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香港政府对慈善组织的监管轻门槛重运行,保障公民的结社自由与慈善自愿的权利;税收优惠复查制度保障慈善宗旨的纯洁性;对善款募捐、服务表现严格监管,保障慈善活动的透明度和问责性,但目前香港慈善监管法治机制在透明度和问责性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合香港经验及其慈善组织立法改革动向,内地慈善组织监管机制需要降低门槛,明确监管重点,妥善处理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希望其担负起促进第三次分配,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职能,然而我国慈善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有待提升,尤其是《慈善法》的效能并未得到有效激发。在诸多因素中,慈善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权划分直接影响着慈善事业的发展。通过对中央和省级层面的调研发现当前慈善行政管理分为三种模式。整体上都面临着社会组织与慈善事业发展目标冲突,专业监管与组织能力不足,碎片化管理与协调成本过高等问题。研究认为将慈善和社会组织两块业务纳入民政系统同一职能部门是当前优化慈善行政管理体制的可行方案,可以有效解决部门目标不一致、沟通成本过高和编制约束问题。长期来看,应该在理顺社会组织登记职能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独立、上下对应的专门慈善行政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3.
公信力是慈善组织存在的合法性基础,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影响慈善捐赠和慈善形象的重要因素,关系着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慈善文化的弘扬和社会建设的有序推进.当前,应该加强慈善立法,建立与完善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第三方评估机制和慈善监管体系,加强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化解我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危机,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陶瑶 《群众》2014,(8):85-86
"慈善"一词起源于拉丁语"Caritas",原意为"关照",即不问物质回报而给予有需要的人群帮助与资助。慈善对于推进社会福利进步,构建健康有序、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有着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国的慈善事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已从幕后走向台前,如在汶川、玉树等地灾后重建过程中,各类慈善组织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监督体制的不健全,我国慈善事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对自身的公信力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通过研究西方国家慈善组织的外部监督机制,探讨建立中国慈善事业的监督模式,对于当下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宁夏政报》2015,(1):11-14
<正>国发[2014]6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兴起,以慈善组织为代表的各类慈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社会慈善意识明显增强,各类慈善活动积极踊跃,在灾害救助、贫困救济、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扶老助残和其他公益事业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慈善事业依然存在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监督管理措施不够完善、慈善活动不够规范、社会氛围不够浓厚、与社会救助工作衔  相似文献   

6.
身影     
杨澜:提议设立全国性慈善公益日作为政协委员,慈善事业是杨澜在本届政协会议上最为关注的问题。她认为目前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因此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势在必行。针对这一问题,杨澜此次在会上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降低公益慈善组织的准入门槛;第二,大幅度提高对公益慈善捐赠的免税额度;第三,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平、公正的公共监督机制;第四,设立全国性的公益慈善日;第五,大力促进和支持公益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与协作。  相似文献   

7.
正在香港人的观念中,拥有足够的财富并不代表成功,社会奉献和社会责任感是衡量成功的重要标准。因此,不少富豪用在慈善事业上的精力比用在企业上还多,推动了香港慈善业的发展。香港市民被称为"世界最慷慨的慈善人口之一"。在香港,慈善不仅是一项公益活动,更是一项薪火相传的事业。捐赠助人理念深入人心。近日,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香港年轻人参与过公益活动,数以千计的慈善组织和团体尽心竭力扶危济困。有学者认为,慈善事业和机构在香港已经成为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无疑,慈善已经俨然成为香港的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8.
张娅茜 《求索》2010,(3):127-129
慈善事业被视为缩小贫富差距的“第三次分配”,作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善事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尽管我国慈善事业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推进有所发展,但由于现行慈善法制环境的薄弱导致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总体滞后。通过对我国现行慈善事业法制环境及其困境的分析,我们认为,加强慈善法律意识培养、理顺政府与慈善关系、建立健全慈善奖惩机制等途径,可以优化我国慈善事业法制环境,促进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2012年,高达64%的港人曾做出慈善捐款。香港社会的慈善氛围不是突然形成的。经济的先发优势,"仁者爱仁"、"乐善好施"的中国传统观念,西方慈善捐助的机制的引导,香港慈善事业发展得早且远。北京的经济发展能力近些年来一直位于内地城市之首,慈善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需要动员广泛的力量来曾做远。直位了长  相似文献   

