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改革发展中加快完善兵团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为社会保障制度所具有的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人权和社会权利、促进社会团结与和谐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制度所难以替代的。本文从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入手,对兵团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情况进行了介绍,在剖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不断完善兵团社会保障体系的突破口、重中之重和有利补充,对推进兵团改革进程,加快完善兵团社会保障体系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具体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二者互为基础,互相促进,共生共长。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应解决好保障不足、农民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协调性和保障基金的管理运营以及社会保障的立法滞后等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思考岳军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对于推动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保证社会稳定具有...  相似文献   

4.
李青 《理论建设》2013,(1):82-87
推进城乡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制度"碎片化"、资金运行压力大、管理服务工作不适应需要等问题的挑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完善制度体系,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2012,(18):30-32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安全网"和经济运行的"减震器"。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加速发展,已基本建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6.
完善江西省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亮明  徐健 《求实》2005,(11):54-56
江西社会保障法制建设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步,经过十年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失业保险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在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我省社会保障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完善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建立统筹城乡发展下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公平、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应从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人口医疗保障制度、农村青少年教育保障制度入手,加大农村社会保障的政策扶持体系,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建立合理的保障基金筹措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国要"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取得了飞速进展,充分发挥保障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要加快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其作为社会保险制度的核心作用,让百姓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当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虽然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许多诸如覆盖面小、需要社会保障重点援助的困难群体偏大而社会保障资金却严重短缺的问题和困难,为此,我们需要加快社会保障法制的建设,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和综合性的城市社会救助系统,拓展就业渠道,迅速、全面地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已初步建立起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但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与城市相比还比较薄弱,需进一步完善.逐步完善北京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有序接轨,是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暴露出许多缺点和不足,改革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势在必行.搞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权益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搞好计划生育的客观要求.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与愿望是实现"生(存)有所靠、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养老保险和农村医疗保险三项制度建设是其重点.  相似文献   

12.
郑小明 《求实》2013,(2):58-60
弱势群体是任何国家的社会发展中都客观存在的现象。社会结构的断裂是弱势群体形成的重要制度因素,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价值应当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结构的断裂状况,扩展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社会化程度。以提升社会成员的社会化水平为目标,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促进弱势群体的再社会化,是弥合弱势群体与社会"断裂"的重要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有30多年的历史,将制度运行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我们可以发现巨型国家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增加了制度本身完善与发展的艰巨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改革顺利进行的需要和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更是化解社会矛盾、形成社会共识、优化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因为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经济发展的“稳定器”,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面临着诸多问题及挑战。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筹资渠道;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的活动与过程。社会保障和公民道德建设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社会保障的良性发展能促使人们维护社会道德底线,激发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合理,往往会产生社会不公、道德失范、制度失效等问题,给公民道德建设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应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是人类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稳定社会、促进发展的基本手段。建立和完善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许多理论工作者紧密围绕此项改革的实际,积极展开调查研究,致力理论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指导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实践起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根据南昌市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养老保险问题的现状和形势,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加大养老保险力度的措施。对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完善是保证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社会稳定机制,《决定》第八部分专门强调了做好减员增效、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条件。”其意义十分重大。新中国成立后,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它对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种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社会保险制度,是与计划经济特别是和传统国有企业制度相配套的,其基本特征是把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险同职工就业捆在一起,形成社会保险…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 《先锋》2022,(4):5-8
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面向“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任务,分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明确完善的思路,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正在大力推进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立符合重庆市市情的社会保障战略发展目标及其重要.对于社会保障模式选择和制度设计,可考虑按照"底线公平"的理念,遵循制度设计原则:适度性--成本较低,效益最大;适当性-覆盖面广,促进公平;适用性--机制灵活,持续性强.整合社会保障资源,构建"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形成一个包容性强,机制新,结构合理,不以追求覆盖范围内各类群体福利最大化为目标,而以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的均衡为目标,福利水平适当、体制创新、制度整合、责任共担、财政支出合理、政策完善的制度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