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读书     
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快乐;对于不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痛苦。但能够拥抱世界的人一定是喜欢读书的人。  相似文献   

2.
谈学习     
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快乐;对于不喜欢读书的人来说,读书是一种痛苦。但世界永远属于“喜欢读书的人”。你要想拥有世界,再痛苦,你也得去读书。  相似文献   

3.
书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结晶,读书丰富头脑,使人聪慧明智.愿求上进者,均喜欢读书,但怎样读书,是有方法讲究的,方法得当,可事半功倍.鲁迅在这方面有过一系列论述,并提出了一些根本性的指导原则,字句充满着辩证法的方法,对我们很有教益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心萦百草园     
一川 《天津人大》2006,(10):45-45
在中学读书的时候,就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这一课文,我能背得烂熟。从那时,就清楚地知道绍兴周家新台门后有一个百草园。作为鲁迅先生童年“乐园”的百草园,在我的心目中是一块非常神圣的地方。百草园记载的是鲁迅先生对童年甜美的回忆,衬托出先生一颗天真的童心;百草园也承载着先生儿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新知识的追求的天真幼稚和欢乐的心理。我从十几岁就想:能亲自到百草园看一看,玩一玩是莫大的幸福、自豪。  相似文献   

5.
读书使人睿智,读书让人明理,读书提升人的素养。然而,忙碌的现代都市生活,却让很多人花在读书上的时间越来越少。做这个调查时,一位读者感慨说:“读书?我都差点忘记了,我已经有很长时间不读书了。”  相似文献   

6.
最后的鲁迅     
喜欢在夜深人静时阅读鲁迅,贴近他的心跳.倾听他的灵魂在生命最后岁月里的呢喃。  相似文献   

7.
徐立钱 《前沿》2014,(11):205-207
本文从反传统的视角出发,试图反原鲁迅对于诗歌写作的真实态度,探讨其诗歌形式演变透露的信息,并考察鲁迅旧诗与“传统”的关系。本文认为,鲁迅私下里喜欢诗歌写作,但是出于反传统的时代需要,因此不愿意在公开场合为诗歌写作摇旗呐喊。而从具体的诗歌形式上看,鲁迅不愿意发表自己擅长写作的旧诗,却愿意发表自己并不擅长的新诗,并出版散文诗集《野草》,同样表明了反传统的巨大作用。还需要指出的是,即便在私下写作旧诗时,鲁迅继承的也不是“风花雪月”的传统,而是屈原、杜甫这些诗人所创造的“感时忧国”的传统。这充分表明了鲁迅在获取传统时所具备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8.
读书增识,读书益智,读书怡情。每个会读书、喜欢读书的人,对读书都有自己的感受。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谨此奉上数篇关于读书的小品文,以供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9.
正在这个社会,名流往往格外受人关注,比如鲁迅,我们一方面很想知道他的一生真正喜欢的那些人是谁,为何喜欢;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了解他厌恶的那些人是谁,为什么厌恶。鲁迅一生与之决裂的人不少,陈源、顾颉刚、胡适、钱玄同、梁实秋、林语堂都在其列。在这里,我们只说说他与林语堂的关系。大家知道鲁迅与林语堂是当面吵过架的,他们明显的冲突一共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厦门大学任教时,集美学校的校长叶渊请他去演讲。这位叶校长是个保守派,主张学生埋头读书,不要参加什么活动。鲁迅去了以后,校长首先设宴招待。饭后,鲁迅到礼堂向2千名学生讲话,他说:“听说叶校长办学很拘束,学生极不自由,只许  相似文献   

11.
读书,使我知晓了自然之妙美,人间之冷暖,世事之变迁;读书,给我快乐,催我奋进,伴我成长。我喜欢读书。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10,(4):16-19
当前,全民阅读率连年下降,党政干部的阅读状况是否发生了显著变化?阅读是否已不再是求知的重要渠道?本次调查消除了大家的疑虑。在“您是否喜欢读书”的选项中,75.5%的受访者选择“喜欢”或“非常喜欢”,选择“一般”的为18.3%,选择“不喜欢”或“非常不喜欢”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2.8%。可见,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尽管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但绝大多数党政干部从主观意图来说都比较喜欢读书。  相似文献   

13.
人是有差别的,一个人一个样,有的人会读书,却不一定就是人才;有的人不喜欢读书,但干活手很巧……  相似文献   

14.
正作为一名理工男,我与书的结缘,是大学时喜欢上一位爱读书的文科女孩,为了跟她"志同道合",只好不断地读书。从此知道了文科生迥然于理科生的世界,体验到了读书的巨大魅力,也开启了读书的生涯。读着读着,读出了感情,读出了人生,读出了幸福。当年,为了找到与女孩交集的契合点,从她朋友处打听到她喜欢读书时,我就傻眼了。怎么说,理科生的世界就是实验、玩游戏、吃饭、睡觉……所谓的读书即是教科书。心中无半点墨怎敢跟人家唠嗑?想象  相似文献   

15.
从寿镜吾的信谈鲁迅曾于1908年从日本回国寿镜吾,名怀鉴(1849—1930),是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他对鲁迅也很关心。据《鲁迅日记》,他们在1923年还相互通信。可惜,这次通信没能保存下来。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只有《鲁迅日记》上没有记载的寿镜吾给鲁迅的另一封信(原件现存绍兴鲁迅纪念馆)。这封信写于“五月朔日”,信面写着: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设为世界读书日,提倡人们有读书的爱好,让人们培养看书的乐趣。温家宝总理在做客新华网,回答网友提问时就说到:“我们非常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时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  相似文献   

17.
座右铭,是指镌刻在物体上的各自喜欢的格言、警句。因此还派生出诸如桌铭、镜铭等奇特的座右铭。桌铭:少年时代的鲁迅酷爱读书。一次,他上学迟到了几分钟,被老师批评了。他并不因家里有事耽搁而原谅自己,便在课桌角上刻了一“早”字,以此为座右铭,激励自己珍惜  相似文献   

18.
春去秋来,转眼问我求保安公司已经快一年.广,我的很多想法也住潜移默化地发生着转变,对公司、对自己的工作都有了新的认识。工作之余我喜欢读书,《中国保安》杂志是我的必读刊物,从中我可以知道行业的要闻、了解行业里先进保安员的故事。其实,读书就像人需要食物,而读一本好书更像是摄人人体的各种营养,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9.
一个不重视读书,不喜欢读书,不热爱读书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前途的民族,迟早会被时代发展的洪流淘汰出局  相似文献   

20.
喜欢在夜深人静时阅读鲁迅,贴近他的心跳,倾听他的灵魂在生命最后岁月里的呢喃。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的寓所永远地告别了人世,带着悲凉与绝望。因为他眼中所看到的还是污浊与不堪,他对这个世界的期待还远远没有实现。在生命的终极,鲁迅留给世人的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