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审判公开是看得见的正义,公众积极参与庭审旁听对推动审判公开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基层法院在当事人参加诉讼、社会公众参与旁听审判这种传统途径下的审判公开实施效果有限,究其原因,制约审判公开实施效果有制度方面、社会公众心理认知方面及法院自身方面等因素。为此,应建立和完善庭审旁听关联制度、完善信息公告系统、扩大庭审旁听的便民措施、将庭审旁听人数纳入阳光司法考核体系,这样,才能使庭审旁听制度更加完善,并加快司法公开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审判旁听制度是审判公开制度的具体体现之一,在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中,社会群众、新闻媒体和特定群体参与旁听,不但可以加强司法监督,规范审判人员的审判行为,提高司法公正的质量,而且能够起到具体生动的普法教育的作用。为确保审判旁听制度功能的充分实现,人民法院应不断加强旁听场所建设和拓展庭审事项信息公开渠道。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公开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庭审的过程也是体现司法公平与正义的重要环节。从最初通过电视等媒体对庭审过程进行报道,到互联网时代中通过网络对的庭审活动进行直播,再到“自媒体”兴起后庭审活动的微博直播与互动,我国法院的审判工作透明化程度日益提高;司法公开的含义远大于庭审直播;为进一步促进司法公开与公正,包括庭审在内的法院工作的公开,需要在合法、合理地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4.
审判公开是我国司法审判的一项基本原则。但是,在审判实践中,这一原则并没有得到严格的贯彻落实。我国目前的审判活动带有明显的神秘化倾向。其具体表现是:自由旁听制度面临困境,公民和新闻媒体的自由旁听权利受到多重限制;认证过程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法官的心证不够公开;判决理由普遍缺失,判决在实质上依然是不公开的;审判行政化现象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基于对法律和司法实践认同的基础上产生的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司法对公众的权威力。微博直播庭审作为微博传播与司法机关庭审工作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具有司法公开、司法参与、社会监督和法治教育的功能,也正是这些功能使得微博直播庭审具有了司法公信力构建的特性。微博直播庭审从心理认同、制度实践、价值目标、司法主体、文化环境等多个维度,树立法律信仰,落实司法公开,实现司法公正,提高法官素质,传播法治文化。从而实现对司法公信力的多维构建。  相似文献   

6.
军事司法民主,是指独立的军事司法机关所进行的适度反映民意的司法活动必须通过体现民主精神的程序进行。军事司法民主具有与国家司法民主相统一、具备现代司法民主的基本内涵和党的领导是加强军事司法民主建设的根本保证的特点。军事司法民主以军事审判独立为基础,军人有权通过有效的途经参与军事司法和有效地监督军事司法,其基本内涵包括:军事司法程序的公开和军事司法程序公开的延伸:听证公开。在我国军事司法民主实践中的表现是:军事审判公开原则的内容和贯彻落实;对军队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的保障;军人陪审员制度建设的完善;军事法庭庭审中被告人最后陈述程序的贯彻以及军人监督员制度的建立。加强我国军事司法民主建设,对于完善军事司法理论、健全军事司法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监督司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国司法既应坚持法院依法独立审判,也应受到媒体监督。我国媒体时司法监督的作用是积极的。在保护公民基本权利、监督法院依法公平审判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因媒体监督权的不当行使一定程度上给法院独立审判带来消极的影响。建议加强媒体监督立法,强化司法公开,树立司法权威,以促进媒体监督对法院独立审判的正面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元元案和许霆案都是针对银行自动取款机实施的犯罪,法院审判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反映出我国地方法院对待同类案件的审判存在严重的司法失衡。解决司法失衡问题需要完善立法,提高非法律规制手段的地位,提高司法人员的执法素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9.
审判公开是宪法的原则,也是法律的特性所决定.各级法院开始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公民终于有了自由旁听案件审理的权利.公开审判使法院的办事效率、办案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随着各级法院公开审判制度的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对判决书的制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民事调解制度虽然存在于民事诉讼过程中,但属于非讼程序。私权自治、审判效益和司法文明的要求,促使民事诉讼契约化。民事调解协议本质上是一种诉讼契约,法院承担公证的角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我国民事调解程序:单独设置调解机构和调解主持法官;合理设置调解员选任程序、回避程序和参加庭审程序;采用签字生效制度;合理界定达成调解协议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刑事一审庭审方式改革,应当确立独立、超脱、中立、明辨、处断的法官形象;确立关键证人到庭作证制度,建立交叉询问程序;确立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积极探索刑事一审案件的繁简分流,切实提高诉讼效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同时还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当一个案件通过媒体进入民众视野后,大部分民众对案件的关注,更多地是建立在已有的先见之上,而不管法律下的事实认定。由此,舆情给法官审判案件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言论自由和舆论监督下,面对舆情,法官应当根据预期受众、社会共识度和社会效果,或侧重详尽事实、或加强说理论证,有选择地完善判决书,法院应当从舆情规律的把握出发,采取分阶段引导舆情和建立舆情危机应对机制等措施,帮助法官直面舆情、积极减压。  相似文献   

