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勇 《人民公安》2008,(3):54-55
上林湖这个名字里,几乎包涵了它的所有信息:方向、环境以及气质。文字的符号作用最大限度地显现出来,像一条路,通向那个远山中的湖泊。所以提起这三个字.我就会立刻想起曾经在湖边呆过的那个下午。在我经历的成千上万个下午,那个下午依稀可辨.就像书中的一个夹页.我随手就可以抽取到它。我有一条通往上林湖的隐秘通道.它不在现实中.无须任何交通工具的介入;它穿过我的记忆,是抵达那里的一条最便捷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宋放 《中国妇运》2002,(5):17-17
在儿时的记忆中,康克清这个名字好似一个童话中的人物;在我上学读书时,她出现在我所读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故事书中;真正地了解和认识康大姐,是在我大学毕业,来到妇联工作以后。当时,我被分配在儿童部工作,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我多方查阅资料,了解儿童工作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其中《蔡畅、邓颖超、康克清论儿童少年与儿童少年工作》一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  相似文献   

3.
麻油飘香     
我不是一个美食家,但我是一个喜欢美食的人。喜欢美食,书店里看到“食谱”一类的书,就不免拿起来翻翻,遇上文字、印刷、图片精美者,还要买它一本。看这种书,也是一种享受。有时来了兴致,还要照着食谱亲自下厨。鲍鱼龙虾做不了,普通的鸡鸭鱼虾还是可以的。在家族里,我的“干烤大虾”、“糖醋鱼块”、“蒜烧茼蒿”、“肉末鲜香菇”是出了名的,每逢过年过节或家族团聚,孩子们吵着闹着要吃我做的菜肴。  相似文献   

4.
从青年时期起,我就喜欢逛书店,60多年来从未间断。在书店里,看看展出的新书,大致可以了解当时文化的一个断面。60多年逛下来,把这些连续的断面叠加起来就几乎是一部新中国的文化史。从我60多年逛书店的感觉来说:解放前,书少、精品多;解放后,书多、品种少;改革开放后,品种多、  相似文献   

5.
赵飞 《人民公安》2011,(2):62-63
读完纪实作品《中国警官的法兰西岁月》,好像自己到法国去进行了一次警务专业的考察旅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书的作者曾经担任中国驻法国首任警务联络官。他用聊家常一般轻松舒缓的口气,把法国的警察、宪兵、高宫、百姓还有华侨等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群体.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面前。  相似文献   

6.
读书之悦     
人在旅途.荆棘密布,挫折如影随形。 18年前.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我,与同龄人一样.遭遇高考。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人算不如天算,临考前的一次重感冒,让我与“梦中的殿堂”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7.
“校长是个女的特能说能把你说哭了,善于做思想工作.副校长是个男的,特厉害。两个校长是一个红脸、一个白脸。”“我的父母根本摸不透我但我对他们那些心眼非常熟悉。”“大人的书无非是夸张、假话和套话。”1951年塞林格曾经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中创造了一个叛逆的、满嘴脏话的16岁的中学生形象一下子便引起了同龄孩子们的共鸣和极需了解儿女心态的家长们的兴趣。时隔49年在中国一部名为《别以为我们什么都不懂》的书同样在少年与家长中广为流传。本文开端所引用的就是《别》中一位13岁的少年所说的话他的成熟与老练令他骄傲不已但…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参加一个干部工作的聚会.一位50岁左右的干部说最近两个膝关节老是酸痛.一般走路没问题.但坐了一阵子之后,觉得站不起来了。有时早上起来.关节有些僵硬.慢慢动一动才渐渐活络。他这一说,周围好几个人都说:“哎哟.我最近也是这样的。”问这是怎么回事。我告诉他们.这种现象90%是由骨质增生引起的。骨质增生俗称骨刺.因为在X光片上面可以看到关节周围的骨骼增生.长得像“刺”一样。在全身每一个关节都可能长骨刺.这也是关节炎的一种.但是中国人最为常见的是长在膝关节、颈椎、腰椎。  相似文献   

