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靖宇 《法制与社会》2011,(12):206+208-206,208
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能否重新和谐融入社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无论是司法机关还是政府职能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对他们进行帮教管理。本文将就如何帮助两劳人员融入社会提供了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2.
张雷 《法制与社会》2014,(2):250-251
我国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现象比较严重,重新犯罪率居高不下成为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对刑释解教人员如何有效地采取社会保护措施,消除歧视,保障他们应享有的公民权利和义务,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及社会责任感,将消极不利因素降到最底限度,对社会的稳定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与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相比,思想不成熟,行为更为偏激,正处于叛逆期的他们,在面对社区服刑期间的压力时,表现得更为焦虑、敏感。因此,如何与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进行沟通,教育帮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是社区矫正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4.
社会连带理论认为人类最基本的客观事实是存在着社会连带关系。社会是一个由处于不同社会结构上的不同群体共同组成的有机体,前科人员也是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与社会有着不了分割的联系。社会连带理论认为前科制度割裂了前科人员与社会及其他群体的社会连带关系。建立前科消灭制度可以恢复前科人员的社会连带关系及社会团结协作能力,使他们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国家有责任通过立法建构前科消灭制度。  相似文献   

5.
彩虹基地是吉林省依托社会企业建立的,用于接纳刑释解教人员过渡性安置就业的特殊社会企业实体。赋予过渡性安置基地为彩虹基地称谓,蕴涵着党和政府为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铺设七彩的阳光就业之路和对他们重新开启新生活的美好期待与祝福。  相似文献   

6.
社会帮教机制的建立对我国禁毒工作,降低复吸率具有积极的意义。社会帮教是综合治理的精神具体体现,全社会都关心戒毒工作,无疑是禁毒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社会帮教可弥补所内教育的不及之处,特别是家庭所具有的亲情、爱情的作用是吸毒人员的极重要的情感归依。社会帮教有利于吸毒人员形成积极的社会认知,使他们体会到社会的温暖,看到改造的前途,消除不良心理的产生,促进人格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少年教养人员的调查、访谈和分析,我们发现少年教养人员违法犯罪的生成都有其客观原因。在少年教养人员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互动对他们违法犯罪的生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少年教养人员犯罪生成的社会环境及人生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少年教养人员的调查、访谈和分析,我们发现少年教养人员违法犯罪的生成都有其客观原因。在少年教养人员社会化过程中,社会互动对他们违法犯罪的生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对少年教养人员犯罪生成的社会环境及人生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得出相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蒋雁北  梅杰 《中国司法》2008,(5):106-106
近年来,针对劳教人员无家无业的多,缺少亲情关爱,解教后安置就业困难的新形势,长春市奋进劳教所党委统一思想,更新理念,认真学习领会上级关于做好劳教人员就业安置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结合实际,组织民警围绕如何做好劳教人员就业安置工作开展专题讨论。他们感到,解决劳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错的根本所在,就是要解决劳教人员解教后的就业安置问题。使他们回归社会之时,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顺利就业,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不再危害社会,从而保证社会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0.
每年我国有大量刑释人员重新归入社会,以宜都市2009—2014年为参照,就有710人重新获得自由。面对如此之巨的刑释人员,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加快再社会化进程,是值得我们探求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刑释人员作为一个风险与弱势并存的双特征群体,其在再社会化过程中遭到了诸多社会排斥,对此我们应该给出一个更好地解决进路。  相似文献   

11.
社区服刑和刑释解教人员(以下简称"两类"人员)是社会管理的重点人群,加强对他们的管理教育,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北京市平谷区的"两类"人员数量不断上升,但"两类"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始终控制在1%以下。在对2010年出现重新犯罪的"两类"人员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是直接或间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刑释人员在回归社会过程中面临着自身心理问题、社会排斥问题、社会保护问题等诸多不利因素,而使得他们在身份融入、家庭融入、职业融入、社会交往融入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问题.本文指出要解决他们社会融入过程中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需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完善相关制度和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3.
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是受犯罪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社会支持不仅是一个社会救助或者预防犯罪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公正公平的问题。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采取系统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就他们的的生活、学习、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以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生存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完善国家监护制度、注重基层组织、推动监狱、劳教场所开展工作、建立社会关爱体系和实践多种救助方式五个方面探讨了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救助政策。  相似文献   

14.
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返回社会后,常常面临社会不认可、家庭不接纳、工作无着落、生活无来源、交往无朋友的尴尬局面,不能顺利融入社会,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及复杂的社会原因,外界的因素极易诱发他们复吸和重新违法犯罪,形成社会治安中新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如何搞好强戒人员回归社会的"无缝对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复吸和重新违法犯罪率,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彬旭 《中国司法》2006,(7):110-110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在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刑释解教人员是一个特殊的人群,由于受偏见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对他们另眼看待,甚至歧视。有些领导没有把这一工作放到稳定社会、创建平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以来,山东滕州市坚持“诚心关怀、热心帮助、悉心引导、尽心安置”的“防锈”原则,以农村文化大院为依托,在全市22个乡镇开办了“育新活动之家”,将所有刑释解教人员吸引到“活动之家”中来,组织他们学文化、学技术,经常谈心、交流思想,及时倾听他们的反映和需求,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将这每块“新铁”都培养成为遵纪守法、勤劳致富、有知识、有能力、不会生锈的社会有用之材。 “活动之家”传其道,援其业,解其惑 “活动之家”的根本宗旨是通过组织刑释解教人员在一起开展各项活动。向他们传授科学技术和致富…  相似文献   

17.
李冰 《人民调解》2006,(4):30-32
对刑满释放人员给予必要的帮扶救助是世界各国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的措施之一,有些国家还制定出台法律、法规和保护性政策,鼓励和促进刑满释放人员就业,为他们回归社会后走入正途创造条件。过渡性的安置、帮教是我国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实行的帮扶救助政策,这项政策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不断调整完善,并在实践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帮扶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8.
正对刑满释放等人员开展安置帮教工作,可以帮助他们克服监禁或监管生活状态下对社会常态生活的不适应,帮助他们恢复因为服刑生活而被客观阻断的各项公民权利,避免他们因为过渡期生活和就业方面的种种困难和不适应而自暴自弃,重新违法犯罪。这对于保持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成果,帮助刑释等人员重新回归和融入社会,最大限度预防减少他们重新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一、我国安置帮教现有工作举措各级安置帮教组织依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相似文献   

19.
古罗马的西塞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老年人是历史不断发展功绩最大的人员,他们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生,老干部工作的好坏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稳定干部队伍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检查机关的老干部来讲,年轻时,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出谋划策、为人民的安居乐业辛劳奔波,做好检查机关老干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新时期社会管理工作首抓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0.
宁夏平罗县高庄乡现有社区矫正人员17人,其中回族社区矫正人员13人,为此,平罗县司法局高庄司法所结合回族群众宗教信仰,请清真寺阿訇协助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信仰,定期到清真寺聆听阿訇教诲,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自觉服从管理,悔过自新,尽快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