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卢焘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将军,更是一位卓越的统战工作者。在环境险恶的战争年代,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广泛的人脉关系,在各集团、各阶层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为促进祖国统一、加快民族解放、发展公益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为丰富与发展我国统战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毛泽东终生博览群书,对报纸更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他都十分关注各种报刊。他的读报兴趣之浓厚,到了一日不读报犹如一日不喝水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4,(3)
很早就听说夏新明副司令员是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里,我慕名来到他家造访。当时,我心里有些不安,因为事先未约定时间即叩他的家门,这本身就缺乏礼貌;另外他究竟是位接近耄耋之年的老人了,轻易打乱他的生活规律,是否会令他不高兴,甚至像战争年代那样被他“训”一顿,扫兴而归呢?但是,当我们见面之后,这一切顾虑就像雨后天空似  相似文献   

4.
我的岳父     
张耀辉 《黄埔》2010,(2):23-24
我的岳父王映新,是一位黄埔人,今年93岁了。他虽中等身材有些清瘦,但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却是高大的。战争年代,他出生入死,戎马生涯充满传奇;和平时期,他严于律己、勤奋耕耘、为人师表;逆境中,他耐住委屈、豁达乐观、高风亮节。他是我心中的英雄,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革命情操,始终鼓舞和激励着我不断成长和进步。  相似文献   

5.
洪梅  玉西 《当代广西》2007,(13):39-39
许光达是一位忠贞的共产主义战士,从1925年入党、参加南昌起义到建国后被授予大将军衔,任国防部副部长、装甲兵司令员,几十年来,为国家为人民,忠心耿耿。他在战争年代里指挥和组织过上百次战斗,解放后又为建设一支强大的装甲兵部队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一位功勋卓著、久经考验的优秀军事家。但他功高不自居,位高不挟赏。下面讲的就是这位大将在生活方面的一些小故事,虽只是片断,却像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样,显示出一位共产党人的胸怀和品格。  相似文献   

6.
《时代潮》2000,(11)
不久以前,《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位专门研究朝鲜战争的日本学者来到中国,他想像不出中国军队如何能够在50年前那场残酷的战争中舍生忘死、英勇无畏,他在一所大学里问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是否知道在朝鲜战争中中国有一位叫"邱少云"的士兵,为忠实执行上级的命令而被大火烧死。令日本学者惊骇的是,那位中国大学生竟回答说:"知道,但我们再也不会有那么傻的人了。"此言一出,引发了人们对于目前  相似文献   

7.
《上海机关动态》2006,(1):27-30
有这么一位老人—— 战争年代的英勇战士.和平时期的建设功臣,离休之后仍然奉献不已。  相似文献   

8.
《春秋》2017,(5)
正在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外省籍战士与山东军民一起,在山东大地上浴血奋战,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垂青史。从江西到延安,再到山东,最后落籍沂蒙老区莒南县的老红军曾炳华,就是其中令人尊敬的一位老红军的典型代表。光荣的革命历程曾炳华(1912.6—1993.7),江西省石城县横江镇秋溪村人。贫农出身,幼读私塾3年。1929年1月加入党领导的少年先锋队,1933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警卫营战士、班长、排长,八路军山东纵队连长、副营长、营长等职。  相似文献   

9.
正他是鲁迅葬礼惟一的记录者;也曾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侵华日军对重庆野蛮大轰炸的滔天罪行;他曾用相机记录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延安的生活工作场景;也曾亲手拍下开国大典的历史瞬间如今已96岁的程默几乎一生与摄影为伴。每到黄昏,96岁的程默总习惯坐在沙发上,看着一把不锈钢发条钥匙入神。当年,他就是用这把钥匙打开电影摄影机,记录下了硝烟四起的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10.
洪潮 《今日浙江》2001,(1):76-79
很少有人知道,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郊外的一座公墓里,长眠着一位中国人,一位不平凡的浙江儿女.   这位不平凡的浙江儿女,他是在衢州地区进行革命活动的第一位共产党人胡成才.这位中共早期党员,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里,先后担任过原苏联首任驻华大使加尔罕、军事顾问鲍罗廷和加伦将军的翻译,莫斯科中山大学教员、&;lt;俄汉词典&;gt;的编辑,在当时风云突变,英才辈出的年代里,备受国共两党和共产国际注目.而他与俄罗斯姑娘仁娜的婚姻,更是演绎了一幕动人的跨国情缘.……  相似文献   

