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儒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很早已前就有了文化交流,中国的儒学也大量为日本所接受。因此,我国学术界有人便认为日本之所以能迅速腾飞,主要是儒学起了作用;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也必须重振儒学。究竟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这就需要对中日儒学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2.
2010年5月14-17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先秦儒学基本特征与思想精华"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着主题贡献了自己的研究心得和智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儒学源头--先秦儒学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2日—3日,由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和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06”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国际儒学论坛”从2004年开始,每年一届;本次论坛为第三届,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此次论坛以“儒学与跨文化交流”为主题,旨在为研究和继承以儒家思想为主体  相似文献   

4.
张敏 《台声》1995,(11)
“儒学与21世纪世界和平国际学术研讨会”于9月4日至10日在海南省隆重举行。来自祖国大陆、台湾、香港两岸三地及新加坡、日本的专家学者和热心儒学的企业家近百人与会。海南省人大常委会辛业江副主任和省政协李明天副主席到会祝贺。  相似文献   

5.
《人民论坛》2015,(3):58
综合得分:6.1关注度:6.8活跃度:6.5影响力:5.22014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也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创会30周年、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20周年。从北京到山东,中国孔子基金会、国际儒学联合会举办了一系列的纪念性活动,尤其是9月24日,国际儒学联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对儒学研究与  相似文献   

6.
9月28日,为纪念孔子诞生2557周年,由上海市文庙管理处、上海市伦理学会和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儒学研讨会在上海文庙举行。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本次儒学研讨会的主题是“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与会学者围绕这一主题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气氛十分活跃。与会学者首先对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进行了论证。上海师范大学陈卫平教授认为,要讨论儒学传统的当代价值,首先要弄清楚儒学传统是…  相似文献   

7.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朱熹的诗篇正是山东省泅水县如今弘扬传统文化的写照:一年前,泗水县在尼山圣源书院开设了儒学讲堂,讲授儒学经典,吸引了大批村民。一年后,书院的学者们又走进各村,每月开设两次儒学课,形成了固定的讲课制度。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2018年5月19~20日,由中国实学研究会、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华孔子学会、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共同参与学术指导,中共山西省委党校、中共运城市委市政府、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主办,中共运城市委宣传部承办,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为主题的"新时代儒学创新与发展国际学术论坛"在山西省运城市召开。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民革中央常委、山西省委主委、十一届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张友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纵向地梳理和推演了儒学发展的整个进程,揭示了儒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观点和历史形态,历史地分析了儒学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今天发掘儒学的生命精神,阐扬传统儒学的人文精神,促进儒学的创造性转换,探求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16,(5)
近年来在山东、河南、北京等地推行的乡村儒学实验,通过儒家的孝道和五伦教育,来重建失范的乡村伦理秩序和文化生态。联系现代性理论,从大众儒学,或者生活儒学的角度来观照乡村儒学现象,或可以发现儒学复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当前学术界比较典型的儒学分期有三种,分别为牟宗三的儒学三期说、李泽厚的儒学四期说和成中英的儒学五阶段说。从儒学分期说中可透视出现代新儒学的基本走向:在注重回归传统儒学,从更广更深的层面对传统儒学进行吸收与改造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儒学的视野,对儒学的职责进行重新定位,实现儒学与现代性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现代化的儒学新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季乃礼 《求索》2008,(11):106-108
有关儒学的正统化,学术界基本认为是在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之时。但儒学的正统化与儒学的独尊概念并不一样,儒学的独尊是和罢黜百家分不开的,而儒学的正统化并不排斥其他诸家。儒学的正统化的标志是儒学的主要治国之策被统治者采用。儒学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孝治”,“孝治”之策首次被统治者采纳是在汉惠帝四年,亦即儒学正统化的时期。儒学正统化为儒学独尊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儒学的独尊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儒学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体系。当前,儒学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两大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沃土之中。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交融,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对儒学文化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小敏 《求索》2013,(4):244-246
儒学的复兴,是当代社会思潮中的一支重力量。如何看待和评价儒学的复兴,事关未来文化发展的道路选择。本文从儒学的性质,人类的永恒性需求,及事物发展的规律三个方面,论证了儒学复兴的合理性。而且走向复兴的儒学,已非传统意义上的儒学,它是在吸纳各种新的文化营养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5.
钟华 《人民论坛》2011,(11):184-185
儒学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核心价值体系。当前,儒学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两大基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沃土之中。儒学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交融,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对儒学文化的超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际儒学论坛·2009: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5~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的"国际儒学论坛·2009:儒家的安身立命之道"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大会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150余人,收到论文80多篇.会议主要围绕内圣外王、安身立命以及修养教化等问题展开.并旁涉儒学的一些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儒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根基和土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儒学的超越与创新。正确认识二者的关系,在对儒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到新的途径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黄守红 《求索》2005,(4):117-118,63
儒学对于社会构型的基本设想,有着义理和现实的合理性。儒学的社会作用方式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演变。在现代社会,儒学对于社会构型的具体设想及儒学的社会作用方式必须要应着时代的要求与现实社会的具体情况而实现其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9.
宋代禅僧对儒学的认识,增添了许多新的精致特点,态度逐渐由对立转变为会通。他们不再简单地用佛教理论化解儒学,而是在承认佛教的教化作用与儒学平等的前提下,或是将佛教与儒学的理论进行比较,或是用佛教的教义会通儒学,或是认为佛教和儒学具有同样的社会功能且都可随时教化。宋代禅僧的儒学观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使佛教逐渐走上了中国化、世俗化的发展道路,为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伟  陈寒鸣 《求索》2011,(2):130-132
一部儒学史生动而有力地表明:儒学具有一种能够适应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发展的内在生命力。正是这种内在生命力,使得儒学能够适应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社会生活实际需要。因此,实现儒学的现代化,谋求儒学的现代发展,并使之在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构中发挥作用,其关键在于切实体认儒学固有的内在精神,重振儒学的内在生命力,依掘当代中国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来开辟儒学的发展新路,逐渐形成发展起同当代中国社会现实需要相适应并能反映当代中国广大民众利益意愿的新儒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