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际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历史研究方面,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和日本国际关系学界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中日两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皆具有"进口学术"的特点,主要以引进西方(主要是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为主,但在寻求创立具有本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方面,中国学者的自觉意识比日本学者明显地要强烈得多。以历史研究为主的传统方法一直在中国和日本国际关系学界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日本学者在对历史原始材料的重视程度及对历史事实论述的细致程度方面总体上比中国学者要更强一些。  相似文献   

2.
叶玉 《国际展望》2010,(3):102-105
<正>2010年4月7日到8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和德国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举办了"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复苏到长期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来自中国、德国、美国、巴西、南非、印尼、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与会学者围绕"世界经济从危机走向复苏"、"世界经济的再平衡与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及"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治理新架构"等议题进  相似文献   

3.
1992年10月29日至30日,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有关学者和专家在北京大学勺园召开了"东亚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中国学者有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副系主任方连庆教授、陈峰君教授、林代昭教授、邱恩田和张锡镇副教授;国际经济系巫宁耕教授;日本学者有日本大学东亚研究会本田弘教授、浦野起央教授、加藤义喜教授、长谷川启之教授;韩国学者有庆熙大学亚太研究所所长赵正源教授、朴基岸教授、姜正模教授、梁性韶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梁柱教授、国际政治系代主任潘国华教授参加会议开幕式并在会上讲了话。方连庆、本田弘和赵正源三位教授分别代表中、日、韩三国学者在开幕式上致词。有十二位学者在会议上宣读了学术论文,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意见。这次学术研讨会,对进一步推动北大国际政治系与日本大学、庆熙大学的联系与交流;对中、日、韩三国关于东亚问题的研究与深入开展具有积极意义。现将提交会议的论文原文按发言和宣读顺序刊登于后。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出现了严重"安全化"态势,它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因素嵌入中日关系结构,从身份—本体安全、国家战略与威胁认知等方面对中日安全关系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的受害者身份认同与日本的自我优越认同和受害者身份认同存在裂痕,导致双方互将对方视为最大的"他者";中国以御辱图强的抗战精神来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中国梦,而日本新保守派则利用中日间的"恶性联动回路",通过"摆脱历史""利用历史"来实现其修宪、强军的"正常大国"梦;历史修正主义在日本的泛滥使中国担心日本重走军国主义道路,日本则担心中国重新复兴后的对日复仇情绪和清算意愿。在"历史战"风险巨大而近期难以走向真正和解的情况下,中日双方应相向而行,努力降低"历史问题"的"安全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2011年,日本"3·11"地震发生后,有学者将此次大地震对日本所造成冲击之大,与日本二战战败相提并论,将其看作日本战后历史的一个分水岭,认为日本将"迎来‘灾后'时代"。国际学界热议"灾后"日本走向。本刊特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所研究员、中国中日国际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冯昭奎与日本旅华知名媒体评论人加藤嘉一围绕上述问题对谈,从中日学者的观点碰撞中探析日本正经历的这一历史转变,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2011年9月,日本现代中国学会理事长濑户宏教授应邀访问中央编译局并作了题为"日本现代中国学会的学术活动及其变迁"的学术讲座。在讲座中,濑户宏教授介绍了日本现代中国学会的发展概况、特色以及它与亚洲政经学会在研究立场与关注领域等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雷墨 《南风窗》2013,(21):76-78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学者伯克希尔·米勒撰文称,日本仍然陷于与中国和韩国间棘手的领土争端,但与俄罗斯解决北方四岛问题的"机会之窗"已经打开。9月26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如果日本政客在访问俄罗斯领土后,因某种原因忍不住就该岛屿问题发表公开讲话,那么我们将保留限制他们进行这种旅行的权利。"该声明针对的是日本冲绳北方担当相山本一太最近就日俄争议岛屿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所发表的言论。山本一太23日在结束对北方四岛中的国后、择捉两岛的访问后说:"看到参加活动的原岛民在日本人墓地上香的情景,让我再次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领土回归。"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日本是对中国研究最深入的国家之一。中国研究在日本的区域研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国政治又一直是日本的中国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近些年中国在政治方面进行的改革更吸引了日本众多学者的目光,他们非常关注中国政治的发展,有许多优秀的成果问世。作为重要的邻国,我们不应忽视日本对中国政治的研究,因为这些研究中的许多观点直接影响了日本政府对中国的看法,从而决定了日本对中国的外交和战略决策。了解日本如何对中国政治进行研究和如何看待中国政治的发展,做到知己知彼,必将为我们的外宣和对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就日本…  相似文献   

9.
赵灵敏 《南风窗》2008,(11):14-16
日本的经验已经证明,没有健康平和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一个国家的前途终归有限。这是我们在学习日本的过程中不应该忘记的。5月6日到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日本进行了名为"暖春之旅"的访问。访日期间,日本天皇三次和胡锦涛见面,胡应邀在日本知名学府早稻田大学大隈讲堂发表演讲,并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共同签订题为《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的政治文件.这是继1972年建交时的"中日联合公报",1978年的"中日友好和平条约",1998年江泽民访日时的"中日联合声明"之后中日之间的第四份重要政治文件。  相似文献   

10.
有关30年代英国对日政策问题,史学界历来存在两种意见。西方学者一般认为:英国"没有实行绥靖日本的政策",他们指出:与其在欧洲坚持绥靖政策形成对比,英国在远东"选择了强硬方针"。英国对日进行的妥协仅能被解释为不具代表性的"例证"。我国学者则一致认为,30年代英国推行了与其对德政策相似的绥靖路线,并酝酿策划过"东方慕  相似文献   