11.
洪潮 《今日浙江》2001,(2):76-79
很少有人知道,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郊外的一座公墓里,长眠着一位中国人,一位不平凡的浙江儿女.   这位不平凡的浙江儿女,他是在衢州地区进行革命活动的第一位共产党人胡成才.这位中共早期党员,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里,先后担任过原苏联首任驻华大使加尔罕、军事顾问鲍罗廷和加伦将军的翻译,莫斯科中山大学教员、&lt;俄汉词典&gt;的编辑,在当时风云突变,英才辈出的年代里,备受国共两党和共产国际注目.而他与俄罗斯姑娘仁娜的婚姻,更是演绎了一幕动人的跨国情缘.……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文弱的人,平时不喜欢锻炼,对体育也不太关心,所以对奥运有关知识也知之甚少。与奥运结缘,喜欢上奥运,关心上奥运,始于一次我对一位老红军采访,被一位老红军深藏于心中75年不了的奥运情怀深深感染,对国人、全世界华人华侨期盼奥运、支持关注奥运会的热情也有所理解,对奥运精神也有了一种灵魂的触动。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50周年。作为那场战争的亲历者、过来人,我总想起许多挥之不去刻骨铭心的往事。在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敌我双方都有大批人员落入对方手中,成为战俘。在志愿军战俘中,有一位清华大学学生与我既是四川广安同乡又是战友,他的名字叫张泽石。他在对敌斗争中智勇双全,曾利用自己的地下斗争经验和英语才能,为争取七千难友胜利回归祖国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同志常说,读书治学没有什么捷径和不费力气的窍门,就是一要珍视时间,二要勤奋刻苦。在战争年代,他利用行军、休息的间隙读书;工作繁忙时,他就利用饭前饭后甚至上厕所的片刻读书;白天有事,他就减少夜晚睡觉的时间来读  相似文献   

15.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逝世于美国檀香山,走完了他漫长而传奇的一生。他的大半生是在囚禁中度过的,但他的名字始终铭刻在世人脑海里。他与杨虎城将军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的功绩,已经彪炳于史册。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都给予张学良高度评价,盛赞他是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6.
韦启美,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著名油画家与漫画家。韦先生受业于徐悲鸿、黄显之、吕斯百等诸名家,从师承关系讲,他属于中国第二代油画家。战争与动乱使他未能像前辈画家那样有幸留学国外,他的油画技巧是从前辈们那里间接得来,再靠自己的天赋与努力。韦启美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力行"明智的放手"之法,他认为:在欣赏学生有生气的作品时,总能得到克服自己艺术老化的"酶",正是他这种民主开放的教学模式,使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的艺术生涯包括油画与漫画两个方向,早期油画功力扎实,写实性强;80年代成为其创作风格的分水岭,如《立交桥》尝试着用线、块和形体表现新的纯静而坚实、严密而空灵的实在世界。在老一代画家中,他是走得最快的一位,追逐着  相似文献   

17.
林子 《人民公安》2006,(9):42-44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一位91岁高龄的老红军在2005年11月21日从红军长征出发地赣南踏上征途,至2006年3月5日历时三个多月再次走完了长征路,成为了全国重走长征路中年龄最大的人。这位老红军名叫刘国保。“长征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经历”刘国保老人出生在江西省  相似文献   

18.
轻松一刻     
轻松一刻节检有个人在电灯下看书,每二三分钟,必定立起来关电灯,数秒后再开。人家不懂,便问他;“为什么常常要关闭电灯?”他说:“看完一页而翻过来时,用不着亮光。为了节检,所以关一下。”战争有人问一位哲学家:“什么是战争?”哲学家回答。“战争就是用牙齿解...  相似文献   

19.
这里,是祖国万里海疆的最东端,内扼京津门户,外锁海运要道;这里,是祖国海防的最前哨;这里,曾弥漫过甲午战争的硝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这里,战争年代支前的队伍北达白山黑水,南征天涯海角,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个拥军优属模范县;这里,走出了158位共和国将军,被誉为新中国的"将军市"。  相似文献   

20.
陈欣德 《传承》2003,(4):29-31
这是一位“年满一个世纪,身经六个朝代,历尽沧桑风雨,放眼展望未来”①的老寿星。虽然已年届百岁,但精神矍铄,身板硬朗,谈吐畅达,意态悠然,眼神里透出一种坚韧、自信、乐观、豁达的气质。这位经历非凡、富有传奇色彩的老寿星,名叫何自坚(原名何家荣)。今年4月15日,他在南宁笑度100岁高龄生日,笔者有幸应邀出席其百岁华诞庆。后又一次到自治区政协宿舍的“平民居”里访问了他。老寿星的手紧紧握着我的手,我又一次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冲击力及其泱泱之风。他,曾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一道道斑斓的、坎坷的足迹……他,曾跟随世纪伟人邓小平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