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的共同性和需求的互补性是国际区域合作的两大根本支柱。国际经济合作,是各种生产要素在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流动和组合。这种流动和组合具有不可抗拒的渗透力和凝聚力。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经济要素的互补性,是由各国家和地区在资金、技术、资源、劳动力、产品和市场等方面的差别决定的。亚太地区各国在经济要素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和不足。这种经济要素的互补性是发展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客观基础,可以使亚太地区各国在经济合作中得到比较利益。亚太地区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正在崛起,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能源的支撑。然而除俄罗斯的…  相似文献   

2.
发展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多边经济合作,是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时代潮流的反映和要求。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早已开始,并日益向纵深发展,第二次大战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标志就是各国经济生活的经济运行形成了超越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制度的国际化、协调化和市场化。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和集团化,是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当代表现形式或过渡形式,它从内部一体化层次不断提高、外部范围不断扩展和内外相互渗透三个方面推动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亚太地区出现了四个层次的多边经济合作渠道,开始形成了纵横交错、彼此衔接的地区经济一体化网络。东北亚地区合作体的形成和发展,将对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作出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一直重视发展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关系,把发展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合作作为其国际战略的重要方向之一.俄罗斯为使其东部地区参与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参与和组织了亚太经合组织的一些活动,并与亚太地区国家在石油和天然气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在亚太经合组织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俄政府还表示要在滨海边疆区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成功举办2012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  相似文献   

4.
东盟自成立以后,一直寻求加强经济合作的途径,但过去由于内外种种原因,进展不大.第四次东盟国家首脑会议在经济合作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此后在安全合作方面,东盟国家也在进行积极的尝试.这标志着东盟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东盟作为亚太地区一支政治经济力量正日益显示出其在地区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战后四十年,亚太地区发生了巨大的、根本性的变化。今天,和平、友好、发展巳成为这个地区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影响这个地区和平、友好、发展的主要是两个问题: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和经济发展问题,包括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冲突和南北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四十年亚太地区发展的主要经验教训:第一,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第二,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第三,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今年第二季度亚洲开发银行发表了题为《亚洲经济的合作、机会与挑战》的年度报告,主要就亚洲区域合作的现状、成果和前景等作了分析,摘介如下: 7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亚太发展中国家经济相互依存进一步加强。据此,亚太地区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区域合作组织,如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南亚区域合作组织(SAARC),还有许许多多的“成长三角”。这些区域合作开拓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性,而且是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亚太地区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一方面,区域内的国际合作正在拓展,一个能够带来区域稳定和安全并得到普遍认同的体系正在形成。另一方面,亚太国家之间争夺地区内影响力的对抗和竞争的危险性日益加重,甚至有可能导致公开冲突并阻碍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为此,继续构建一个囊括地区内所有国家的,以合作、互信、对等安全为基础的新机制十分重要。亚太地区的发展直接影响俄罗斯联邦的利益,俄罗斯倡导要确保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以及囊括所有亚太国家的建设性合作。近年来,俄罗斯政府特别重视促进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该地区是俄罗斯实现亚太地区一体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开展同中国的合作,进一步开发俄罗斯远东地区,对于俄罗斯贯彻经济战略、实现经济现代化、融入亚太地区的经济空间,都具有原则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第二届亚大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了《茂物宣言》,它表明亚太地区各国各地区将为在本地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长远目标而决心扩大经济合作,使亚太经济的发展更充满活力。当前东北亚地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相对稳定的形势,为东北亚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在《茂物宣言》的影响下,各国各地区将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合作,开拓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过去20年来,亚太地区经济体国际贸易和投资显著增长,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日益加强。本文探讨在亚太地区各种国际合作机制下,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和经济互补性问题,并提出进一步促进双方经济合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及各方的基本态度燕杨,楚刀一、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冷战后,亚太地区两极对抗格局瓦解,以多边协调、相互制衡为特征的多极化格局趋于形成,缓和、稳定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国际关系的主轴从军事对抗转向经济竞争与合作,各国为发展经济谋求...  相似文献   

11.
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及各方的基本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及各方的基本态度燕杨,楚刀一、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冷战后,亚太地区两极对抗格局瓦解,以多边协调、相互制衡为特征的多极化格局趋于形成,缓和、稳定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国际关系的主轴从军事对抗转向经济竞争与合作,各国为发展经济谋求...  相似文献   

12.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美国的亚太经济政策项卫星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作为亚太地区经济区域化合作的产物,已经渡过了4个春秋。进入90年代以后,亚太地区继续以其惊人的增长速度,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这不仅使该地区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13年来 ,APEC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特别是在推动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APEC自身固有的缺陷和矛盾在实践中逐渐显露出来 ,日益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和挑战。要想顶住压力和挑战 ,成为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的核心力量 ,APEC必须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 ,机制化成了APEC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亚太地区的崛起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探讨这一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合作的可能成为当今国内外学术界热衷讨论和研究的课题。但是本地区产业分工在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推动下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其发展趋势如何?则较少为人论及。因此,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人们所关注的亚太地区经济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分析南北经济关系的性质和特点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根据当前的国际形势和本国的历史经验,树立了新的安全观,对亚太安全采取了相应的新的方针。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不是军事联盟作为全球和地区安全的政治基础,反对冷战思维,积极同亚太地区各国建立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赞成综合安全观,重视经济安全,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将新安全观运用于同邻国改善关系的实践中,建立了新的安全模式。中国主张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分歧和争端,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安全合作,起了重大的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俄双边关系已经发展到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俄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对两国的经济社会及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持续四个多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仍在蔓延,东亚大部分地区的金融市场都受到冲击,还一度引发了全球股市动荡。这次危机不仅给东南亚各国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也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如下: (一)金融合作已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东南亚地区,连经济基础稳固、外汇储备强大的新加坡和台湾香港地区也受到了波及。亚洲各国充分认识到,一个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不仅受本身经济基础影响,地区因素也非常重要,因此,对地区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1989,(4)
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国际形势明显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两大潮流。亚太地区作为世界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地区,在区域经济合作上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拟就亚太地区发展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19.
1994年,是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取得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各国把发展重点转向国内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之下,不只是次区域经济合作,诸如东盟成长三角区、东北亚黄渤海经济圈、北美及拉美经济合作圈,取得了进展,更为突出的是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有了新发展,其标志是199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茂物会议的顺利举行。亚太经合组织茂物会议,是继1993年11月西雅图会议之后该组织成员领导人第二次非  相似文献   

20.
未来10年中国周边经济安全形势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对话与合作机制化,贸易与投资发展势头迅猛.但是,中国在经济安全领域正面临诸多风险.亚洲国家在国际分工格局中普遍处于弱势地位,发达国家经济颓势正通过货物链影响地区各国经济发展,国际金融风险日益增强,贸易保护主义趋强,非传统安全因素对各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影响不容忽视.新时期,中国构建和谐周边经济安全环境需要有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