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我意识,概括起来说,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看法。自我包含着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生理自我是指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自我指的是自己的心理状况(如兴趣、情感、意志等),社会自我则是指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作用、责任等。相比较而言,生理自我和心理自我的认识要容易些,而社会自我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要涉及自己同别人的关系,因而难度也大些。  相似文献   

2.
陈琦 《党政论坛》2012,(7):39-40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社会机会而被排除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之外,不能充分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从地域分布上看,弱势群体包括城市弱势群体和乡村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3.
妇女政治地位的力场是指对特定时期的妇女政治地位产生塑造、维系、改变作用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规则及社会活动的集合。本文借助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的契机,以吉林省妇女政治地位现状为依据,将公民意识的自觉、社会组织的推动、制度规范与完善视为妇女政治地位提升的动力,剖析妇女政治地位提升中的物质与精神双重阻力因素,通过分析动力与阻力的博弈力量对比,提出改进妇女社会地位现状与进一步提升妇女政治地位的潜力应集中在制度、组织与环境等方面,并就制度改进、组织建设与环境搭建三个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自我意识”的客观性及其两重性“自我意识”是人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思维活动,是人的生物本能在社会生活中的演化和反映,它包括:自我存在,自我奋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等。“自我意识”的存在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需要完成新陈代谢的平衡,因此,人必须首先从自我生存出发考虑问题,即对物质生活资料的追求是人求得生存的本能需要,这种由自我生存诱发出来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性质以及人的思想道德无关。因为人生活在物质世界中,就不能没有物质生活资料。承认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的存在及其合理性是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一、自我意识的内涵及表现形式自我意识是人以观念的方式反映现实的能力和作用于自我本身的意识状态。从自我意识的结构形态看,它由三个系统构成:一是自我调节系统,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辨认、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四个部分,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机制。二是自我导向系统,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为决定人的追求的动因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和兴趣;二为决定人的追求方向的系统,包括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这两个子系统中,需要是自我意识产生的源泉,理想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方向。三是自身功能系统。主要是气质、性格、态度、意志、情绪以及观察力、鉴赏力、记忆力、想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虚假自我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假自我是指压抑自己的观点、思想和情感。长期表现虚假的自我会导致缺少嗜好、压抑综合症以及低自我价值 ,还可能会使人做出自我毁灭的行为。本文从虚假自我表现及其危害、虚假自我形成的原因等方面来探讨青少年自我的发展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陈琦 《党政论坛》2012,(13):39-40
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社会机会而被排除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之外,不能充分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从地域分布上看,弱势群体包括城市弱势群体和乡村弱势群体。城市弱势群体主要指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停产或半停产企业职工、早退休或被拖欠退休金人员,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要义是实现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的统一,就个体而言,就是将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实现社会意识向个体自我意识的转化。实现道德内化的过程主要涉及自我意识运动的三个环节,即自我意识的觉醒环节、发展环节和完善环节。觉醒环节是道德内化的前提,是自我意识的萌芽状态;发展环节是道德内化的关键,是自我意识走向成熟的转变状态;完善环节是道德内化的旨归,是自我意识最终完成转化的理想状态。自我意识的环节转换与运动演进,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引导受教育者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养成,以推动自我意识运动,促进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9.
妇女参政是妇女解放程度的重要标尺。把法律上规定的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诸方面享有的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变成现实,是现阶段我国妇女解放的目标。妇女参政在其中既作为目标又作为手段的双重性,决定了它对于促进妇女解放、维护妇女权益的特殊意义。为此,有必要从社会的角度与妇女的自身状况对妇女参政的条件进行分析,以推动我国妇女解放事业的长足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一、妇女参政的社会条件1政治条件。这种条件主要是由政治体制与政策体系构成的。一个政治体制有没有妇女角色的位置,进一步看,它把妇女角色摆到什么位置上,这是…  相似文献   