10.
案由:慈善事业促进法旨在是通过规范慈善组织的设立、管理以及规范有关社会捐献及其资金管理、救助、监督等方面的关系,从而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在我国,政府举办的社会救助和公共福利与民间慈善组织所从事的慈善事业都对济贫解困、缓解社会危机、促进社会和谐发  相似文献   

11.
正《慈善法》的出台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的慈善事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对于我国那些长期从事慈善事业的社会组织,《慈善法》的出台会带来什么变化,他们到底是怎么看待《慈善法》的呢?为此,本刊特地采访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壹基金等几家社会组织的相关负责人。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首先,《慈善法》确定了社会组织参与重大灾害救援的责任和权利。第一次在国家法律中对社会  相似文献   

12.
关于我国慈善事业社区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丽敏 《前沿》2007,(1):201-204
慈善事业社区化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向之一,是指由社区提供慈善事业服务;将慈善事业的发展建立在社区建设的基础上;使社区成为整合慈善资源和慈善服务的基层组织。社区化发展趋向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慈善组织的“民间非营利性”特征,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从现实层面看,我国慈善事业在社区化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境,主要表现在社区慈善意识不高、慈善组织发展不规范、慈善事业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等方面。为此,需从此三方面对我国慈善事业的社区化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李欣 《中国民政》2022,(12):42-43
<正>当前,伴随着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慈善组织的数量越来越多。截至2021年11月底,我国已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90多万家,认定慈善组织近10000家。如何规范这些慈善组织的档案工作,充分发挥档案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支撑性作用,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政》2014,(1):58-58
<正>近年来,江苏省主动适应慈善事业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慈善组织发展迅速,基层慈善服务组织全面覆盖,社会捐赠和救助数额大幅攀升,慈善监管能力全面加强,初步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机制和模式。这是江苏省慈善大会传递出的信号。2013年12月26日,江苏省慈善大会在南京召开。副省长许津荣、省政府副秘书长徐国柱、省慈善总会会长俞兴德、民政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慈善存在价值层面的一致性,这不仅使宗教慈善组织成为历史上慈善活动主要的担纲者之一,而且使其对于当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然而,由于宗教慈善组织身份的二重性、政府对于宗教意识形态化的管理以及公众对于宗教组织的认知偏见,宗教慈善组织在我国慈善事业恢复和发展的进程中面临诸多困境,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加强宗教慈善组织自身社会身份的建构,建立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关系以及推进慈善活动专业化发展,则是我国宗教慈善组织走出困境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慈善事业飞速发展,第三次分配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慈善事业在促进全体人民物质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我国慈善事业的变化与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慈善组织的数量与规模明显提升。慈善组织不仅是动员公众捐赠的主体,而且是实施慈善项目的主体,慈善组织的活力与能力直接关系到慈善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国慈善组织有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慈善意识是现代社会人格塑造的重要元素,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实践来看,我国公众慈善意识淡薄已成为制约当前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瓶颈。影响我国公众慈善意识的要素包括传统的伦理观、扭曲的财富观、公共价值认同的缺失、法规政策的不完善、慈善组织的不透明和政府角色定位不当等。亟需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系统的应对策略,才能不断增强公众的慈善意识,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3月20日,《法制日报》刊登蒲晓磊文章《慈善法构建我国慈善领域基本制度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该文指出,随着慈善事业快速发展,慈善领域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慈善组织内部治理尚不健全、运作不尽规范,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全社会慈善氛围还  相似文献   

19.
美国慈善捐赠的外部监督机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慈善捐赠监督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建立了法治框架下的外部管理监督机制,其要点是:信息公开、运作透明;政府监管与公众监督并重的双向度监督;健全的司法监督体系.外部监督与内部治理相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慈善组织公益宗旨,保证科学的运作程序.中国慈善事业应适当借鉴美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李实 《理论月刊》2008,(8):126-127
慈善是中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慈善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慈善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本质要求。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对慈善事业的统筹规划、政策法规、监督管理等职能。使慈善事业在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