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业发展及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反思张倩肖朱秋贤从经济发展的起点和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剩余的增加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力量。但在如何利用农业剩余,即工业化道路的选择问题上,世界各国作出了两种基本相反的选择:一种...  相似文献   

2.
一、我省农业已率先进入发展新阶段,以粮食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卖难标志着我省农业已由长期短缺经济逐步转变为剩余经济  以农产品的社会供求状况为标准,我省农业发展可划分为两大阶段。1984年以前是农业短缺经济时期,以1984年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发生的卖粮难为信号,我省农业逐步进入了剩余经济阶段。对我省农业形势的这一基本认识,主要依据四点。其一,我省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跨跃式增长,大大超过了人口的增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稳定达到600亿斤,比1984年翻了一番,每增加100亿斤所用的时…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是相互促进,互相辅助的关系。城镇化能够吸纳农村剩余的劳动力,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资金等的支持,促进其快速发展。而农业现代化的最直接表现是农业产品的剩余,这为城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城镇化对于人口的集聚需求,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担任了城镇化发展的催化剂。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其协调发展的因素。通过建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个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协调度模型,对1997-2012年我国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子系统从不协调走向协调的状态,且两个子系统的协调程度虽然呈现出上升的态势,但是整体的协调程度不高。因此,我们应该在相关制度和政策的辅助下,大力开展规模化经营,在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下,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为城镇化的建设作出贡献。城镇化也应在建设的同时充分引领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为农业现代化输送资金及科技信息。让二者在协调的状态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效用,为我国小康社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农业产业化"双向延展"问题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国栋 《学理论》2009,(6):28-29
山东省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快的省份,其最宝贵的经验是以市场化为导向推动农业发展。但是在市场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难以破解的难题,包括龙头企业竞争力弱、农业剩余低、资本外流、服务缺位和契约关系不稳定等.从理论上看,难题的根源不在于市场化不足,而在于农业社会化水平低.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其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化推动,而必须实行市场化和社会化双向延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部署。河南在"四化同步"发展战略中,最突出的难题是城镇化滞后,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徘徊在城乡间和工农业间,成为"四化同步"发展的瓶颈制约。这一难题"倒逼"河南必须转变发展思路,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将农业剩余人口转移出农业农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加快非农产业向城镇聚集,促进现代工业发展,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充分就业;创新城镇公共服务体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均等的市民权,加快实现市民化。  相似文献   

6.
青岩 《瞭望》1993,(36)
目前,我国约有1.5亿农业劳动力处于绝对剩余和相对剩余状态,人口的过度膨胀和资源的相对不足,引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一年一度的“民工潮”使人们对这种转移的力度和广度有了切肤之感。为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科学对策。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联合举办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讨会,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专家、学者就此展开了认真、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们必须由安于二元现状向积极消除二元转变;由向工业、城市倾斜向城乡协调发展转变;由吸收农业剩余向保护农业转变;由粗放投入(劳动、土地、政策)向集约投入(资本、科技、制度)转变;由追求短期效益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必须坚持依次逐步推进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0)
文章首先对保罗·巴兰和保罗·斯威齐在《垄断资本》中所阐述的经济剩余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之后对比了经济剩余与剩余价值的概念,并分析了经济剩余理论与剩余价值学说在逻辑思路、所提出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以及研究方法上的不同之处,进而提高理论甄别能力,并发现经济剩余理论研究的有益之处,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帮助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入世对经济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比如:国际“贸易战”形式开始由“关税壁垒”转向“技术壁垒”,正促成各类产业与行业协会的建立;部分产品出口增加而部分产品失去关税保护而面临市场紧缩,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开始;国外农产品输入增加,对农业劳动力剩余,造成更大压力;面对更加开放的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本文仅就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 三十多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增长很快,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八三年,农业劳动力由23,700万人增加到45,713人,平均每年增长2%。在农业劳动力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由于工业、交通、水利和住房建设占地,耕地相对减少。若按一九五二年的每个劳动力负担11.6亩播种面积计算,现在要剩余1.56亿农业劳动力。毫无疑问,随着农村  相似文献   

