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新形势下,如何遵循“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观要求,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各个地方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开展,笔者认为需要注意研究解决以下三个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全国普法办下发《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以来,法治区县创建工作在全国各省市全面铺开。创建法治区县,对于加快区域法治化进程,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推进法治天津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一、天津市法治区县创建工作总体情况2008年,天津市全面启动法治区县创建工作。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治市办)转发了全国普法办《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2008年4月,全国普法办下发《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要求各地不断总结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以来的有益经验,学习一些已开始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地方的好做法,推进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这对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4.
梅义征 《中国司法》2006,(12):73-74
国家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明确将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作为新一轮五年法宣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对前四个五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认真总结的结果,又是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契合形势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从服  相似文献   

5.
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生动实践.最近,全国普法办副主任、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在"法治江苏建设高层论坛"开幕式致辞时强调,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是"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一项基本工作,是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市、县(区)域各项事业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柏正慧 《中国司法》2007,(11):65-6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已经载入宪法。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推进城市法治建设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法治城市的理论基础:作为城市精神的法治与作为治理方式的法治(一)城市精神的法治内涵从现代文明的观点来看,决定一个城市的地位或者说品位的最重要指标是它可以为聚居于此的人们提供什么样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民权利义务上演的平台以及城市人口精神与心理舒展的理性空间。支撑这个平台和空间的是制度、是法律、是围绕法的精神展开的具体而生动的市井生活。因此,法治———是跨越…  相似文献   

7.
孙建 《中国司法》2014,(3):21-25
正自2008年全国普法办组织开展全国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以来,各地结合实际,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提高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水平,各地按照全国普法办要求,逐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体系。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借鉴香港和国外开展法治评估的做法,尝试通过公开化的法治评估来代替政府机关内部工作自我考核评价,以此推动地方区域化法治建设,推动法治城市创建工作。其中,杭州余杭区率先推出"余杭法治指数",无锡市、昆明市等地相  相似文献   

8.
法治城市建设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在全国开展已十余年了,但如何科学衡量法治城市建设的程度与水平,始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昆明市法治城市建设采用指标体系的办法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值得认真实践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2008,(10):1-1
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生动实践。最近,全国普法办副主任、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在“法治江苏建设高层论坛”开幕式致辞时强调,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是“五五”普法规划确定的一项基本工作,是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是党的二十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时期提出的未来五年法治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对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工作布局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但是,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良法善治新期待,面对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战略,法治体系内部的短板和不足仍然存在,外部的作用和效能弱于预期。二十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可谓有的放矢、精准决策、意义重大。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坚持正确方向、遵循科学规律、强化系统思维,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加快社会规范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