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新语     
《当代贵州》2011,(27):9-9
医改不仅仅是民生问题。也是政治问题。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让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履行政府的职责。为老百姓解除病痛之苦、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是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中之重,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不仅体现了我国政府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更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王进祥 《实践》2011,(10):36-36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巴林左旗把解决民生问题、加强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政府管理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实施创建服务型旗直机关、服务型苏木镇党委政府和服务型嘎查村级组织“三级联创”,构建起政府管理服务为先的基本框架,改善了区域发展环境,促进了全旗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它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它的基本要求,有限政府是它的应有之义。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法,其法律精神和基本内容上都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和要求,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是本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民生问题的解决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和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是政府能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政府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必须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各级政府在其中应承担的职责以及从制度上保证政府的责权对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央的要求得到具体的落实,增强政府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必须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的高度,深刻认识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7.
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按此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其内涵、把握其基本内容和理论框架;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社会共识,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关注民生问题,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人民群众自觉接受。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社会主义本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生问题是关系到民众生产、生活、生计的实际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抓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问题更是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0.
道德规范的实质是社会生活对人们的要求,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确立要符合以下要求:   1要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相适应。依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规范必须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相适应。这就是说,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道德规范体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信念,以及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的精神。这些要求既体…  相似文献   

11.
王朝彬 《新湘评论》2008,(11):29-3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前无古人的创举,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紧密相连的。这样的结合,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一种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朝彬 《学习导报》2008,(11):29-3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前无古人的创举,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紧密相连的。这样的结合,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既符合市场经济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一种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在前人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公有制)的条件下,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的再认识。这种认识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体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现了现实任务和最终目标的统一。它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澄清了理论界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模糊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柳青 《新长征》2008,(1):16-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专门用一个章节来阐述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解决和改善社会民生问题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这说明党和国家已经将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着力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解决民生问题,成效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戚嵩 《求实》2012,(4):67-70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首要的基本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一崭新伟大实践,突破经典形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思维定势,从实践、主体和客体三大基本向度深层次诠释社会主义本质,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创新与发展.这对于我们又好又快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7,(6):6-7
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担负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任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到自身的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而社会主义本质,在邓小平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而提出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为进一步搞好党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党校学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乌鲁木齐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结合邓小平理论基本问题课堂教学,选择“社会主义本质”这一专题,在中青班开展研讨式教学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以唯物史观为视角解读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旨在阐明两者具有内在的统一性:①生产力发展理论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论基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②社会有机体理论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思想源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基本范式:③群众史观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建构依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维视角;④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取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权茹 《理论学刊》2006,(2):82-83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中国入世的现实选择,是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要求,也是解决突出的社会矛盾、有效预防社会风险的迫切需要。本文拟就服务型政府的构建问题作些探讨。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什么是服务型政府?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