11.
我国12亿多人口中,有9亿在农村,而总数约达4.5亿的农村劳动力中,剩余率约为30%,有的地区达到40%~50%。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果按照古老的劳作方式仍滞留在土地上“修理地球”,势必使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长期维持在较低水平上,尤其是贫困地区,将封闭在贫困圈中,很难摆脱困境。但是,片面地强调将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把城市近郊农村数以万计的农民从耕地上排斥出来。缺少文化 ,没有专业技能是绝大多数农业剩余劳动者的基本现状 ,在劳动力市场中 ,他们处于求职的弱势地位。笔者认为 ,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政府牵头 ,各大型企业资助 ,建立一所“农民技能培训学校” ,免费为“下岗”农民培训 ,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科学技能 ,使他们早日走上新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13.
经济法的实体法既调整公共增量利益关系,又调整私人增量利益关系,因而经济法的程序法包括公益诉讼和私益诉讼两方面的内容。经济法实体权利的可诉讼性则来源于其所确立的权利模式能否有效保障人们的剩余博弈权而使社会不断走向安全、公平、发展的方向。剩余博弈权具体表现为剩余控制权和剩余分配权,是劳动力权力的经济法权利转换模式,它在企业、市场、国家等经济治理机制中具有可诉性。  相似文献   

14.
西方各派企业理论 ,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企业与不确定性的联系。在分析前人理论的基础上 ,文章将企业进一步概括为吸收、消化不确定性的“装置”。剩余控制权是企业“自觉力量”的灵魂 ;而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对应的制度安排则是企业承担不确定性的法宝。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产品市场超常波动透视李应中随着农产品价格放开,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超常波动,特别是近年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步入低水平的供求平衡,略有剩余,市场价格波动表现尤为突出。以粮食为例,1992年粮食增产2.3%,1993年粮食市场价格就回落了25%,19...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入世之后四川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演进和重大变动,必然会使农村劳动力重新配置和加速转移。这一影响过程中将产生长期的就业效应和短期的就业替代效应。虽然未来20年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保持一种平衡的下降势头,但在21世纪初加入WTO过渡期内,要解决已经积累起来的现存农村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必须在目标取向,路径选择,制度安排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策略,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已得到上上下下的普遍重视,但难见成效,说明了我们开的方于不完全对路。比如,开拓农民市场,我们是否问过,农民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他们可用于购买消费品的钱到底有多少?又比如,进行小城镇建设,通过转移农民来富裕农民,应该是治本之策。可是没有足够的产业支撑,小城镇建设会是什么样子呢?那是“城镇泡沫”——有楼无人,有场无市。将农民增收的着力点放在农业的结构调整上,在实际操作上也遇到了新的问题。市场从短缺转向低水平剩余,价位走低,许多农副产品滞销。不少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下的功夫不小,…  相似文献   

18.
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已经三年多了,农村劳力特别是农村青年劳力状况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今年6月上、中旬,我们组织24名团干部分赴城郊、陈巷、关庙、蔡河等四区所属9乡27村,对我县农村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召开有关基层干部座谈会60多次,座谈570多人次;选定100名各种行业的青年填写5种表格,1种答卷,累计600份;收到分组调查报告9份。调查情况表明,农村青年的闲暇时间发生了很大变化,青年劳力剩余的现象比较突出,越来越多的青年劳力从传统的农业中转移出来,走向更加广阔的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治理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一种建立在建构理性基础上的立法完善主义,即通过对国家立法的不断完备化努力来渐进式地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的改进.不完备法律理论揭示了法律由于人类理性的不及性而通常是不完备的现实,并指出在法律高度不完备状态下,需要在监管者和法院之间合理分配剩余立法权与执法权.根据这一理论,我国在尝试不断完备食品安全治理法律体系的同时,更应注重合理设计监管者与法庭之间关于食品安全剩余执法权的分配体系.由于食品安全市场不能同时兼备不完备法律理论下关于法院与监管者之间如何分配剩余立法权和执法权时所需要参照的标准化因素和预期负外部性效应强度两个条件,因此我国食品安全治理只能综合利用监管者与法院这两种力量,实现剩余执法权的二元互动分配.  相似文献   

20.
知识分子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虽然有所发展,但水平还是极其低下的。那时,只有根据性别、年龄和体力的自然分工,还没有社会分工,更没有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劳动者的劳动产品除维持自身生存之外,基本上没有剩余。后来,随着生产力的缓慢发展,渐次出现了膏牧业与农业、手工业与农牧业、商业与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社会大分工。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生产力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