10.
阶级是一个以共同的经济地位为基础的具有共同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的社会集团。阶级形成的首要条件是经济关系,重要条件是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从经济关系上看,我国的私营企业主具备了形成为一个阶级的经济前提;从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上看,我国的私营企业主不会最终形成为一个新的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1.
方薇 《学理论》2014,(8):280-281
责任意识是个体对社会客观要求的认可和接受,并最终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当代部分大学生在对自我、对家庭、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上缺乏担当。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成熟、学校教育理念的偏差、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教育观念的不正确等都造成学生责任意识缺乏的原因。要从内因和外因方面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增强责任意识,积极履责。  相似文献   

12.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劳动关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致使处于“安全阀”地位的中国工会任务加重,压力加大,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工会地位仍处于原先计划经济时的水平,几乎对自身承担的任务及须履行的职能不堪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工会工作者迫切呼唤着工会地位的提高。工会地位涉及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中的位置。从法律上看,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工会的权利问题。有权利则有地位,无权利则无地位。这种逻辑是十分简明的。从我国现行法律上看,工会的权利主要包括代表权、  相似文献   

13.
试论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化邱明霞精神文明制度是指人类在各类大小群体中养习的精神素质的规范,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政府的社会政治发展计划中有关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部分,以及这些领域的本身运行制度。这里所论仅为社会对人的思想道德领域的制度规范,即人类在各类社会...  相似文献   

14.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高度物质文明,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社会主义民主,三位一体,方能构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度社会主义民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国体方面说,指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真正作了国家的主人,在国家政权中居于统治地位。二是从政体方面说,指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有效地组织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管理国家的政治形式。三是从广泛社会生活方面来说,指把民主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使人民从间接当家作主向直接当家作主逐步过渡。我国的民主制度从根本上讲,虽然是优越的,是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所无法比拟的;但在  相似文献   

15.
自我意识是人对于自己及自己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等内容。它与个人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如都是“我”的活动,讲求的是个人的意识、个人的行动、个人的表现和个人的存在。但两者的动机和目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个人主义是一切以个人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它讲的是为“我”,一切从“我”出发,一切都围绕自己的名、  相似文献   

16.
民主就其政治上的意义来说是指一个国家处于主人翁地位的多数人用平等的原则对社会实行管理的制度。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作为国体,它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作为政体,它意味着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内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行使国家权力,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之一,是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所提出的三大目标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在马克思看来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①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人的个性即自我意识的发展 ;人的本质力量即人的能力的发展 ;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关系的丰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既是一种理想追求和价值目标 ,又是一个现实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 ,是当代中国社会不可回避的历史选择 ,它的历史合理性和进步作用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强大推动力。一、市场经…  相似文献   

18.
家庭与社会关系的有序维持是一个人对生活环境的最基本的要求。以2003年中国社会调查数据为基础,探讨了中国城市居民与其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影响因素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个体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政治面貌、教育程度;工作情况包括年收入、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生活情况包括社会经济地位,对自己生活的评价;自我评价包括自我生活感觉和对陌生人的信任程度这些方面对居民与其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均有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我们的社会中,有一个重要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种现象就是对权力的崇拜.权力崇拜是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仍然产生种种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权力崇拜加以研究,探讨克服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权力崇拜。本文试图就此发表一些初浅的着法。权力,从概念上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权力是指一种处于统治、指挥、决策地位上的力量,指社会关系中那种支配和服从、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受管理的纵向关系。狭义上的权力仅指统治、压迫、管理社会的能力或力量,即国家权力,也叫政治权力.国家权力是国家出现后才产生的,它具有两重性,“既包括执行由一切社会的性质产生的各  相似文献   

20.
一、从权力的内涵和本质看对权力法律控制的必要性 从权力的概念上看,“权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权力概念仅指国家权力。广义的权力概念既指政治上的强制或支配力量,也指职责范围以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具体来说,是指特定主体将其意志强加于他物(即其他个体、群体、国家机构或社会),使之产生压力继而服从的能力。”比如,它表现出可以要求人们作出某种行为,包括允许、要求和禁止人们作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