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国民政》2014,(11):25-25
<正>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部署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通知》指出,临时救助是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对于填补社会救助体系空白,补  相似文献   

2.
短讯     
《中国民政》2012,(1):60-62
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援 为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规范临时性救助工作,河南省许昌市民政局、财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许昌市临时救助暂行办法的通知》,建立临时救助制度。(赵刘尊杨文超)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辽政办发[2014]74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通知如下:一、基本原则临时救助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础性制度,是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的一种制度安  相似文献   

4.
《江西政报》2008,(9):36-37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临时生活困难,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建章立制、规范实施,切实提高对因临时性、突发性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群众的救助能力,现就建立健全我省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以下简称“临时救助”)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建始县针对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突发性,特殊性困难对象,建立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常住户口,因病、因灾、子女就学或其他不可抗拒性因素等原因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城乡困难群众家庭可申请享受临时救助.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对象、五保对象、优抚对象和孤儿:城乡低收入家庭,重  相似文献   

6.
《天津政报》2020,(2):46-47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临时救助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有关情况解读如下:一、问:《办法》出台的背景是什么?答: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托底性制度安排。2014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要求,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天津市临时救助制度》(津政办发[2014]98号),近年来,此项制度较好地化解了城乡居民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在兜住民生底线、开展救急解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渝府发〔2015〕16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精神,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功能,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健全临时救助制度通知如下:一、临时救助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临时救助是指国家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者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应急性、  相似文献   

8.
正国发[2014]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多年来,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和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的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9.
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切实保障我区 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根据《北京市人民政 府关于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京政 发[2005]8号),《北京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 办公室关于建立北京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 度的通知》(京救联办发[2005]1号)、《北京市 民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制度有关问题的 通知》(京民救发[2005]164号)等相关文件精 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0.
"悬崖效应"催生临时救助制度 临时救助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运行,尤其是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给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山西政报》2015,(Z1):23-27
晋政发〔2015〕3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为加快推进我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陕政发[2015]47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精神,妥善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和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结合我省实际,现就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通知如下:一、临时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宁夏政报》2014,(21):3-6
<正>国发[2014]4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重要意义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多年来,  相似文献   

15.
"悬崖效应"催生临时救助制度临时救助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要补充,是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并保持高位运行,尤其是人民群众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给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受冲击的人群中,低保边缘户因为家庭收入水平仅略高于低保户,  相似文献   

16.
为妥善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的托底线、救急难作用,加快建立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精神,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  相似文献   

17.
《江西政报》2015,(1):11-17
赣府发〔2014〕46号2014年12月25日各市、县(区)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三届八次、九次、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有关规定,省政府决定进  相似文献   

18.
<正>青政[2014]70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制度的托底线、救急难作用,有效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精神,现将进一步健全完善我省临时救助制度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韶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韶关市民政系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生活,基本构建起以城乡低保、灾害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住房、教育、法律、临时救助等专项制度为辅助,以慈善救助、结对帮扶、经常性社会捐助等社会帮困手段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20.
《思想工作》2007,(10):20-20
为了切实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实现基本生活救助制度方面城乡困难群众同等待遇。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对农村低保的目标任务、原则要求、保障标准、对象范围、操作程序、资金筹集、组织机构等内容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