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股份公司股东众多,且往往居住地域分散,因此常常不能亲自参加股东会或参加成本太高,为了保护这些股东的权利,表决权代理制便应运而生。它是针对股东不能亲自行使表决权时设计的补救制度。我国公司法虽然也予以认可,但规定过于笼统,不便于操作,有必要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2.
股东表决权信托源于英美法系并体现其法律传统,我国移植该制度必然遭遇理论上的困惑与冲突,但将其加以改造和变通后,这些冲突是可以克服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了表决权信托的实践,但由于无法可依,操作上很不规范.为此,应通过公司法和信托法共同调整表决权信托,对涉及表决权信托效力的书面形式、目的、期限、登记公示以及委托人的撤销权等作出原则性规定,为实践提供行为选择和参考的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实践中,因隐名股东引起的纠纷层出不穷,如何认定隐名股东的资格,立法并没有规定,审判实践中没有统一的标准。隐名股东资格认定应当综合考虑隐名股东的存在类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确定了认定隐名股东的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4.
现实中存在许多这样的情形:合同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合同附有一份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的协议(协议可表现为单独的仲裁协议或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后来因为特殊事由的发生从而变更合同当事人,此时,仲裁协议的效力如何认定?是终止,失效,继续有效或效力待定?本文拟从合同当事人变更的不同类型入手,针对其各自对仲裁协议效力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情事变更原则是当代大陆法系国家债法中极重要的法律原则之一,同时也是最富争议的法律原则之一。该原则是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不可预见的事情的发生(或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情事变更),导致合同的基础动摇或丧失,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有悖于  相似文献   

6.
股东大会的决议是股东大会依照法律和章程规定的程序作出的决定。股东大会的决议分为普通决议和特别决议。不同种类的决议,其需要的表决权数不同。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救济,应以诉讼为基本手段,以申请人和关系人为诉讼当事人。  相似文献   

7.
刘宇 《学理论》2012,(10):111-112
平等民事主体间发生的财产关系纠纷、人身关系纠纷,常常要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解决。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都将获得一个胜诉或败诉的明确结论,而对法官则意味着必须对诉讼争议的事实作出权威的判断。法官的判断取决于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因此,举证责任的分配决定着当事人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36)
公司违反法定程序为股东担保的效力认定已有相应法律规定,《公司法》第16条并非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公司内部决议程序不得约束第三人,认定担保有效是平衡各方利益的最佳选择。公司违反法定程序为股东担保并非当然无效,但债权人明知担保违反法定程序仍接受担保的除外。  相似文献   

9.
胡强 《学理论》2013,(7):107-110
2005年《公司法》第106条首次写入了累积投票的公司董事选举方式,虽仅是依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将之规定为任意性规则,但仍然博得了不少学者专家以及中小股东的热情追捧。然而,仔细观察之,累积投票制这一表决权规则违背了公司股东平等的原则,有背弃"一股一票"原则之嫌。并且,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考察,累积投票制扭曲了股东剩余索取权和投票权重相匹配的原则,将引发不必要的代理成本。此外,该选举制下产生的董事将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可能会导致公司原本最有效率的机构(董事会)成为"异议堂",不利于股东整体福利的最大化。对于外部要约收购市场而言,由于累积投票制的引入,也会产生额外的不确定性和收购成本,从而弱化该市场的效率,导致资源的非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仲裁第三制度就是为了解决多方当事人争议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国际商事纠纷的复杂性更需要一种经济、快捷的解决多方当事人的争议的纠纷解决机制。仲裁第三制度成为一种普遍选择和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劳动争议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在劳动过程中因履行劳动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在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特别是我国要同时完成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传统粗放型经营方式向现代集约型经营方式的转变,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劳动关系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劳动问题日趋突出,集中反映劳动问题和劳动关系“状况”的劳动争议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1992年以来,我省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12.
诉讼当事人是纠纷当事人直接转化或经过技术化处理后转化而来。在常态下,纠纷当事人能够直接转化为诉讼当事人。但在特殊情形下,比如纠纷当事人不符合诉讼当事人资格要件或纠纷当事人的数量超越诉讼空间或格局能够容纳的极限,都会使当事人转化面临阻碍。这就需要进行技术性处理,丰富既有理论、改造当事人制度,使纠纷得到适当且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章彦  张军荣 《学理论》2009,(32):92-93
电子合同的效力包括实体法上的效力和程序法上的证据效力。实体法上的效力受到当事人行为能力是否完全、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合同形式、格式条款和传达错误等的影响;在程序法上,电子合同的证据效力作为当事人争议的核心问题,涉及到电子合同的司法保障,对于其证据效力应区分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两个方面来认定。  相似文献   

14.
余璟 《学理论》2011,(18):89-90
强制收购股权制度是指在公司僵局发生时,由被收购方向法院提出要求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强制收购其股权,或是由一方股东提出要求强制收购其他股东股权的救济方式。它可以使得无心经营公司的股东退出公司,打破股东会或董事会僵持的局面从而化解公司僵局。我国公司法并未对公司僵局下的强制收购股权制度进行规定,结合国内外立法及理论研究现状,对该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构设。  相似文献   

15.
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较为普遍,但载有仲裁条款的合同在转让后,特别是合同权利转让后如果当事人没有明确约定,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在理论以及实践中都存在较大争议.在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土地管理部门对争议的解决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由行政法法官和争议解决专员举行听证和裁决,在穷尽行政救济后,才能进入诉讼程序,对目前我国法院受理的土地纠纷案件居高不下、当事人因土地拆迁问题而大量信访等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式具有较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答: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一审案件的判决和战定不服,依法律规定的程序,要求上级法院重新审理,叫上诉。上诉权是当事人依法享有的一项诉讼权利,任何人不得以任阿借口予以剥夺。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同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和裁定确有错误,依法律规定的程序,提请上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叫抗诉。人民检察院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发现确有错误,依据审判监督程序,提交人民法院重新审理,也叫抗诉。抗诉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一种监督形式。申诉是指诉讼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有关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向人民检察院或法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但是,判决或裁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2)
近年来,我国在创新劳动纠纷调处体制机制、手段、方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调研访谈,梳理分析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纠纷处理机制尚需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树立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理念、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设计、发展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提高调解员能力素质、强化调解协议效力等构建劳动纠纷综合调解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师瑞 《学理论》2012,(35):156-157
发起人在公司成立前以设立公司为目的所签订的发起人协议是合同行为,公司章程是依据法律的规定而签署的,其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股东协议只对发起人具有约束力,而公司章程约束公司及其股东、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公司成立后,股东协议的效力并不因公司章程的设立而终止。在不同的案件诉讼中,应根据股东协议与公司章程具有不同的效力,以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20.
王肃元  巴于茜 《学理论》2009,(20):184-185,276
票据伪造的民事法律后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票据效力、票据权利的效力问题,也涉及到因对票据伪造效力的法律评价,以及所引起的民事权利、义务和责任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善意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衡平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票据行为伪造的民事法律后果,涉及有关票据权利与义务的问题和付款人付款行为和真实签章人的票据义务履行的法律后果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