事,平凡却伟大,普通但感人…… 我是在一次慰问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仪式上认识他的,他叫朱关辉,37岁,高挑的个头,白皙的肤色,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他也是来参加捐助的。重要的是他并不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而是一个生命时间所剩不多的癌症患者的身份。未想到的是,我与他的这次谋面既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19.
朱镕基总理在本次全国人大会议最后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外国记者提问时说,有香港媒体说他爱拍桌子、瞪眼睛。他承认,桌子拍过,眼睛也瞪过——不瞪眼睛不就成了植物人了吗?接着他话锋一转,特别强调道,他拍桌子、瞪眼睛绝不是吓唬老百姓的,而是对着贪官污吏的。他的机智和幽默引来一阵掌声和笑声,也使大家从内心感到钦佩。这话说得好,它不仅反映了总理爱憎分明的鲜明性格,同时也体现了党与人民的鱼水情深。  相似文献   

20.
《廉政瞭望》2003,(7):35-35
一棵大树有了根。可以经受风吹雨淋、洪涝灾害而不倒。同样,做脚下有根的人,也可以抵御腐败的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