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英战机 2月 16日突袭巴格达,这是自 1998年 12月以来美英首次袭击“禁飞区”以外地区,也是美国新总统布什上台以来对伊拉克采取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行动。   分析人士认为,美英对伊拉克的这次军事打击是在伊拉克逐步加大反“禁飞区”和反制裁力度,国内国际形势趋于好转,以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即将访问中东的背景下发生的。美英此刻袭击伊拉克,目的就是要表明美国新政府的强硬立场,打击伊拉克的“气焰”,并试图通过这次军事打击来警告那些同情和支持伊拉克的国家。   布什上台还不到一个月就迫不及待地对伊拉克“禁飞区”以外目标…  相似文献   

2.
刘顺 《瞭望》2003,(15)
伊拉克战争已进入第四周,美英联军在数天围城之后,于4月9日终于攻占了巴格达市中心等重要地点。有媒体、包括伊拉克驻联合国大使都说“游戏”已经结束。人们不禁要问,巴格达之战就这么打完了?传说中的萨达姆数万精锐部队到底在哪里?萨达姆又躲到哪里去了?萨达姆是真的招架不住美英的猛烈攻势,还是在同美英继续玩猫鼠游戏? 从战争一开始,美国就一直在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9,(11)
库尔德民族是西亚地区最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素有中东第三大民族之称。库尔德族人口约有2000万,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库尔德人聚居地被称为“库尔德斯坦”,主要指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国交界地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库尔德人有自己的语言,信奉伊斯兰教。历史上,库尔德人主要靠游牧为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将“库尔德斯坦”分割为五部分,分属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来和前苏联。“库尔德斯坦”虽被划归不同国家,但库尔德人从不承认这种政治分割,他们能在分属不同国家…  相似文献   

4.
美英两国去年12月对伊拉克实施“沙漠之狐”军事打击后,伊拉克和美国分别发动统战攻势,前者希望阿拉伯联盟牵头,建立一个泛阿拉伯反美统一战线,后者则力图拉拢某些阿拉伯国家,重建海湾战争时的反伊联盟。这使阿拉伯国家面临抉择,伊美对抗的形势更趋复杂微妙。美英...  相似文献   

5.
美国9月3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散发了一份有关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新决议草案”。“新草案”要求安理会授权建立一支由美国将领担任总司令、接受美国“统一”指挥的“多国部队”,接替美英联军在伊拉克的军事“负担”,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持伊拉克的安全与稳定。“新草案”还呼吁联合国各成员国为解决伊拉克问题提供各种支持。美国的“新草案”牵动了各大国的神经,各大国纷纷以不同方式表示自己的立场。美国的两大盟友法国  相似文献   

6.
在经历了70个小时的空中打击后,“沙漠之狐”行动在硝烟弥漫中宣告结束。美英首脑异口同声地宣布伊拉克军事能力尤其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受到重创。美军方高级官员也宣称,“沙漠之狐”给伊拉克的打击比美军预想的更大。五角大楼的统计数字表明,在此次战事中,伊军...  相似文献   

7.
美英两国提出的有关伊拉克权力移交问题的决议案,在采纳中国等安理会其它成员提出的许多建议、5易其稿后,终于在6月8日获得一致通过。该决议案认可本月初成立的伊临时政府,并规定美英应在6月30日之前结束占领,移交主权。决议被安理会各方誉为伊拉克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帮助伊拉克人建设一个稳定、民主的新伊拉克的决心,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决议的通过同时  相似文献   

8.
2003年3月20日,就在美国总统布什发出最后通牒的期限还差40分钟之际,美国军队发射的巡航导弹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炸响,美英对伊作战的“斩首行动”开始,拉开了伊拉克战争的序幕。在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下,美国为什么又一次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相似文献   

9.
安卡拉专电 八月二日,库尔德工人党游击队在土耳其东南部绑架了十名德国旅游者。两天后,游击队又袭击了靠近伊拉克边境的一所土耳其宪兵哨所。打死打伤和绑架士兵多人。这两起恶性事件严重威胁着土耳其的边境安全。 执政不到两个月的土耳其总理梅苏特·耶尔马兹立即召开长达5小时的内阁紧急会议,强调:“不管这些有罪的匪徒躲在哪里,一定要严惩他们。”并决定采取越境军事行动,围剿出没于伊拉克北部丛  相似文献   

10.
“9·11”之后,美国高官曾多次访问地处欧亚大陆战略桥头堡的土耳其,在美国为攻打伊拉克加紧备战之时,为争取支持,据报道美将拿出350亿美元拉拢土耳其——  相似文献   

