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鸣涧 《瞭望》2003,(25)
伊拉克战事刚一结束,美国 就开始了新一轮军事部署 调整,重新部署自己在全球的基地和军事设施,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美对其安全战略和军事部署进行调整,是基于对其安全威胁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美现今的军事部署多来自冷战时期,目的是阻遏苏联及其他对手,争霸全球。冷战结束后,俄等大国已不对美及盟国构成现实威胁,一些传统军事部署的必要性引发争议。“9·11”,事件对美  相似文献   

2.
透视美国国土安全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政府去年11月份成立的国土安全部在今年元旦正式启动,首任国土安全部部长汤姆·里奇1月24日在白宫宣誓就职。布什总统在出席里奇的就职仪式时发表讲话说,国土安全部的诞生标志着政府“保卫国家重要使命的开始”。这表明“9·11”事件之后,为了保护美国国土安全布什政府在重新调整国家安全战略的同时,在建立健全国土安全体系方面所下的功夫。 “9·11”事件暴露了美国在安全、防务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旧的安全战略和体制不适应新的安全威胁,本土安全的重要性急剧上升,建立国土安全体系、防止恐怖分子  相似文献   

3.
唐鑫 《瞭望》2002,(30)
到去年第二季度,美国GDP实现了120个月的连续增长,创下了美国经济史上的新纪录。随着去年经济衰退和“9·11”事件的发生,美国经济处在了一个阶段性的转折点上。 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安全战略的调整使财政支出增加。随着世界两极格局的终结,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过10余年的发展后,其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布什入主白宫后,欲凭借实力更广泛更深入地主导国际事务,同时遏制潜在的竞争对手,使美国对外政策的右翼色彩日益明显。“9·11”事件  相似文献   

4.
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认定 流亡在阿富汗的本·拉丹 是这一事件的“首要嫌疑犯”’而塔利班政权是本·拉丹的庇护和支持者。美国正在进行反恐怖军事打击前的最后准备。军事部署基本到位 自“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展开了一场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最大的军事调动和部署。9月18日,拉姆斯菲尔德下令美国空军从本土向海湾地区派遣100至130架军用飞机,正式开始进行代号为“持久自由”(前称“无限正义”)的军事部署。  相似文献   

5.
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举行的有关公开辩论会议清醒地认识到,发生在美国的恐怖袭击事件再次凸显了国际合作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各国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安全威胁日益多元化的21世纪,只有通过  相似文献   

6.
连日来,“9·11”恐怖袭击事 件和反恐怖战争成了当 前美国朝野无时不在念叨的事情。人们从事件发生后的惊恐万状渐渐转入忧虑将来。在政府的反恐怖战争动员面前,美国人有的主战,有的反战。大家瞻前顾后,普遍焦虑不安。惊魂未定 “9·11”事件发生得如此突然、杀伤如此之重、冲击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深,是无人预料到的。美国占有全球1/4的财富,军事、科技遥遥领先,政要不乏傲视天下之  相似文献   

7.
去年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与朝鲜半岛并没有什么关联,按理说朝鲜半岛的局势不应该受到“9·11”事件的影响,但是,“9·11”事件后的情况却表明,这一事件不仅影响了朝鲜半岛的局势,而且其影响还不小。 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使韩朝关系和美朝关系总是纠缠在一起,既相互推动又相互制约,既能良性互动,又能恶性循环。众所周知,2000年6月韩国总统金大中与朝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1,(40)
印度21日成功地向孟加拉湾发射了一枚自行研制、射程为258公里、可携带核弹头的舰对舰导弹。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21日下令从美国本土向海湾地区增派军用飞机。这是“9·11”事件后,五角大楼下达的又一军事部署命令。  相似文献   

9.
布什全球战略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光 《瞭望》2004,(13)
布什政府全球战略的一个特点是,把反恐同加快推行独霸世界战略相结合。这是一个多层次的结合,主要表现在: 把反恐同全球扩张相结合。“9·11”事件后美国全球扩张的许多行动,以至肆意发动战争,都是借“反恐”之名,乘“反恐”之机进行的。美国外交政策研究协会高级研究员、斯沃斯莫尔学院政治学教授詹姆斯·库尔斯认为,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美国帝国要将其势力范围扩张到全球大部分地区,实质上要扩张到整个世界”。布什也曾说过,当今“几十万美国男女军人在反恐战争中部署到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中日战略利益的交汇点 在21世纪中日两国战略利益能否找到新的交汇点呢?应该说中日两国战略利益交汇点是一个客观存在。 首先,共同对付非传统威胁是中日战略利益正在上升的交汇点。 随着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特别是“9 ·11”事件、抗非典疫情以来,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地位明显上升,可以认为中日之间、也包括中美之间一度出现的“携手对付共  相似文献   

