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关系的历史状况是有合作有冲突,有结盟有对抗。美国以援华抗日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盟友;以扶蒋反共告终,又与中国人民对立。这是抗战时期中美关系的不幸结局,但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一个大国,对外关系众多,纷繁复杂.但是,中美关系在中国整个对外关系中无疑是最重要的,中国目前对外关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都与美国有关,它对中国的其他外交关系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认清中美关系的发展脉络,对把握中国整个对外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李捷 《党的文献》2002,(5):68-79
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后 ,中美关系并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迅速发展 ,而是在解冻与建交之间长期徘徊 ,其中 ,中国国内局势的状况对中美关系的复杂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 1 96 9— 1 973年上半年 ,毛泽东出于对国家安全和国内政治稳定的考虑 ,积极地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特别是 1 971年“九一三”事件后 ,务实力量逐渐加强 ,这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 973年 7月——— 1 977年 ,由于江青集团极左势力的干扰破坏 ,使中国的内政外交都处于“尘埃未定”的境地。 1 977——— 1 979年 1月 ,邓小平的再次复出 ,成为中国内政外交发生重要转变的基础 ,也为中美关系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中美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1969年至1972年中美关系由缓和最终解冻的原因,是出于两国各自的利益汇合.这里面既有美国主动改善对华关系的原因,也有中国谋求两国关系缓和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美关系是当今中国外交的一大重点。我国在对美关系上向来采取重视、合作、积极沟通的政策。步入21世纪后中美关系遭遇诸多挑战,特朗普当选总统后,更是在贸易等方面制造摩擦,中美关系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我们应当认清中国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积极稳妥处理中美关系,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推动中美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捷 《党的文献》2001,(3):75-83
1988年李登辉执掌台湾以来,台湾因素从局部性因素逐步演变成为阻碍中美关系正常发展的全局性因素.这不但是台湾本身局势变化的结果,也是1989年政治风波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结果.从1989年到1993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邓小平的支持和指导下,稳妥而得体地处理两岸关系和中美关系,比较顺利地渡过了中美关系的危机期,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也有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苏联因素(1969~1979)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中美两国对苏联战略意图的判断、不尽相同的对苏政策取向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两国之间的政策互动,始终是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一、苏联重兵压境(1969~1972年).这促使中国对美政策作出战略性调整,对苏防卫作战成为中国军事战略的重中之重.二、寻求与美合作的战略支点(1973~1976年).中国提出了"一条线"联合抗苏战略构想.但美国继续搞对苏缓和,阻碍了中美关系的顺利发展.三、把握战略契机(1977~1979年).苏联强劲的全球扩张势头,使美国的对苏缓和政策严重受挫,从而强化了中美之间共同的战略利益,为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提供了契机,从而加快建交谈判步伐,最终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相似文献   

8.
中美关系影响中国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方式和程度由于种种原因,中美关系已经平静了一段时间,这期间双方的经贸关系持续较快地扩大,特别是政治关系有了较长时间的基本稳定。这给了我们一个难  相似文献   

9.
(十一)曲折建交——邓小平明确表示,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干干脆脆就是三条:废约、撤军、断交;卡特盘算着:如何既同中国建交,又能“同台湾保持足够的联系”中美两国建交,走过了曲折的路.1972年尼克松访华,承认了“一个中国” 的原则,并承担了最终从台湾撤军的义务,打算在第二届任期的头两年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1973年,中美双方互设联络处,这是改善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步骤,为建立两国间的直接联系,进行了有效的工作,并为中美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打下了基础.正当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时候,双方国内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博识文萃     
江泽民8月15日下午在北戴河接受了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的专访,就中美关系、中国国内问题等回答了他的提问,阐述了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方针政策。 关于中美关系及NMD——中美关系总的来讲是好的。当然,这里面也有风风雨雨,有时多云,有时甚至乌云密布,有时也多云转晴。美国有的人不希望中美友好,总是有些噪音。  相似文献   