13.
对抗制庭审方式的确立和运作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与之相配合,而我国的侦控、侦审关系基本停留在公、检、法三机关流水作业的线性结构上。我们有必要在反思我国侦控体制和侦审关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以侦控、侦审关系的一般原理为依据,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对侦控体制和侦审关系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民事诉讼程序正当化机制的转变过程中 ,对传统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造应当从诉讼程序和司法管理体制两个方面来进行。但当前法院系统的改革举措在这两个方面并没有很好的协调。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注意力转移到诉讼程序本身 ,探寻一种既能赋予纠纷处理结果正当性 ,又能限制法官恣意的程序展开机制。为此 ,就需要充实庭审过程 ,保障当事人对实体审理对象的决定权 ,落实庭审程序的基本程序保障 ,确立裁判形成过程的公开展示制度。  相似文献   

15.
探索审判管理新模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是审判管理改革的先决条件。审判管理观念的转变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 :管理目标从单一走向双重 ;管理理念从权力本位走向法官本位 ;管理模式从行政走向审判 ;管理权运作从纵向走向模式 ;监督机制从外部走向内部结合。审判管理新模式的内容体现在建立七项机制 ,即 :落实公开审判 ;还权于合议庭 ;实施分权制约 ;全面质量管理 ;审判民主化科学化 ;培养高素质法官 ;完善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审判仪式化问题不仅来源于案卷移送制度造成的法官预断或后断,而且源于法庭对案卷笔录的不规范采纳上。因此,若要还原审判的实质功能,让当庭审判成为形成裁判结论的真正途径,一方面要建立有庭前准备程序的起诉状一本主义制度,形式上克服法官对案件的预断,另一方面要在刑事证据问题上采行严格证明法则,克服法官对案卷笔录证据能力的天然推定和证明力的优先接受。  相似文献   

17.
审判公开作为一项制度已经确立,但作为一项制度实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审判公开的价值考量,不仅要尊重国际惯例.保护公民的公开、公正审判权,还应做好利益平衡,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我国应推进和完善审判公开:建立审判公开的救济程序;从诉讼成本与效率考量推进多层次审判公开,区别对待不同类型案件及当事人,明确审判公开的技术标准等。  相似文献   

18.
检察院民事审判监督制度是检察权在监督法院民事案件审判工作中的制度性体现,综合体现了法院、检察院、当事人三者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本文在进行制度性研究的同时,重点以法院工作的视角,从实践出发探讨了检察院民事审判监督制度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的保释制度是指对被羁押待侦查或审判的人提供担保,保证按照指定的日期出庭,并履行必要的手续后予以释放的制度。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的一种,是国家警察权和司法权的体现。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更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