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这里有你们创业创新的舞台!"这是浙江对700万在外浙商的深情呼唤,情真意切。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浙江发展最为倚重的力量,浙商兴则浙江兴,浙商强则浙江强——省委、省政府对浙商的期望与倚重之情溢于言表,随之出台的,是一揽子鼓励、支持、引导浙商回归创业创新的好政策好措施,重锤击鼓。"我们的根在浙江。"这是省外浙商对家乡的真切回应,包含着深深眷恋,赤子情深。  相似文献   

2.
夏宝龙 《今日浙江》2013,(21):10-11
浙商是浙江发展的生力军,是浙江的“金字招牌”。浙商兴,则浙江兴;浙商强,则浙江强。浙商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在浙江改革开放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曾经高度评价浙商:“浙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实践者,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开拓者,是人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贡献者,是浙江人民的骄傲和自豪。”实践证明,浙商是我们浙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我们浙江今后发展最为倚重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省委、省政府作出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和回归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省各级高度重视,广大浙商积极响应,浙商回归引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两年多来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浙江经济发展最倚重的力量,"浙商回归"作为浙江经济升级"组合拳"的"重要一招",已经也必将在推动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省委、省政府作出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我省各级各部门合力推动,广大浙商积极响应,唱响了"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主旋律,浙商创业创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当前,浙商创业创新工作已进入深度推进的重要时期,要紧紧围绕"集聚天下浙商巨大能量,合力共推浙江继续走在前列”的要求.牢牢把握“大招商、大转型、大突破、大动作”的思路,全力构筑浙商创业创新T: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正省委、省政府作出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和回归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全省各级高度重视,广大浙商积极响应,浙商回归引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两年多来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浙江经济发展最倚重的力量,"浙商回归"作为浙江经济升级"组合拳"的"重要一招",已经也必将在推动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浙商之春     
《今日浙江》2013,(7):10
大力引导浙商回归,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是扩大有效投资的现实途径,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2年,全省浙商回归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298亿元,为浙江扩投资、兴实体、稳增长、促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感召浙商回归家乡创业发展,是省委、省政府在准确把握浙江省情、深刻分析当前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重要决策。既要鼓励浙商“闯天下”,又要鼓励浙商回归家乡投资创业,实现“闯天下”与“强浙江”的统一。这是浙商发展轨迹、发展规律使然,是浙江发展形势所需。  相似文献   

8.
浙商是浙江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浙江是浙商发展最坚强的后盾。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以浙商的健康发展促进浙江的改革发展,既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一贯理念和长期政策,又是新形势下推动浙江科学发展的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决策。  相似文献   

9.
吴坚 《今日浙江》2013,(21):23-25
回报桑梓故里情,同归创业正当时。 金秋十月,以“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住杭州隆前举行,2000余名海内外浙商代表作家乡的阳光下,共谋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10.
我省积极构建政策体系,支持发展实体经济,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让企业家对做实业有兴趣、有信心。2011年12月,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大力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引导境内外浙商  相似文献   

11.
张曙明 《政策瞭望》2011,(12):51-52
最近召开的首届世界浙商大会明确提出了既要为浙商"走出去"搭桥铺路、做好引导,也要积极为在外浙商参与家乡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构筑发展平台的努力方向。根据夏宝龙代省长提出的"四个够不够"要求,如何推动"走出去"与"返回来"相结合,大力唱响"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的主旋律,是全省各级各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领导干部亲自抓吸引浙商回归创业创新,除了浓浓的乡情,更需要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和贴心周到的服务机制。近年来,富阳市结合实际,在平台搭建、环境优化、服务保障等方面创新机制、落实举措,为浙商营造一个温馨的"家"。"浙商回归"工程实施以来,富阳共引进包括海正辉瑞、上海复地复城国际、锦绣富春运动休闲体、天安数码、安控科技等回归项目30个,总投资48亿元,涉及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金融服务、信息软件、商业地产、休闲养生等多个领域。在招引浙商回乡创业过程中,每名市领导牵头负责一个重点项目,从招商,到签约,到落地,到投产,开展"一对一"的亲情服务。  相似文献   

13.
廖康 《两岸关系》2014,(2):40-41
<正>2013年10月底,推崇"浙江经济"和"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汇聚天下浙商财富和智慧的第二届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举办。浙商大会两年举办一次,是浙江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浙商盛会也是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的战略平台。第二届浙商大会期间,以"情系浙江互融发展"为主题的浙台经贸合作平台推介暨台湾浙籍乡贤交流座谈会作为专题活动之一,由浙江省台办、省发改委、省工商联同时主办。  相似文献   

14.
叶慧 《今日浙江》2013,(7):10-13
"你快回来,浙江因你而精彩!"2012年,省委、省政府向750万海内外浙商发出最深情的召唤,推动"浙商回归"。"我要回来,把我的思念带回来!"响应召唤,省外浙商热情高涨,1298亿元项目到位资金,这是他们一年来回馈家乡的重礼。省委书记夏宝龙说:"实践充分证明,大力引导浙商回归,支持浙商创业创新,是扩大有效投资的现实途径,已经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张军 《今日浙江》2014,(12):25-25
正省委书记夏宝龙在省委常委会传达贯彻国务院经济形势座谈会精神时,强调要狠抓浙商回归工作,让浙商回归得更快些。浙商是浙江发展最可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推进转型升级和"两美"建设最为活跃的主体力量。各地各部门要把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更有创造性、更有针对性、更有力度  相似文献   

16.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我省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着力“稳增长、抓转型、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良好。省外浙商在首届世界浙商大会鼓舞和《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激励下,进一步振奋精神,  相似文献   

17.
浙商,是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业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绍兴市上虞区认真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浙商回归工作的精神,将其作为扩大有效投资、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曾得到省委夏宝龙书记等领导的批示点赞。  相似文献   

18.
《今日浙江》2013,(7):20-21
责任南存辉浙江省工商联主席、正泰集团董事长浙商回归是做强做大浙江实体经济、做实做好浙江民生的重要举措,对于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去年我省浙商回归工作交出了满意的答卷,有浙江各级党委、政府热情服务的功劳,更是广大在外浙商对家乡饱含深情的体现。浙商回归最看重的因素有三:故乡情结、政策扶持、发展机遇。眼下浙江正处  相似文献   

19.
马跃明 《今日浙江》2011,(21):10-13
一张涵盖到五洲四洋的天下浙商分布图,是由交相辉映的"三个浙江"版块组成的: 本土浙江,在10.18万平方公里的浙江本土区域内,市场主体总量为318万户,包括70.4万家民营企业与228.6万个体商工商户;省外浙江,在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上,有超过600万的浙商在省外经商办企业;海外浙江,150多万浙商把生意做出国...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委提出的"五水共治",是遵循浙江现代化内在规律,在发展方式转变和全面深化改革宏大背景下实施的系统工程。历史地看,治水兴,则浙江兴。当下浙江更是具有治水兴浙的新要求。大水滔滔水是浙江的生命,也是浙江传奇的一条主线。浙江这两个字就是水汪汪的。根据2012年数据,浙江每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有地表水140万立方米,是全国平均的4.7倍,是这一指标全国各省份中位数的4.2倍。而且浙江七成是山,林木涵水,如此多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