11.
王贺 《南风窗》2014,(11):96-96
<正>1898年,严复翻译《天演论》付梓。与严复有师友之谊的吴汝伦,眼看着文人学士依然沉湎于八股时文、公牍与说部,而出版这本由外国人撰写的大讲进化论道理的译述,是否能为时人所接受、理解,他对此深感不安。为此书所撰序言中,吴汝伦道出了自己不安的理由:"凡为书必与其时之学者相入,而后其效明。"实际上,类似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远的不说,前些年有学者推动日本学者竹内好、沟口雄三关于中国文学与思想史的研究著作在中国出版,另有一些学者就担忧我们的知识界、思想界是否做好了接受竹内好、沟口雄三的准备。果然,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12月14日,由国会对策委员长山冈洋次和国际局局长藤田幸久率领的日本民主党国会议员团一行9人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上海社科院、复旦大学和上海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学者围绕"东北亚合作新时代与中日关系"的主题举行了国际研讨会。与会者聚焦日本对外政策的调整、中日关系的未来、中美日三角关系、东亚共同体和朝核等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的对话与交流。主要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变形"今年的9·18"国耻日",中国上百个城市同时拉响了警报,是类似活动中参与城市最多的一次。这样似乎形成集体共识的举动背后的情绪,佐证了中日之间20年脉络的大变迁:一个上世纪80年代之日本形象在中国彻底消失,不可能再恢复,而由另一个"可怕"的日本形象将其取代。一个曾经以"阿信的故事"风靡中国的日本,一个以《排球女将》震撼中国的日本,一个在《血疑》、《追捕》中,彰显人性真善美的日本,消失了;一个以茶道和插花,以秩序和清洁而让中国人欣赏的日本,一个在战后废墟上,以"日本制造"而崛起,甚至挑战"美国世纪",而让中国人佩服的日本,消失了。  相似文献   

14.
在安倍"积极和平主义"外交理念的指导下,日本对外援助政策由"政府开发援助"向"开发合作援助"转型,援助目标突出对外交、安保的支持,并与国家利益及援助规范紧密联系。在新的对外援助政策作用下,日本对华"一带一路"合作呈现以理念和价值观为前提,突出有限度接触和多层次制衡的政策特点,不但增加了中国在周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竞争压力,而且使中日"一带一路"合作复杂多变。中日双方应通过顶层设计与战略沟通,尽快构建双边合作机制与对接平台,创立中日第三方合作示范项目,树立项目品牌形象,实现合作共赢。  相似文献   

15.
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一经提出就引起国际社会,尤其是海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海外学者从法治改革的战略意义、具体内容、实施方案和面临挑战等方面对中国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进行了解读,在"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等三组关系上存在持续争论。海外学者的上述认知与他们对中国的了解程度、认知主体的主观色彩、中西方法律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紧密相关。因此,我们应"对症下药",从海外学者对中国依法治国战略认知的现实出发,通过增进中外了解、强化中外法律交流与互动等方式,引导海外学者客观公平地认知中国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  相似文献   

16.
编辑手记     
本期"访谈"栏目对话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教授、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周雪光先生,访谈围绕中国的地方治理以及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等问题展开,从历史视角剖析了中国官僚体制从"官吏分途"到"层级分流"的演变历程及其现实意义。"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栏目译介了三位国外学者从不同视角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之策的解读。《金融主导的资本主义和收入再分配》一文根据波兰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从大国力量对比、国际权力分配、全球治理体系等多方面极大改变了日本面临的安全发展环境。日本认为美国主导的霸权型秩序正在转变为美中对立的势力均衡型国际秩序,所以将维持"美中平衡"作为对外战略核心议题,通过推进自主力量建设来增强对外战略实力基础,并将融合推进与"中等力量"合作作为构建自身对外战略的新支点。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及全球大流行加速了大变局历史进程,日本对国际局势的研判更趋谨慎、悲观。着眼后疫情时代和"后安倍时代",日本对外战略将在目前的延长线上加速向前,同时"中国因素"占比将继续攀升,"中国指向性"将进一步走强。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当代世界中心与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发展与创新:21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10月21-23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德国、俄罗斯、法国、厄瓜多尔、印度和日本等6国的外方学者及来自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社科院、中央编译局、武汉大学、上海社科院、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有关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上,与会学者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及前景等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2016,(16)
正任何一种生活习俗与生活态度背后,都有深刻的文化渊源。当代,"日厕"似乎成为日本的一个文化脸谱,成为日本标榜城市文明和产品人性化的一个符号。中国游客赴日抢购马桶盖一事炒热了"日厕文化"。中国游客归国后的最大感叹,往往都是日本的"逆天"厕所—无论在机场、商场,还是景区、旅店,几乎所有公厕都是一尘不染到令人惊叹。"日厕"这一日常生活细节,体现了日本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是了解日本文化的一个独特视角。一种生活情趣对日本人而言,厕所不仅仅是一个解决生理需要的场所,需要保持干净整洁,更是附加了消费、享受、娱乐等功能和需求,需要得到身心  相似文献   

20.
<正>日本安倍政府在历史观问题上不断倒退,同时加快修宪强军步伐。对此,中国打响了对日舆论战,对其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险恶用心及其危害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危险行为进行集中揭露和批判,以引起国际社会对日本走向的警惕。中国尽管占据道义优势,却难以先声夺人。相反,日本、菲律宾和美国对中国展开舆论反攻,渲染"中国威胁",矮化中国形象。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正在为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