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3 毫秒
1.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重温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吸取教训、把握现实、走向未来。一、甲午战争概况甲午战争1894年7月25日爆发,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历时将近9个月。它是一场因日本人为了争夺朝鲜半岛的控制权、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而对中国发起的侵略战争。在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中,甲午战争是失败最惨重、影响最深远、后果最严重、教训最深刻的一次。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两场大规模战争。从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到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中国国民的国家意识逐渐觉醒,民族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之上中国人民还选择了一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的发展道路。这些成为中国从甲午之败到抗战之胜的关键转变。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因落后而挨打的历史,封建王国的梭标弓箭自然难敌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但有些情况并非如此,比如中日甲午战争,就难以称得上落后挨先进的打,而可说是先进挨了落后的打。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既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发展道路的核心理念,通过系统和深入地阐述分析,使世人理解中国人民追求富裕、和平的价值观,了解中国与世界各国共赢的发展方向,以促进世界发展。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的第一阶段战争主要是在朝鲜半岛及黄海北部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会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平壤会战是近代以来清日两国陆军正规部队首次大规模交战,以清军的败退而告终,使战火烧至中国境内。黄海海战是甲午战争的转折点。此后,清政府开始实行避战保船政策,致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军手中。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走向了富强和文明,而且为推进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世界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改革开放探索了东方社会发展道路,丰富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选择;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践行并丰富了世界历史理论,为人类经济社会文化交往的深度拓展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中国的改革开放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人类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唐丽云 《传承》2008,(6):82-83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西南大门,广西逐渐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广西知识分子的开始觉醒,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他们支持维新变,批评时政,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是广西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的发端。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70年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多国政要、学者认为,新中国70年的发展对中国人民有利也使世界人民受益;新中国70年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世界意义;而新中国70年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以及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西南大门,广西逐渐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广西知识分子的开始觉醒,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他们支持维新变,批评时政,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是广西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的发端.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通过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把中国从灾难中引上社会主义建设的快车道;通过提出正确处理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的准则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上健康发展道路;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为基点推动世界社会主义的振兴。当代社会主义和邓小平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1.
曾龙 《统一论坛》2014,(2):66-68
公元1894年,是清光绪二十年,中国干支纪年里的甲午年。在这一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署而告终。日本凭借巨额的战争赔款和殖民掠夺,全面走向军国主义道路。清政府中兴梦碎、积重难返,泱泱中华就此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痛失宝岛台湾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相似文献   

12.
《春秋》1996,(5)
1895年初,北洋海军在威海卫军港全军覆没,使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这不仅在中国海军史上添上了悲壮的一页,也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忧愤与沉思。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并精心策划的一场以海军制胜的侵华战争。日本在战前就组建了战时大本营,制定了三条作战方针:“第一,若海战获胜,夺得制海权,陆军长驱直入,进攻北京;第二,如海战胜败未决,则陆军进攻平壤,海军则持朝鲜海峡的制海权;第三,若日本舰队大败,  相似文献   

13.
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上都带有近代意义的反侵略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是空前的,对中国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变也是深刻的,所谓痛苦的升华与认识的深化常常同步。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首当其冲,他耳中梦中,看到的是“海水沸腾”,听到的是“炮声隆隆”,强有力地改变着他对世界的看法和思维方式。甲午战争后康有为世界观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社会思想结构的震荡与重组,它至少包括三个思想层次,即时代变革意识、世界竞争意识和民族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14.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四项基本原则的第一条。我们所以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仅是出于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而且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使中国获得了独立和解放,使中国人民永远摆脱了被侵略、受屈辱的地位;是因为只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有可能使我们国家列下个世纪的中叶,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水平接近世界最发达国家的,第一流繁荣富强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历史和现实都说明,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反映了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把握人类历史趋势,顺应世界运行模式、世界格局大势、世界多样性共存规律,依据世界发展新理念、新动力、目的等需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共享等新思想、新理念,在赢得世界共识和尊重、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同时,蕴含着深刻的世界逻辑。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开创的世界市场为经济全球化铺平了道路,而全球化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奠定了基础。尽管全球化并没有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走向趋同或者相互同化,但是非制度性交融却是较为普遍的。资本不会因全球化摆脱与生俱来的异化性质,全球化进程把资本统治危机放大到极限,对世界资本主义形成巨大的威胁。社会主义正是消除危机、解除威胁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反映了时代特点,顺应了世界政治发展的潮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始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有丰富而科学的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与挑战,需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断创新。中国人民坚持中国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也为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道路样本。  相似文献   

19.
从唯物史观视角来看,实现人的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探索实践的终极目标。在民族区域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资本与理性合力揭开了人类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序幕,使人类步入资本逻辑主导的现代社会。但随着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愈发囿于资本逻辑的内生性矛盾,并已达到其世界历史效能的极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作为人类现代化探索实践的最新成果,开创了人类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全新模式,在主体、动力、价值和目标方面为全球现代化实践作出了新的历史贡献。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资本逻辑主导现代化模式的垄断地位,使人的社会性、历史性和实践性等现代化属性不断向纵深延展,为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奠定新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党领导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道路。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党领导人民实现了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任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时间和空间维度。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时间维度上形成环环相扣、节节相连的历史演进,时间维度的考察能够使我们把握伟大事业的发展节奏,能够使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踏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在国家建设、执政党建设、发展战略、世界作为等四个层面的实践不断拓展,空间维度的考察能够使我们认识伟大事业的艰巨任务,能够使我们面对困难而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