11.
金灿荣  刘丹阳 《前线》2021,(1):40-43
无论美国选举结果如何,至少有3个不可能改变:中国越来越强大的发展趋势、美国两党都认为中国是战略竞争对手的认识、美国社会短期内对华态度。拜登胜选后,中美关系的基本结构仍以竞争为主,但政策的可预期性、连贯性和双边关系稳定性将会增加。中美双边对话可能部分恢复,但不可能扭转中美关系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立足自身发展,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以自身实力赢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大体上可以有三种选择:1.放弃对中国的控制和介入,让中国独立发展;2.投入无限制的资源和军队打败中共,从中国驱逐苏联势力;3.给予国民党政府有限援助,帮助蒋介石确立对全中国的统治①。美国政府选择的是第三种,结果卷入了中国内战。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孤立、经济封锁、战略遏制的政策,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把台湾作为牵制中国的一张牌,先后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政策,造成中美关系的长期紧张和尖锐对抗,使台湾成为长期以来妨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顺…  相似文献   

13.
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两党竞选人多围绕美国经济、美国的中东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尽管中美关系和中国话题不是主要着眼点,但中国话题已经进入其中。回顾历史,中美关系向来没有一帆风顺过,问题和干扰始终存在,但基本趋势却一直保持着基本稳定。未来,中美关系总体趋势仍可望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14.
自1936年在陕北结识毛泽东、周恩来后,斯诺便成为中共领袖与美国联系的一条渠道,从而为后来中美关系的改善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本文把斯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前,斯诺凭借《西行漫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通过这部著作的广泛传播使中美关系产生了深刻变化。这本书对美国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15.
谈到中美关系,我们通常的评价是:两国好也好不到哪儿去,坏也坏不到哪儿去,摩擦和合作并存就是正常的中美关系。但是,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美国对华政策趋于务实,中美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合作的领域在扩大,摩擦的方面可以有效控制,合作共赢成为中美关系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宫力 《党的文献》2002,(2):67-78
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之后,中共中央对中美最高级会谈的结果进行了评估,把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任务提上了议事日程.为加快推进中美关系正常化,毛泽东提出了"一条线"的战略构想.邓小平坚持中美建交三项基本条件的坚定立场,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美国政府指望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作出较大让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美建交谈判的最后协议是中美双方互谅互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中美关系的大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以来,发展中的中美关系越来越具有四大经常性特征:其一,中美关系从来都不是一对轻松的双边关系,一直以来双方都倾注以极大的注意力。中美关系一直都是在动荡中求稳定,在颠簸中前进的。其二,中美关系是一对特殊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广泛而深远,同时彼此又存在一些深层次的分歧。其三,中美关系不仅是政府之间的关系,还是两个民族国家之间  相似文献   

18.
布什连任美国总统,表明布什将继续推行其上一任期确立的全球战略和外交安全政策,但又会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作出适当调整。布什在新的任期内将继续寻求与中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把中国定位为非敌非友国家,同时仍将中国视作“潜在的挑战对手”。因此,该任布什政府对华政策基本走向,应当是与上一任期既有延续又有调整,总体上延续,局部调整,战略上延续,策略上调整;“接触加防范”,“合作加遏制”以试图把中国纳入美国所期望的国际体系的对华政策不会发生根本转变。尽管中美关系中还存在包括台湾问题在内的不利因素,但美国两党在对华关系上已初步达成共识,中美关系已呈相对稳定与成熟趋势,新世纪之初的中美关系在回归稳定轨道的基础上将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瞻 《党的文献》2003,(4):59-62
技术转让问题是 2 0世纪 80年代中美之间牵涉到政治、军事和经济各方面的敏感问题。邓小平在考虑和处理中美关系的整个历程中 ,一直都十分关注中国如何从美国取得更有利的技术转让的条件 ,以加速中国的经济和军事现代化。邓小平把中美技术转让问题作为“从政治角度来衡量相互关系的标准” ,推进了美国对中国的技术转让 ,促进了中美双方双边技术贸易的发展 ,并对中美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关系史中,中美关系一直是足以直接影响世界格局的重要篇章。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曲折历程中,以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的《中美建交公报》和1982年的《中美"八·一七"公报》的出台最为引人注目,这三份公报浓墨重彩地构筑了中美关系的基石,而它们相继出台的经过,也生动地见证了中美关系从解冻到逐步发展的清晰足迹。今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