11.
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两个多月了,战争的发动者和预期最大受益者——美国和英国——恐怕在感受到胜利者滋味的同时,也尝到了尴尬的滋味。特别是布什和布莱尔这两位“战争英雄”,正在为获得“英雄”桂冠而付出沉重的代价。伊拉克战争所留下的诸多后遗症正在不断地袭击美英两国,并且已渡过潜伏期,症状趋于表面化。  相似文献   

12.
伊战已过去一年有余,然而战争给伊内外带来的冲击波却并未消失。这场战争及其“副产品”仍在透射出深刻的启示:战争举动偏移了和平与发展总体潮流,它引发了动荡,这种举动需要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有力制衡。 美英是在严重缺少证据的情况下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偏离了当今世界的“潮流”,战争不仅没有带来伊拉克的稳定与繁荣,却导致局部动荡的“冲击波”呈现蔓延态势。  相似文献   

13.
岁月无情,联合国对伊拉克的 制裁从今年8月6日起进入 了第11个年头。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制裁下饱受煎熬的伊拉克人民给予同情,对美英企图通过制裁来维护其在海湾的私利极为不满,并纷纷表示支持早日结束制裁。伊拉克曾将1997年定为“解除制裁年”,结果未能如愿。伊拉克在对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取消对伊制裁失去希望的同时,在今年掀起了反制裁的高潮。 伊拉克同联合国制裁全力抗争,靠的是手中的一张“王牌”,那就是储藏量居世界第二位的石油资源。伊拉克就是靠这张“王牌’大力发展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此举不仅带动…  相似文献   

14.
《瞭望》2003,(52)
新闻回放3月20日,美英等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5月1日,布什宣布以美英为首的联军对伊战争已经结束。12月13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在其家乡提克里特被美军捕获。  相似文献   

15.
海湾战争已届10年。美国等西 方国家对伊拉克实行持续的 严厉制裁也已经10年了。8月12日,美英战斗机无端地再次轰炸了伊拉克“禁飞区”内的民用设施,造成多人伤亡。美国的这种残酷制裁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搞垮“不听话”的伊拉克,乃至摧毁它的现政权。 人们知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凭借它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企图建立由它主导的单极世界。为此,它决不允许世界任何地区有威胁其主导作用的势力出现。就中东而言,美国认为对它在这个地区主导作用构成威胁的,是伊拉克和伊朗。因此,从80年代以…  相似文献   

16.
新闻回放 自巴格达阿布格菜布监狱美军虐俘丑闻5月曝光以来,媒体不断披露美军虐待伊拉克战俘的照片。今年,有来自美英日中等多个国家的外国人在伊拉克被绑架,有部分被绑人质经多方努力获救,但至少有30余名人质遇害,还有一些人下落不明。6月28日美英联军提前秘密举行向伊拉克临时政府交接仪式,不过,权力移交后,十几万美国军队仍将在伊拉克驻扎,主权移交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17.
如果单从美国媒体传出的信息看,伊拉克战争有诸多“奇怪”之处:被“炸死”、“炸伤”多次的伊拉克领导人频频复活,身体健康地在电视上露面;已经“投降”的伊军将领率领“被俘虏”的战士继续战斗;开战第二天就已被控制的地区在战争进行到一周后依然造成美英联军的人员伤亡…… 战争才进行了几天,美国军方、政府与新闻媒体声气相通、紧密一致的消息口径,已经令人频频大跌眼镜。也许正如人们所说的,战争开  相似文献   

18.
伦敦专电 海湾战争后,伊拉克库尔德族难民问题举世瞩目。约有200万难民背井离乡,在凄风苦雨中洪水般涌向伊拉克和土耳其、伊朗边境,老弱妇孺,在荒山坡上露宿,饥寒交迫,在生命线上挣扎。国际社会救援源源不断,仍难解燃眉之急。美、英、法等国分别派部队进入伊北部,为库尔德人建立难民营,设“安全区”。伊拉克谴责这种行动,认为这既没得到伊拉克同意,也未获联合国授权,是对伊领土和主权的侵犯。  相似文献   

19.
上半年最重要的国际事件就是美英在未获得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这场战争是美国“先发制人”军事原则的首次实践,它不仅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而且对国际政治、大国关系、联合国的作用、全球经济走势等等,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瞭望》2003,(32)
·事件· 朝鲜外务省发言人1日表示,朝鲜已向美国提出就解决核问题直接举行六方会谈,并在此框架内举行朝美双边会谈的方案。4日,朝外务省发言人说,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将在中国北京举行。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1日再次播放了据称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录音讲话。萨达姆在讲话中号召伊拉克人民“利用各种方式”赶走美英占领军。 比利时参议院8月1日通过了众议院7月29日通过的“关于严重践踏国际人权法”的法律草案。随着这项新法律的诞生;曾令包括布什总统在内的多名美国领导人遭到起诉的“万国管辖权法”也将“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