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中法建交的开路者、法国前总理富尔,接受本刊特约记者访问时,回忆了他两次中国之行与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交谈的情景,并对中法建交的意义及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2.
10月14日至16日,在中俄两国建交55周年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中国,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自1996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以来,两国关系在全球范围内节节攀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普京总统访华又取得了哪些新成果呢?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顾关福教授。 《瞭望新闻周刊》:中俄关系经过  相似文献   

3.
周凭 《侨园》2014,(12):12-13
(一)卢浮宫之约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应法中文化艺术中心、法国艺术家协会、尼斯市政府和巴黎卢浮宫等单位邀请,中国著名画家,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东方画院荣誉院长李刚先生赴法国巴黎卢浮宫参加"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中法艺术家‘东西方对话'联展"。画展于2014年10月30日—11月2日在卢浮宫展出。巴黎卢浮宫是世界艺术的最高殿堂。卢浮宫内4000多平米的卡布鲁斯展厅,灯光如昼,金碧辉煌。20多位中法著名艺术家作品,应邀参加本次大规模、高规格的作品联展。  相似文献   

4.
廖元 《瞭望》1984,(20)
尼日尔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赛义尼·孔切是尼中两国友好关系的开拓者。十年前,他在执政后三个月,就派政府代表团访问我国,两国签署了建交公报,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议定。一九七七年九月,他亲自访华,促进了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孔切主席这次重访中国,是在为增进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应韩国总统金泳三的邀请,李鹏总理将于10月31日至11月4日对韩国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这是自中韩1992年建交以来,韩国前总统卢泰愚和现任总统金泳三相继访华之后,我国家领导人首次访问韩国。 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平相处,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他们发展友好关系。冷战后,国际交往中意识形态的因素淡化,经济合作的分量加重,中韩关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建立和发展的。 韩国是中国一海之隔的邻邦,发展中韩双边关系完全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李鹏总理此行的主要目的旨在扩大两国最高领导层的交流、促进和加强两国建交以后发展起来的睦邻友好关系、扩大两国在经济、贸易、工业技术交流等各个领域里的合作和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今年1月27日,是中国与法国建交36周年。时光荏苒,国际形势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法关系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两国领导人的友谊 中法之间的交流与接触极富传统,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最早可追溯到公元17世纪。20世纪20年代,不少中国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早年都曾在法国学习和考察过;中国不少文学家、艺术家也曾到法国汲取过营养。江泽民主席青少年时期就读过许多法国文学作品,对法国文化饶有兴趣;希拉克总统酷爱东方艺术,早在年轻时就开始接触中国的诗歌和…  相似文献   

7.
张毅 《瞭望》1992,(36)
8月24日,中韩两国建交。9月上旬,浦项综合制铁株式会社董事长朴泰俊将率领韩国钢铁工业投资考察团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和访问,成为中韩正式建交后第一位来华访问的韩国重要的大企业家。 早在中韩两国正式外交关系尚未建立,一些韩国大企业对在中国大规模投资尚在迟疑徘徊之时,韩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厂家,也是全世界第三大钢铁公司——浦项综合制铁株式会社,毅然决定投资上亿美元,在中国九十年代对外开放的热点——上海浦东  相似文献   

8.
应韩国总统金大中的邀请,朱镕基总理将在17日至 22日对韩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次访问将对加强中 韩两国的友谊,扩大双方多方面的合作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自中韩 1992年 8月建交以来,两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发展。而推动这种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两国高层领导人频繁的互访。近些年来,中国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胡锦涛等,以及韩国的几任总统卢泰愚、金泳三、金大中都曾分别访问了韩国和中国。特别是现任总统金大中1998年访华时,江泽民主席与他…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新加坡的关系,在短短两个月内向前迈出了三大步;8月中旬,中国总理李鹏访问新加坡,使本来就很好的两国关系更加热了起来;10月上旬,两国宣布正式建交,两国关系进入了新阶段;10月中旬,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访问中国,双边关系更上一层楼。 李光耀这次为期9天的正式友好访问,是他第5次访华,同时又是他作为新加坡总理的最后一次中国  相似文献   

