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黎平县按照"守住两条底线,用好两个宝贝,打造国内外知名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总要求,依托侗民族文化、"一村一品"等特色优势,以中国传统村落为平台,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为抓手,用好结对帮扶力量,开发旅游文创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成效明显。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80万人次(乡村旅游接待3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84亿元(乡村旅游综合收入33.98亿元),同比增长16.18%,旅游产业带动6157人实现增收脱贫,助推全县整县"减贫摘帽"。  相似文献   

2.
正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扶贫事业的生力军。对正处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的贵州而言,乡村旅游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推动民族文化大繁荣以及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等举措,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得到较大发展,富了一方百姓,助力脱贫攻坚效果明显。2015年,贵州乡村旅游接待人数1.593亿人次,旅游收入705.9亿元,年均增长31.7%。贵州乡村旅游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全省旅游业发展形势最好的一年。预计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322万美元,分别较2005年增长20%和20.2%;接待国内旅游者810万人次以上,国内旅游收入34.5亿元人民币,增长27.9%和39%;实现旅游总收入35.6亿元人民币,增长38.4%,旅游接待总量和旅游收入创历史新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平江县着力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力争到2010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收入8亿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0%,带动社会就业5万人,实现旅游产业由新兴产业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大跨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平江县着力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力争到2010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收入8亿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0%,带动社会就业5万人,实现旅游产业由新兴产业向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大跨越。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成都扎实推进"创佳"工作,完善了城乡旅游文化功能,优化了城乡旅游文化环境,提升了城乡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全年旅游总收入3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03%.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57.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人数42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1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7.
张家界用特色文化演绎自然山水、提升旅游品质、促进产业升级,形成了文化与旅游互促共进、融合发展的文化旅游“张家界现象”。2013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4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2亿元,旅游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50%,旅游就业超过10万人。张家界文化旅游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体验生态博物馆——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黔东南接待境内外游客约1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0亿元;四年后的2007年,这组数据飙升为884万人次和60.7亿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怀化市鹤城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蹚出一条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鹤城区2017年实现整体脱贫摘帽,黄岩旅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先后获评中国十佳避暑康养小城、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等称号,“能人带村+村民众筹”旅游扶贫模式被列入《2019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2021年累计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200亿元,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均位居全市第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收入的增加,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旅游当作休闲陶冶情操的高雅行为。于是,旅游业便成了世界上综合性最强的产业,也被公认为越来越火红的“朝阳产业”。1978年—1993年,我国共接待入境旅客3.14亿人次,年均增长12.33%,旅游收汇274.7亿美元,年均增长12.12%。1994年入境旅客4368.5万人次,外汇收入73.23亿美元,国内旅客4.5亿人次,回笼货币950亿人民币;在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中跃居第8位。贵州省旅游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也得到迅猛发展。1991年—1994年,全省共接待海外旅游者33.7万人次,创汇4332万美元,1995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4万人次,创汇3000万美元。1995年接待国内游客1750万人次,回笼货币7亿元人民币。可以说,日益繁荣的旅游业促进了贵州  相似文献   

11.
红色旅游方兴未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一"黄金周,贵州各红色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均创新纪录:全省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次,旅游收入破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 87%和53 69%,均创历史新纪录.  相似文献   

12.
正针对同质化、产品少、层次低等问题,贵州各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供给,打造特色化、品牌化乡村旅游产品模式和经营业态,助力全域旅游及乡村振兴发展。古镇、名村、山水、田园、乡愁……乡村游已经成为旅游新时尚。得益于迅速增长的休闲市场需求影响,贵州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连年攀升。2017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46亿人次,同比增长42.97%,占全省接待游客的46.6%;乡村旅游总收入1572.79亿元,同比增长53.51%,占全省旅游总收入  相似文献   

13.
郑桂章 《新湘评论》2007,(12):39-39
随着人们的旅游消费观念进一步增强,旅游消费越来越看好,被喻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的旅游产业成了全国各地极力推崇的新型产业。永顺县依托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培植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已经取得一定的实效。2007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5.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6.9%,预计全年接待游客可突破11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可实现3亿元。  相似文献   

14.
焦亚飞 《唯实》2021,(1):75-77
发展全域旅游,既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抓手。近年来,江苏省常熟市立足"大众旅游"这个时代背景,深挖资源禀赋,注重环境优化,加强多业融合,着力营造"处处是风景、行行加旅游、时时可游玩"的全域旅游格局,走出了一条经济发达地区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常熟市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数2378万人次,旅游收入407亿元。2020年1—9月,全市共接待游客884万人次,旅游收入164亿元。  相似文献   

15.
杨永乾 《当代贵州》2016,(38):56-57
正"十二五"期间,台江县实施的一批"农文旅"一体化扶贫项目,直接受益贫困户达1.3万余户。全县贫困人口从7.04万人减少到3.4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50.28%降低到22.62%。台江县充分发挥山地农业、民族文化、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新路子,逐步实现乡村美、百姓富的发展目标。今年上半年,该县接待国内外游客62.08万人次,同比增长75.3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48.5%,直接受益群众1万余人。下好顶层设计先手棋2016年2月29日,台江县委召开十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走"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新路、创建"两个示范县"、坚决  相似文献   

16.
正多彩的贵州,民族的盛会。9月28日至10月2日,2016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文化旅游产品博览会在贵安新区举行。为期五天的民博会,共吸引游客393455人,实现旅游商品销售收入3819.92万元,旅游总收入约1.87亿元。截至10月7日,贵安新区累计接待游客113.9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08亿元。本届"民博会"设置了非遗传承人现场技艺展示,包括马尾绣、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5,(8)
<正>婺源县旅游产业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全县的"核心产业""第一产业"。目前已拥有精品景区20多个,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景区10个、省级4A级乡村旅游点3个,是全国拥有4A级以上景区数量最多的县。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达1283万人次、门票收入3.1亿元、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34%、25.50%、26.95%。  相似文献   

18.
8月16日,2017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启幕,这项国际会议连续三年在兴义市举办. 随着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万峰林国际自行车联赛、中国万峰湖野钓大奖赛等活动和赛事的举办,兴义旅游产业实现“井喷式”发展,旅游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由2011年的362万人次、38.6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1750万人次、130亿元.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史上最热春节黄金周的落幕,全国各个地区的文旅数据相继公布。东北三省一区共计接待游客1.14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106.43亿元。无论是从接待游客数量,还是旅游综合收入来看,三省一区与2019年同期对比均有大幅度增长。辽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均居榜首。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看点     
《当代贵州》2011,(18):10-10
红色旅游6年吸引4000万游客 近年来,我省红色旅游持续升温,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2005年至2010年,我省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4380.71万人次,平均增长20.06%;红色旅游综合收入223,13亿元,平均增长28.02%。红色旅游直接就业人员总数7,63万人,间接就业人数27.13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