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彻底的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外敌侵略的屈辱历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道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力量。■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之所以能够唤醒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一场事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国有句古老的格言——“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毒品侵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的毒品侵略孟悌清自从1840年英帝国主义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效尤,致使中国大地“狼烟四起”,民不聊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到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在对中国实行军事侵略的同时,又利用鸦片进行经济侵...  相似文献   

3.
武斯 《前线》1960,(12)
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侵略、战爭政策沒有也不可能改变。美帝国主义破坏首脑会議以来所进行的备战活动和侵略阴謀,进一步証明了和揭穿了它所玩弄的假和緩、真备战,假和平,真侵略的两面手法。在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东風压倒西風的情况下,美帝国主义力图用“和平”和“願意談判”的伪装。来掩盖它继續进行扩軍备战和侵略的政策。现代修正主义者散布帝国主义的本性及其政策已經  相似文献   

4.
齐齐哈尔人民自古以来就具有勤劳勇敢、爱国爱家乡的优良传统。对于民族压迫,特别是外国的侵略,齐齐哈尔各族人民都能联合起来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在齐齐哈尔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史中,尤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斗争最艰苦、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也最能体现齐齐哈尔人民的爱国精神。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蓄谋已久。1915年日本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H十一条”,齐齐哈尔人民成立了“爱国储金团”.开展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同年6月,广大青年学失、工人、市民举行厉日游行示威,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抵制日发…  相似文献   

5.
从 18 4 0年鸦片战争开始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了长达 10 0多年的野蛮侵略 ,其中 ,日本帝国主义是最凶恶的侵略者之一。特别是从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 ,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长达 14年的侵华战争 ,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累累罪行。本文所提或许只是日本侵华罪行的万分之一 ,但由此亦可见其凶残狠毒之一斑 !穷凶极恶的军事侵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妄图独占中国是蓄谋已久的。自 186 8年明治维新开始 ,日本就确立了以侵占中国东北、征服全中国、称霸亚洲为目标的大陆政策。在此后的 70多年里 ,日本帝国主义先后…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以文化发达和富有而著称的国家 ,古往今来 ,中华民族都为自己灿烂的文化引以为豪。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 ,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的独立的一支延绵了几千年 ,过去和现在都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抗战时期上海文化只不过是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一小朵浪花 ,但她却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瞬间和特殊的历史环境下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体现中华民族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历史画卷。其意义、其影响都是深刻的。当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 ,全民族凝聚成一股力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进行殊死搏战时 ,文化显示的作用和力量是难以…  相似文献   

7.
日本帝国主义把向境外移民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基于强化其殖民统治,推行所谓“皇民化”,“建立大东亚新秩序”,实行其侵略图谋的一个重要步骤。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侵略,特别是从移民入侵开始到掀起移民狂潮,充分暴露其实行殖民统治的罪恶目的,进一步向世人昭示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进行侵略、扩张的野心蓄谋已久。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芦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爆发时,在国内存在着人民、国民党和汉奸三种力量。人民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是人民力量的政治代表和领导者。国民党的主体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蒋介石集团,它依附于英美,与人民有矛  相似文献   

9.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作出的正确选择。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一步地由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压迫,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各种政治力量都曾经在中国这个大舞台上表演过。许多仁人志士不断地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然而,道路总是走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  相似文献   

10.
赖生亮 《前线》2011,(6):16-17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他们在东北地区推行殖民地化统治的同时,利用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主义,把侵略魔爪一步步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1.
副标题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报告。作者王良。这是一部较简明的日本侵华史 ,起于 186 8年的“明治维新”,迄于 194 5年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者的目的 ,在于叙述自“明治维新”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后 ,是如何一步步对中国进行侵略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同时 ,作者之所以要“立此存照”,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史实公诸于世 ,是感于日本至今仍存在着一种复活军国主义的倾向。作者在引言中列举了如下事实 :1982年 ,日本文部省修改教科书 ,把日本“侵略”中国改为日军“进入”中国 ,为侵华战争翻案 ;1986年 ,日本文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史应该从一八四○年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鸦片战争算起,到一九四九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共一百一十年,包括整个民主革命的全过程。这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又是中国人民奋起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侵略和压迫,  相似文献   

13.
任白戈轶事     
任白戈轶事刘天顺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青年特别是广大的青年学生,爱国热情高涨,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十分愤慨。四川省留日学生吴泽举,于1936年7月20日,为抗议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伏轨自杀,四川留日同学为吴泽举举行追悼,任白戈与姚阿非共撰...  相似文献   

14.
《党史文苑》2014,(7):30-30
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的“大革命”。这场革命的宗旨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列强,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宰割中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是通过中国的封建军阀来间接地统治中国的。中国的军阀,当时以北洋军阀为主,因此,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目标的大革命是一场民族民主的大革命。  相似文献   

15.
“救亡存断指” 辛亥革命前,徐特立在长沙的几所中小学任教。那时候,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正变本加厉,日甚一日。洋人欺侮中国人,几乎无所不至;特别是那些跟在帝国主义的大炮后面跑到中国来的传教士,深入中国内地,为非作歹,无法无天,激起了各地人民的愤恨和反对。清政府惧外媚外,事事屈从帝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强大、最持久也是结果最圆满的。它有如下四个特点: 它是以整个民族觉醒为前提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列强侵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伤害最大最深。日本帝国主义首先征服中国、继而征服世界的狂妄野心由来已久。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  相似文献   

17.
梁柱 《红旗文稿》2012,(18):13-14
在近代,世界上大大小小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都直接或间接地侵略、欺凌过中国,它们通过船坚炮利、无情地屠杀和肆无忌惮地掠夺,降服了已经日益式微的中国封建统治者,并把它们驯养成为自己的代理人。这是近代中国日益陷入贫穷、落后的总根源。毫无疑义,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是近代中国最主要的敌人,如果不反对和打倒帝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旨在灭亡中国的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陷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之中。要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光靠中国自己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在坚持自力胜敌的基础上,积极地争取国际援助才能打败日本侵略者。 一、积极争取国际援助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全国愤慨,举世震惊,日本帝国主义极力掩盖其侵略中国的事实,称之为地方性事件。国际联盟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派出以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调查团来中国调查事变的真象。日本军警宪特对调查团住地严密监视,极力阻挠中国人与之接触,以掩盖其侵略罪行。奉天城内阴云密布、杀气腾腾。但有一位医学专家,怀着强烈的爱国之心,置生死于度外,奔走联络仁人志士,搜集调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罪证,并整理成卷,译成英文,交送国联调查团。此人就是著名爱国人士刘同伦。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究其原因,除了蒋介石认为“中国武器不如人”、“抗日三天就亡国”和“依赖国联公理裁决”外,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攘外必先安内”.这里的“攘外”即是对日军的侵略妥协退让;“安内”则是压迫各异己力量和民众的抗日运动,“围剿”苏维埃红军,而“剿共”被当作抗日的前提.“攘外必先安内”作为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理论依据,从提出到确立,有个过程.早在1927年春,蒋介石与日本天皇互派心腹密谋,达成默契:蒋介石反共,日本支持蒋统治长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