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洋美悦:在这个世界有两难:一是改变别人,二是改变自己。要求别人很痛苦,那改变自己应该很快乐。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金子:最难打开的是心门,最难走的路是心路,最难过的桥是心桥,最难调整的是心态。世界上最难干的工程是改造人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生产关系的重要调整,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根基,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实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改变不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正最近读书,读到一篇关于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一块墓碑的故事。故事中说,该墓碑上的碑文介绍了一个人胸怀大志、抱负宏伟,年轻时曾经想改变这个世界。可当他逐渐成熟以后,发现自己并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于是他又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他的国家。当他进入老年以后,发现也改变不了国家,最后只能把愿望再一次缩小,计划想改变一下自己的家庭。但是,这样的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行将就木时,他才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可能还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5,(5)
<正>"我不能改变世界,但我可能改变周围局部世界,我不能改变周围所有的人,但我能改变周围的一部分人。"这是邹碧华人生奋斗目标。这个世界为什么要改变,周围的人为什么要改变,改变什么?这个世界有许多无规则无秩序问题,周围的人还有不少不守规则、不守秩序、不守法则。比如有些地方有些单位出现为官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就是不守规则的表现。有些官员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甚至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态度,敷  相似文献   

5.
改革本质上是对法律的改变,即便是改革导致的事物改变也是因为法律的改变而改变,纯粹的事物改变或结构优化不能称为改革,改革的持续过程表现为一种制度变迁。立法,不仅包括新的法律的建立,也包括对既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这种立法行为本身就是对既有的行为规则进行修改或者是优化,因此都是制度变迁,也就是改革。  相似文献   

6.
何自力 《红旗文稿》2013,(2):34-37,1
奥巴马在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中喊出了改变的口号,他推动的改变是什么呢?美国是否在发生改变呢?回顾奥巴马入主白宫以来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况及美国政府的政策走向,从经济体制维度看,可以说,美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发生重大改变,改变的方向是加强国家干预。美国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国家干预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其深层次矛盾所决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正"管"的着力点在于改变人,改变人的态度,改变人的能力;"理"的着力点在于改变事,改变流程,改变不合理的做法。一个老板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有一个业务部门,由一个业务经理主管。这个部门有十几个人,其中有两个人业务做得最好,但是和其他同事关系不太好。关系不好的原因在其他同事看来,是这两个人不合群,而且老抢他们的生意,致使他们的业绩不好。而在这两个人看来,是别人不像他们那样努  相似文献   

8.
人生如豆     
他常说,是当年豆浆铺里老人的一席话,改变了自己的处世观念,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相似文献   

9.
曾凡跃 《求实》2012,(8):29-32
虽然改变世界同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实践观的主旨,但它们所阐释的改变世界的思想维度和语境存在差异:第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侧重于从新旧哲学旨趣的根本区别的角度提出,《德意志意识形态》则侧重于从新哲学形态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角度提出;第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在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中强调改变世界,《德意志意识形态》则从实践的唯物主义自身的问题域中强调"全部问题"都在于改变世界;第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作为纲领性文献所蕴含的改变世界的思想主要是一般思想原则,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改变世界则是其深化和具体化。根据以上差异,有必要就学界长期流行的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一些误读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0.
贾先存 《学习月刊》2012,(17):41-41
文化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人类的精神家园。有人提出,19世纪靠军事改变世界,20世纪靠经济改变世界,21世纪靠文化改变世界。全球化条件下,文化作为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拥有领先世界的先进文化,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真正站在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1.
"书籍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读书可以改变人,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头脑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就要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日常  相似文献   

12.
快乐大叔 《党课》2014,(21):106-107
“科技改变生活”,这是显而易见的;可要说科技改变文学,快乐大叔却觉得难以接受。快乐大叔不否认,网络文学就是科技发展印证在文学创作上的结果,其作品的大量涌现,的确已经改变了文学固有的生产、传播、写作及营销模式,但是,文学观念和文本优劣的标准以及文学自身的秩序并没有改变,而且很难说日新月异的科技到底是改变了文学,还是绑架了文学!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能改变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能改变人。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代计划经济体制,这是人们自觉地改变社会环境的一项重要活动,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传媒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受众消费各种新闻资讯的方式与渠道,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媒市场广告传播的结构与手段。以市场为取向的我国经  相似文献   

15.
早在1978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通过改革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的面貌.改革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须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1986年邓小平同志又指出,“企业下放,政企分开,是经济体制改革,也是政治体制改革.下放总会遇到障碍.现在机构臃肿,有的部委据说有上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术界对毛泽东和我们党为什么会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在理解上出现了很大的分歧。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当时之所以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是在外在压力之下所作的一个被动选择,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当时之所以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是由于这个提法不够准确科学。因此,系统考察毛泽东和我们党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原因,弄清毛泽东和我们党当时在这一问题上的考虑,对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精神实质,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深入发展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女性参政的国内外分析和比较,提出女性参政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指出女性参政只有在改变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局面后,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一、加强依法行政,推进保密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保密法制建设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 从保密工作的性质及其重要性看,保密工作是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人民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使这项重要的管理工作不因分管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对保密工作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就必须使其严格依照法律和制度来进行.因此,依法治密是实行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方面.依法管理与国家秘密有关的一切事务,这既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9.
当代传播正被网络“绑架”网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特别是人类的信息传播模式。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当代传播正在被网络“绑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