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月15日六十多个国家的约六百多个城市爆发反战游行,抗议美国等国可能对伊拉克采取的军事行动之后,全球更把目光聚向联合国,越来越多的人期望国际社会继续在联合国框架内寻求政治解决伊拉克危机的办法。 今年初以来,随着美国反复宣称对伊“游戏已经结束”,并加紧在海湾的军事集结,对伊之战一触即发。面对海湾地区空前紧张的战争气氛,全球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安南不辱使命黄泳美国对伊拉克军事打击的准备已经就绪,海湾地区战云密布。就在战事一触即发之时,从巴格达传出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同伊拉克方面就武器核查问题达成协议的消息,让人们又看到了和平解决危机的一线阳光。自从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重新爆发以来,美国态度极其...  相似文献   

3.
张刚 《瞭望》2006,(13)
伊拉克战争已爆发3周年,而伊拉克离美国最初宣扬的建立中东国家“民主样板”的目标却仍相去甚远 3月20日当天,伊拉克境内的暴力袭击事件造成十多人死伤。这在伊拉克3 年来已是平常事,因此也就没有丝毫“纪念日”的气氛。反倒是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的民众连日来不断举行游行示威,谴责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要求外国军队立即撤出伊拉克。阿拉维,这位伊拉克前临时政府总理  相似文献   

4.
严锋 《瞭望》2001,(44)
从炸使馆,到袭击军舰,直至9月11日劫持飞机攻击纽约世纪贸易中心双子大厦和华盛顿附近的五角大楼,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活动近年来可以说愈演愈烈。美国总统布什为此提出“Bush Doctrine”,即“布什主义”,宣布“庇护恐怖分子者与恐怖分子同罪”,同时警告世界各国,要么站在美国一边,要么站在恐怖主义一边。布什政府还再次祭起了军事干预的大旗,不仅“动用美国先进武库里的一切手段”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而且一再扬言要“修理”伊拉克、叙利亚等所谓“无赖国家”。  相似文献   

5.
近一段时间,关于美国要军事打击伊拉克一事,国际社会出现了强烈的反对声音。一些国际组织及国家领导人纷纷发表声明,表示反对美国对伊拉克使用武力。国际社会为什么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这种反对是否会阻止美国“倒萨”的军事行动,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的战略企图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美英战机 2月 16日突袭巴格达,这是自 1998年 12月以来美英首次袭击“禁飞区”以外地区,也是美国新总统布什上台以来对伊拉克采取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行动。   分析人士认为,美英对伊拉克的这次军事打击是在伊拉克逐步加大反“禁飞区”和反制裁力度,国内国际形势趋于好转,以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即将访问中东的背景下发生的。美英此刻袭击伊拉克,目的就是要表明美国新政府的强硬立场,打击伊拉克的“气焰”,并试图通过这次军事打击来警告那些同情和支持伊拉克的国家。   布什上台还不到一个月就迫不及待地对伊拉克“禁飞区”以外目标…  相似文献   

7.
据伦敦出版的沙特《中东报》8月6日援引消息灵通人士的话报道,美国很可能在6日晚上对伊拉克发动新一轮军事打击。霎时间,伊拉克的气氛骤然紧张,伊拉克上空再度笼罩上了浓密的战争阴云。 如今,8月6日已经过去,美国并没有对伊拉克发动大规模空袭。  相似文献   

8.
全球军事形势相对稳定局部武装冲突连绵不绝 今年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进入第二年,虽然大规模激烈对抗的高潮已经过去,军事行动强度有所降低,但是伊拉克战事远未结束。一方面驻伊美军在伊拉克加紧武装清剿,强化美军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另一方面,伊拉克什叶派反美派别领导人萨德尔及其领导的"迈  相似文献   

9.
伊拉克战争实践了布什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新军事理论。虽然美军如何实施作战是由战争的对象、目标、地理等因素所决定,但伊拉克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美军未来军事行动的基本样式。 猛烈的空中打击仍是战争的开场白。 随着科学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当代战争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武器装备日趋现代化。武器装备的高科技化改变了战争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2003年3月20日,就在美国总统布什发出最后通牒的期限还差40分钟之际,美国军队发射的巡航导弹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炸响,美英对伊作战的“斩首行动”开始,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在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下,美国为什么又一次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相似文献   

