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14,(6):55-55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等机构日前发布报告,预测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形势将好于去年,2014年和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望达到3%和3.3%。  相似文献   

2.
经济     
中国对世界经济贡献率将达50%联合国最近在北京发布2009年世界经济报告指出,今年全球经济增幅将达到极低的1%,比2008年的2.5%以及过去四年的3.5%-4%之间的全球增长率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3.
《党课》2013,(2):16-17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日前发布了《世界制造业产出——2012年第三季度统计》报告。报告指出,欧洲、北美的新一轮经济衰退拖累了全球制造业的复苏,2012年第三季度全球制造业同比增长仅为2.2%,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点。报告同时指出,随着欧洲经济的持续衰退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发达国家经历了自2009年以来的第一次工业产出下降。其中,德国下降1.7%,意大利下降6.2%,法国下降1.9%,  相似文献   

4.
蓝芳 《求贤》2014,(12):46-48
近日,国际劳工组织发布了最新全球工资报告《全球工资报告2014/15:工资与收入不平等》。在年关将至的时候,这似乎有些意味深长——这预示着未来一年的时间劳动者工资在宏观上或将处于比较尴尬的情况。全球经济复苏之势虽已逐渐铺开,然而速度颇为缓慢,各国近年来不断通过政策调节流动性,大力刺激投资、消费、出口等,然而工资无法得到增长,由个人消费到扩大内需再到带动的整个经济生态都将会受到影响。报告警告说,如今许多国家出现工资增长停滞,并指出根源在于劳动力市场不平等。所谓破而后立,全球金融危机后或许是改善整体经济生态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5.
报告厅     
正■报告题目: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趋势报告人:洪平凡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报告内容:1.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复苏;2.世界经济增长展望;3.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与风险;4.经济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预测,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8.9%。2012年为9%。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近日在纽约总部发表的《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10.1%,比此前该部门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的9.2%,调高了0.9个百分点。另外这份报告指出,各项指标显示,全球经济将在今明两年分别以3.1%、3.5%的增长率缓慢发展。  相似文献   

7.
世界经济形势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世界经济开始步入复苏期。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2008年全球产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增长2.8%,2009年为-0.6%,2010年全球产出增长率预计为4.8%,达到74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经济世界     
《党课》2013,(6):17-18
世界银行: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预测,201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4%,低于去年6月份报告预测的3%,但略高于2012年2.3%的增速。其中,发达国家2013年经济增长值预计有所下调,从去年6月份的1.9%下凋至1.3%,2014年预计将上升至2.0%;欧元区2013年GDP预计收缩0.1%,N2014年才能回归正增长;发展中国家2013年和2014年的经济增速预计分别为5.5%和5.7%,中国今年经济增速预计为8.4%。  相似文献   

9.
李铁 《新长征》2012,(12):44-4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如何进一步整合开放型经济资源要素,顺应历史潮流和方向,放眼全球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是吉林省作为沿边近海省份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迫切需要,也是加速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1.经济增长率:非同寻常的“8%左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在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世界各大权威机构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悲观,主要经济体将会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人们十分关心中国经济能否顺利达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1.
报告厅     
《北京支部生活》2008,(10):31-31
报告题目:当前全球及我国经济形势报告人: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报告内容:1.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和波动的特点;2.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3.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4.怎样在经济全球化中形成中国企业新优势。  相似文献   

12.
一、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特点 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由各国市场开放带来的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随着全球市场逐步开放,势必会推动商品(包括服务)、信息、技术及生产要素跨境流动的不断增加,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从国家内部扩展延伸到全球,形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0,(4):14-14
联合国经济机构在《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中指出,世界经济将在2010年出现反弹,实现2.4%的增长,但如果各国政府过早停止刺激性支出,经济可能会再度陷入衰退。据统计,全球贸易额在去年创纪录地下降了13%,预计今年将实现5%的“适度增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考察本轮全球经济失衡的特点,发现本轮全球经济失衡与经济增长相伴相生,且这种关系通过了实证检验.基于此,提出了一个解释本轮全球经济失衡的理论框架,认为本轮全球经济失衡产生于全球经济增长动力的耦合机制,而非对称的国际货币体系不仅加深了全球经济失衡,同时也为缓解全球经济失衡提供了手段.由于“收敛悖论”和“特里芬难题”的存在,全球经济失衡存在不可持续风险.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寻求新的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为此,各经济体不仅要加速内部的结构改革,同时还要共同推进全球治理结构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经济活动从国内走向全球,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社会化的过程。在现阶段.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全球经济的市场化,即市场的边界从国界走向全球。现阶段的经济全球化是市场跨国界延伸的动态过程.无论最终能否真正形成统一的全球经济.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参与国理应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经济体的整体复苏,金融危机进入了“后危机时代”,我国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原有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经济面临转型的严峻挑战。在刚刚结束不久的两会上,政府部门和各界代表纷纷强调:2012是转型的一年,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本文从2012(政府工作报告》的新视角,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呼吁多年的经济转型进行了新的解读,从经济结构调整、民生工程建设、企业结构优化、低碳经济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目前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并强调这四个方面要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科学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是大势所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经济全球化遇到一些逆风和回头浪,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我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针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明确提出并全面阐释了"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要在提高制度性话语权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和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我国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打造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世界的经济版图上,有这样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些经济发达、竞争力强的国家大都位于纬度较高、四季分明、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区。特别是北欧五国芬兰、瑞典、丹麦、挪威和冰岛,它们发展经济的先天条件并不好,但经济发展水平在欧洲乃至全球却名列前茅。世界经济论坛200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芬兰、瑞典、丹麦分别位居第二、三、四名,挪威和冰岛分列第12名和第14名。  相似文献   

19.
田伯平 《唯实》2014,(5):45-49
<正>2011年以来欧债危机的出现和蔓延进一步表明了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也证明了以下判断: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是全球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发达国家的虚拟经济泡沫与发展中国家的过度投资泡沫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回归平衡将是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的客观要求和基本趋势。在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全球经济环境和分工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其实质是全球经济的再平衡。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13,(2):63
经济全球化使得全球经济增长越来越复杂,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及格局变化的因素也越来越多。首先,从经济增长的长周期来看,全球经济正处在经济增长长周期中的衰退和调整阶段。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终结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上升趋势。从经济增长的长周期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