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传媒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逐渐失去优势,新媒体成为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攻势的主阵地。从美国对华意识形态传播的战略转型入手,对其转型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从多个主体的角度探寻应对新媒体时代美国对华传播攻势、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当代海外中国学研究呈现出广泛性、争论性、迷惑性、现实性等特点。当代海外中国学在加剧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多样性的同时,也对意识形态安全形成了新的挑战,突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我国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宣传效果,对普通民众意识形态形成误导,隐秘和柔性的宣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威胁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需要把海外中国学的学术介绍与政治宣传结合起来;把海外中国学的积极成果与我国意识形态倡导的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把大众传媒的适当传播和正确引导结合起来;我国意识形态要增加宣传的学术厚度和人文关怀,积极拓展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话语权和领导权。  相似文献   

3.
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就是维系支撑统治执政的思想体系.我国意识形态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着西方文化渗透多样化、社会思潮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党的建设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面临新问题等诸多挑战.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以中华文化为载体,提高我国意识形态的辐射力;以包容发展为导向,发挥我国意识形态的整合力;以网络安全为平台,强化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以掌握“三权”为要求,形成我国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大众传媒发展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可佳 《学理论》2010,(2):84-8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众传媒呈现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发展特点。大众传媒在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创造优越条件的同时,也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认真研究产业化、全球化、数字化和多样化的大众传媒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挑战,使大众传媒更有效地服务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斗争形势进一步复杂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及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与挑战。面对这些问题与挑战,要有效地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就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管控;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社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网络传播技术优势.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多元开放的社会环境,为各种社会思潮、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西方敌对势力乘机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使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抵制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侵蚀,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场域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深刻,文化交融势不可挡,信息传播渠道多样,使得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着新的时代境遇。科学分析和深入研判新媒体场域下舆论引导迟滞、信息传播失序和西方话语霸权侵蚀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带来的严峻挑战,从而坚定不移地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表达的时代转换、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国际传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娇  张秀荣 《学理论》2013,(12):185-186
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平等性、交互性的特征。网络文化的这些特征,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文化消解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网络文化弱化了党和政府对舆论导向的控制力;网络文化带来了不同文化间的竞争与冲突。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的形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把握住网络文化的传播特点和规律,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内外舆论环境,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廖志诚 《理论探索》2011,(4):18-20,85
大众传媒具有舆论导向、价值引领、社会整合的重要功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众传媒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杂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我们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众传媒的引导,同时又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独特功能,使其成为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强大阵地,成为社会风尚的指向标。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9)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高校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并且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是保障向师生传播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基础。进一步展开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哲学思考,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筑牢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芊 《学理论》2010,(29):13-15
随着全球化浪潮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思潮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考验和挑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有重大作用,必须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红梅 《学理论》2011,(13):3-5
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和文化安全的核心内容,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从本质上说,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统治阶级思想意识和自身利益的反映。任何阶级、国家在意识形态建设中,都总是努力形成和不断巩固其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起指导作用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整个社会文化具有支配作用,代表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带来文化的激烈竞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采取文化帝国主义形式来改造我国意识形态,将人们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和民族精神中离间出来,使之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致威胁我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发展事业.我国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应构建文化安全体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4.
意识形态作为抽象的理论体系,必须通过感性化传播才便于广大民众理解和认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不断探索意识形态传播规律,在传播内容上关照大众感性心理需求,在传播方式上契合大众感性认知习惯,有效推动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性传播和大众认同。回顾梳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感性传播的发展历程,总结反思其经验教训,对于推进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落地生根和广泛认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5)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对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安全现状分析,有利于认清楚当前意识形态安全形势,从而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章从国内人民意识形态淡化和国外分裂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两方面来阐述目前国内现状。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当今意识形态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实践和政策问题。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泛娱乐化、去意识形态化等现象暴露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能力建设的不足,迫切要求我们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切实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使二者相辅相成,互动促进。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准备与萌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与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泛化与曲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转型与探索.回顾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其发展轨迹,从而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国内外多元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对新时期加强文化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加强文化安全建设,对于抵制“文化西化”和“文化霸权”、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矛盾和冲突、维护和巩固我国的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既要汲取以往的经验,又要积极创新。当前,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党的先进性与否涉及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与接受程度,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升党的凝聚力和话语权,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构建坚强的领导核心;积极发挥文化工作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能动性,为意识形态工作创造场域、提供平台,促进意识形态功效的实现,维护意识形态的安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内容的通俗化与传播渠道的丰富性,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拓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樊慧 《学理论》2012,(16):46-47
全球化已成为时代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一历史境域下,我国国家意识形态面临着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多重威胁,社会成员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同力下降,因此,为了实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现代性转化,探讨当前我国国家意识形态面临的问题,寻找维护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仍是一个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