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马克思主义,首先应当把基本概念搞清楚。因为凡涉及对基本理论的准确把握,最终都还要回到基本概念的正确理解上来。时下,人们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的理解就有很大不同,有人认为“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特产”,在中  相似文献   

2.
《思想工作》2007,(11):6-6
1.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一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礼全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3.
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党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逐步形成,党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举国一致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也在日益发展。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武汉市提出并实施“和谐武汉”建设战略的第二年,“和谐武汉”建设进程如何?有什么特点?难点是什么?应如何加以推进?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三个代表"的社会主义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个代表”思想高度集中地概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最基本原理 ,并深化和拓展了这些原理的科学内涵 ,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第三次飞跃的创新成果 ,具有重大的社会主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三个代表”思想的核心价值是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问题 ,从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推向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难题解答(十九)如何理解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认识。这一认识既反映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也阐明了民主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  相似文献   

6.
一必须从事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命运和改革开放大业成败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三讲”教育的重大意义深人开展“三讲”教育,是我们正在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造,会遇...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最近在海口市举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与会同志认为,如何科学地看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扎根于中国大地的社会主义,是给中国人民带来幸福的社会主义。是要进一步建设对于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是要建设能够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而不是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与会同志认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的最高层次的认识。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如何认识和对待这样一支经济力量,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局发生剧变以后,它更加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本文拟就私营经济和私营企业主的性质及其发展趋势作一点分析,以求得正确的答案。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产儿”同历史上的民族资本主义没有“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苏为鉴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于毛泽东。邓小平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原理和原则,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江泽民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中国新的实际和新的时代相结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性问题,从本质上深化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崭新的时代内容和特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所写的《试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载《华中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一文中,谈了我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些认识,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实际相结合,总结建国以来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特点等。近两年来,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经验。蓬勃生动的社会主义实践,在不断地丰富和充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基础。因此,本文拟根据我国近几年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些新情况和新经验,诸如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一国两制”的构想、理想和纪律的重要作用等,再谈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浅议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几个问题武吉力杨新玉刘务勇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今后...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刚刚闭幕不久的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作了相应修改。两者区别何在?我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字面含义可以理解为,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包含着中国特色,但这一特色未必占主体地位;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可以理解为,我们所建设的,完全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念刍议栾量海毕明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比较复杂,并出现了一些不同认识和看法。如《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第1期《建议统一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一文的有关观点。本文试就此提出若于商榷性意见。1.关于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不断深化的再认识过程中,我们的事业已经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在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中进一步认识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这是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获得的一个最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为什…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有这样几个问题时常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是什么?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外延或容量到底是多大?三是怎样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称得上科学?四是如何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本文就从这四个方面阐发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一思想,对于坚定人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实现共同富裕的信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共同富裕的本质含义和现实前提 弄清共同富裕概念的本质含义,这是我们认识问题的逻辑起点。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①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告诉我们,无论是从概念上或逻辑上理解共同富裕,都应该从生  相似文献   

17.
“特色理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晶曹建民同志来稿认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晶,就是对当代中国最深刻的认识。“有中国特色”就是指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了,用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认识了事物的个性,对具体事物,具体问题做出了客观准确的...  相似文献   

18.
乔桂花 《前沿》2004,(10):169-170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文件中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并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目标 ,这就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基本特征。在我们党的文献中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 ,既是党的十六大报告的理论亮点 ,也是重要的理论创新 ,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十六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  相似文献   

19.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对象来把握,重要的是要弄清楚“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命题的辩证性质。列宁曾经指出“要认识在‘自己运动’中、自生的发展中和蓬勃生活中的世界一切过程,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列宁《哲学笔记》,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398页)“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命题中,正是突出地包含和体现着对立面的统一并辩证发展的内容。把握这一命题的辩证性质无疑对我们怎样理解社会主义、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面对着跨入新世纪、经济一体化、社…  相似文献   

20.
熊泽成 《湖湘论坛》2001,14(4):46-47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78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坚持讲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讲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治。”这段话集中体现了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这一根本问题认识上达到的新水平。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创造性继承,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的理论概括。学习和研究江泽民的政治观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更好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 21世纪,有着重大的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