11.
反恐已成为“9·11”事件后国际社会的首要议题,但美国却利用反恐之机推行既定的霸权战略。对中国来说如何把握反恐与反霸之间的关系,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2.
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美 国访问期间,白宫宣布, 美国将大幅增加对巴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国际舆论认为,这是自“9·11”事件以来美国改善美印关系,使美印、美巴关系处于平衡状态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美国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玩”平衡,自有其战略考虑。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安全部门高度重视整合各种资源预防和应付突发事件来自美国犹他州国土安全部的专家里克·威廉斯和埃德温·罗雅尔·伍利近日在上海举办的“大城市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对技术论坛”上,详细介绍了美国安全部门在城市突发事件预防和管理方面的运作模式。他们介绍,“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2002年国土安全法》,  相似文献   

14.
“9·11事件”发生已近一年,在这期间,世界各地恐怖主义的威吓、爆炸、袭击接连不断,阿富汗塔利班头目扬言这种“战争”刚刚开始,发誓要与西方大国打持久战。与此同时,美国组成反恐联盟连出重拳,各种恐怖组织受到重创而退缩,但仍四处活动。 在“9·11事件”后,国际局势的确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透过这些纷繁的事件,可以看出,国际局势在“变”中还有“不变”。  相似文献   

15.
维护欧洲的安全与稳定,预防和管理危机,建设强大统一的欧洲,为欧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创造内外条件,是欧盟的基本战略目标。“9·11”事件后美国进行的反恐战争严重干扰了欧盟关于欧洲一体化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欧盟面对国际新形势的发展,重新调整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大国关系演变中寻求新的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2,(3)
美国一架单引擎飞机5日撞上佛罗里达州坦帕市美洲银行移动办公楼后坠毁。驾驶这架飞机的是15岁高中生查尔斯·毕晓普,在事发前他曾留下遗言,自称同情本·拉丹并支持“9·11”恐怖袭击事件。  相似文献   

17.
李钢 《瞭望》2001,(49)
美国“9·11”事件虽然一度 导致石油价格波动,但并 未出现人们所担心的油价持续上涨,相反,世界石油价格在短暂上扬后,便开始呈现持续下落的趋势。今年11月纽约原油市场价格降到每桶18美元左右,同一年前相比,世界原油价格下降了50%。从“9·11”到11月,原油价格每桶也下降了12美元。如果今后一段时间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之间在原油限产问题上达成协议,原油价格有可能逐步回升,保持在每桶20-25美元的水平。 供需失衡导致 油价下跌 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是供需失衡。从需求方面看,“9·11”事件沉重地打击了美国投资  相似文献   

18.
反恐出路在于建立国际新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等多家美国媒体近日披露了美国关于全球反恐形势的首份国家级正式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这份名为《全球恐怖主义趋势对美国的影响》的报告认为,自“9·11”事件以来,恐怖威胁从总体上说不减反增,目前全球范围内恐怖分子增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美国及其盟友消灭恐怖分子的速度。报告指出,伊拉克战争不但增加了恐怖威胁,而且助长了全球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推动了圣战意识形态的传播。报告预测,美国面临的威胁将变得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作为阿富汗的近邻,22年前 在抗击苏联入侵阿富汗时 期,巴基斯坦曾是一个前线国家。但它也许不曾想到,22年后,会再次作为一个前线国家被历史推向前列。 21世纪的第一场战争正在阿富汗打响,而这场战争的打击对象是巴基斯坦在外交上予以承认的塔利班政权和在其庇护下的恐怖主义头目。被认为策划“9·11”恐怖袭击事件主要嫌疑犯的本·拉丹及由他领导的“基地”组织。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认定藏匿在塔利班控制区的沙特流亡富翁本·拉丹是策划这一惨案的“主要嫌疑犯”,并声称已掌握确凿证据,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近日在国会陈述伊拉克问题时说,“伊拉克战争能够重整中东秩序,使之符合美国的利益”。中东的报刊认为,鲍威尔的论调是一个信号,美国不仅要借攻伊推翻萨达姆政权,还要按照美国的战略设想,描绘中东地区的政治和经济版图。美国认为,无论从能源供应还是从地缘政治来讲,中东都是美国必须控制的战略要地。“9·11”事件以后,美国对其中东战略及其实施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伊拉克则是美国实施其中东新战略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