10.
谢荣 《瞭望》2003,(26)
6月24日~27日,俄罗斯 总统普京对英国进行了为 期4天的国事访问。普京的此次英国之行是159年前沙皇尼古拉一世访问英伦三岛以来,俄国家元首首次对大不列颠王国进行国事访问。而且,今年又适逢英俄两国建交450年,因此普京对英国的此次访问受到英国王室和政府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日本首相竹下登于8月25日至31日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这是竹下登去年11月出任日本首相以来的第一次访华,对此次访问,中日两国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据有关人士透露,为了确保这次访问的成功,中日两国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酝酿时间长达半年之久。 竹下登首相这次访华,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10周年之际,受到了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的热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土耳其相距万里。在土耳其成语、谚语和民间故事里,中国是“遥远”的象征。然而,中土友谊却有悠久历史。在中土于一九七一年八月建交后,特别是在土耳其总统凯南·埃夫伦一九八二年冬天访问中国之后,两国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心更贴近了。  相似文献   

13.
希山 《瞭望》1985,(23)
赵紫阳总理带着十亿中国人民对联邦德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抱着增进友谊、加强合作、维护和平的目的,正在对联邦德国进行友好访问。这次访问是在两国关系已结出累累硕果,正出现全面深入发展的新局面的时刻进行的,必将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和联邦德国于一九七二年十月建交以来,经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内,政治、经济、科  相似文献   

14.
王殊 《瞭望》1992,(50)
10月下旬,我率领中德友协代表团应邀访问了德国12天。中德友协是今年两国建交20周年前夕于4月中在北京成立的。这是中德友协成立之后第一个代表团出访德国,看望老朋友,结识新朋友,促进中德两国人民友好并使友协进一步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我来到了阔别多年的波恩,很激动。我在波恩工作过7年,先是新华社的常驻记者,两国建交后又担任使馆的参赞和大使。今年冬天来到莱茵河特别早。两岸山岭上的丛林已是一片片枯黄和枯红,山坡上成片的葡萄园都已收摘干净。莱茵河谷的景色,引起了我很多的  相似文献   

15.
最美中国梦     
<正>2013年6月1日,注定是不平凡的日子。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访问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此访是两国建交39年来中国国家主席第一次访问特多和加勒比地区,在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特两国均处于国家振兴战略机遇期的背景下,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发展与特多以及加勒比地区关系的意愿和决心,将推动中特两国间深厚的友谊转化为合作的动力。作为就任国家元首后首次美洲之行的第一站,在为期两天的访问中,习主席会见了卡莫纳总统、同比塞萨尔总理举行会谈、会见参众议  相似文献   

16.
1992年,是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20周年,在中日关系史上也是很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先后成功地访问了日本,日本的明仁天皇和皇后两陛下也对中国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访问。中日两国高层领导人的互访,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奠定了基础。 为纪念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20周年,总结过去,开拓未来,探讨创造新型中日合作关系的方法与途径,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中德政府之间目前已建立15种对话协商机制,几乎涵盖经贸、法制、人权等所有领域继今年5月德国总统克勒访华后,德国总理默克尔率百余人组成的代表团8月26日深夜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的正式访问。这是她就任德国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今年是中德建交35周年。德国最高领导人年内相继访问中国,表明德国政府对发展同中国关系的重视。访问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德重要战略伙伴关系全面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1,(22)
中国 庆祝中巴建交40周年杨尚昆、李鹏会见巴基斯坦议长 5月21日是中国、巴基斯坦建交40周年。杨尚昆主席、李鹏总理分别会见了巴基斯坦国民议会议长古哈尔·阿尤布·汗,对他率代表团来华访问并参加中巴建交40周年庆祝活动表示热烈欢迎。 邓小平经济改革与发展思想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邓小平经济改革与发展思想学术研讨会,5月21日在成都召开。中共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的4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李鹏总理致电印度总理深切哀悼拉·甘地先生 李鹏总理5月21日致电印度共和国政府总理钱德  相似文献   

19.
丘岳 《侨园》2014,(11):26-28
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习近平主席说,2014年对于中国来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也是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今年可以说是对日工作分量比较重,当然这也是由于日本安倍政府在复活军国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中日关系降至中日建交40年以来的冰点。全国人大以立法形式通过了9月3日为"抗战胜利日"、12月13日为"遇难同胞公祭日"、9月30日为"英烈日"。这三个纪念日的设立,在共和国历史上史无前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吊祭不至,精魂何依"。  相似文献   

20.
四月十七日至二十日,由奥姆·普拉丹大使率领的不丹王国官员代表团和以宫达非副外长为团长的中国官员代表团在北京举行了第一轮边界会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访问我国的第一个不丹官方代表团。首轮会谈本着主权平等,互利互让的精神,在十分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双方对会谈的结果均表满意。这是中不两个邻邦友好关系的新起点。不丹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王国,与我国西藏山水相连。中不两国和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中不两国至今虽未正式建交,但和睦相处,关系良好。一九七一年十月,不丹在加入联合国后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