11.
国际要闻     
《瞭望》1996,(38)
美国空袭伊拉克 世界反应强烈 美国军队9月3日和4日根据总统克林顿的命令,在24小时内连续两次向伊拉克境内的“军事设施”发射了44枚巡航导弹。伊拉克5日称,美军还袭击了首都巴格达,但美国予以否认。 8月下旬,伊拉克库尔德民主党和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在伊拉克北部发生严重武装冲突,31日,伊军进入伊北部库尔德人地区打击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武装。美国认为这为它再次对伊进行军事打击提供了借口。美在空袭伊的当天,克林顿宣布扩大在伊南部设立的“禁飞区”,即把原来的美、英、法3国规定的“禁飞区”从北纬32度扩大到33度。伊拉克7日宣布,伊防  相似文献   

12.
刘顺 《瞭望》2002,(Z1)
随着阿富汗战争基本结 束,种种迹象表明,美 国已把下一步打击恐怖主义的矛头对准了伊拉克,布什总统在1月底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更是把伊拉克列入“邪恶轴心”。据悉,美国政府已经决定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并制订了对伊动武计划。目前美国军事打击伊拉克只是个时间问题,用美国中东特使的话说,现在对美国来说不是“是否”而是“何时”对伊动武。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日前披露,美国国防部的军事策划人员已向美国总统布什提交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和英国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后,联合国安理会就如何解决伊拉克危机进行了数天的紧急磋商。但由于安理会成员国在有关问题上分歧严重,对伊磋商陷入僵局。安理会的分歧主要反映在:联合国如何对美英在未经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对主权国家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的霸权...  相似文献   

14.
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得手之后,美国内保守势力不断鼓动布什政府趁势一举铲除被美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尽管布什政府也有此意,但还没有真正下决心要对伊拉克大动干戈。 但是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导致布什政府在对伊拉克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问题上举棋不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刘顺 《瞭望》2002,(26)
最近,美国磨刀霍霍,加大了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和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外交和军事准备,海湾地区上空战云骤起。 6月上旬,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突然出访科威特、巴林和卡塔尔,视察驻海湾美军,再次发出对伊动武威胁;美国媒体16日披露  相似文献   

16.
12月17日凌晨开始,美国和英国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连续3天对伊拉克发动了大规模导弹袭击,400多枚巡航导弹铺天盖地砸向巴格达和北部地区。几经战火的伊拉克再次满目疮痍,人民又罹涂炭。19日,美国和英国同时宣布,军事打击已达到目的,“沙漠之...  相似文献   

17.
鲍申 《瞭望》2002,(41)
美国总统布什10月7日在 辛辛那提举行的一个集会 上就伊拉克问题发表了态 度十分强硬的电视讲话。布什讲话 的目的是为了打消美国公众对可能 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的疑虑。他 称,虽然美国并非马上就要对伊发 动军事行动,战争也并非不可避 免,但如果伊拉克不销毁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美国将率领盟国“解除 伊拉克的武装”。布什是在国会即 将讨论伊拉克问题之际和美国内 对可能对伊拉克动武颇有争议 国际社会对此也表示普遍反对的 情况下发表上述讲话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将永远记住发生在 1990年 8月 2日晚 9时许 (伊拉克当地时间 )的那一幕:伊拉克军队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大举入侵科威特,仅用了不到 12个小时就将科威特全部占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这一举动使全世界都为之震惊。 但萨达姆后来为自己的侵略行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1991年 1月 17日,美国率领的多国部队发动了海湾 战争。 40天后,伊拉克不得不同多国部队签定了“城下之盟”,表示接受联合国有关决议。伊拉克从此掉进了受美英军事打击和联合国严厉经济制裁的深渊。 在海湾战争爆发 10周年后的今天,伊拉克唯一…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3,(1)
本刊驻利雅得记者朱少华报道:沙特阿拉伯王国在美国的中东战略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美国政府为发动对伊战争,向沙特提出三点明确要求,即:政治上和军事上支持美英军事打击伊拉克,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在对伊战争中,允许使  相似文献   

20.
阿富汗战争后,随着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同时,美国还推动以巴和谈,制订了中东“路线图”计划,并和联合国、欧盟和俄罗斯一道共同实施该计划。美国的设想是以巴以问题和伊拉克问题为中心,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决来带动美国中东政策的落实,从而在中东地区做出有利于美国的长远战略安排。虽然目前美国已经完成了对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但整个中东地区局势并未按照美国的设想发展,美国的中东政策仍然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