9.
张立文的和合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张立文教授的《和台学概论——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一书问世了。当张先生在人生的旅程中走完一个甲圜道而进入下一次“轮回”时,他在学术思想上也完成了一个决定性的转变,即由’“我注六经”到“六经注我”.由哲学史家到哲学家的转变。和合学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转生的问题.亦即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适应、相接轨问题深思的结果。其核心在于传统文化的价值层面,在于其文化精神,亦即中国哲学。因此,首要的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转生,其结果是民族新哲学的建构。从发展形式而言,这种建构活动是“接着讲”中华民族本土…  相似文献   

10.
我知道有很多人看过我的书,之所以这些书受到读者欢迎,是因为人们需要寻找一种心灵的和谐。这些书受到欢迎,绝不是我个人的成功,而是中国文化的成功,因为中国文化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宁静,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内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2006年6月.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李绍珊、李虹玉合著的《桃花六记》,作者第一时间送给我赏阅。此书之奇妙。令我赞叹,书中倾情描写了桃花的渊源和神韵,读后总想写上几句话.可用“桃花一片诗如海。一枝一叶总关情”来概括其美妙。  相似文献   

12.
曾经看到一个企业办公楼的宣传板写着这样一句响亮的口号:“凝聚力就是竞争力”。越琢磨就越有启发。 这个企业是从一个人发展起来的.如今做到资产上亿,还在不断的进取之中。谁能想到.如今风云万里却依然谨言慎行的董事长.当年竟是一个开小作坊、靠手艺一点一点做起来、一分一分积累起财富而成就今天的。我不知道从一分到一亿的距离有多长.不敢想像.也想像不出来,但这个企业上下、工作伙伴和周边朋友的高人气,让我心生感叹。  相似文献   

13.
一个民族的诞生,往往要经历一番磨难,一个国家的诞生,又常常伴随着流血和牺牲。中国也不例外,无数革命的先烈为了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49年1I月1日.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我激动地流下了热泪、祖国终于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人民终于有了自己的国家。作为中华儿女,我为您而骄傲。全世界所有向往和平的人民都为您而骄傲。看着影片,我仿佛置身于历史。1841年的邪片战争,轰开厂清政府的大门,一向以闭关锁国…  相似文献   

14.
朱铭 《春秋》2011,(6):38-39
虽然会写字,也偶尔写点毛笔字.但是,对于书法艺术。我实在是个外行。记得大约是199]年,已经故去的鲍时祥先生约我为董治安教授主编的《中华文化精华文库》编撰一本赏析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书。按要求,是包括绘画和书法的。我当时正在艺术学院担任美术史课程.素材倒也不乏,信手拈来,感觉还算轻松。但是,在我的课程中,主要是绘画、雕塑...  相似文献   

15.
我的阅读紧紧伴随着改革开放之后的出版物,自然而然地,我就成了改革开放的成果,是亿万个成果里面的一个。我把我读成了我,这是我最为满意的一件事。真正的启蒙阅读始于改革开放《同舟共进》:您的书房里主要收藏些什么书?最近在读什么书,有何感想?毕飞宇:我的书房极其普通,没有什么孤本或善本,全是市面上的大路货。比较下来,存量最多的是商务印书馆和译林出版社的出版物,很大一部分还是我年轻时候购买的。我的书房空间很有限,许多书都被我处理了,一轮又一轮,但是,这些书还在。我很感谢这些书,我一直说,我是改革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这一波作家。对我来说,何为改革开放?就是一系列应运而生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实用主义的读书者。对我无用的书或毫无价值的书,我是一概不读的。说句心里话,在如今书刊泛滥的年代,读某些书,简直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因此,有些报刊我订了一次就坚决不再订了,唯独松安月刊》例外。最初见到这本刊物是在1992年春天,是那时的驻村民警推荐的。当时接讨刊物一读.便被它的别具一格深深地吸引了。从那时起,或单位订,或个人订,《公安月刊》成了我的“挚友”。六七年来,我对这位特殊的朋友感触最深的是它的“真”与“理”。一方面,它真实地再现了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社会芸芸众生相;另一方面,它从法律、…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斯宾塞·约翰逊和我一起合著《一分钟经理人》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奶酪的故事”。自从听到这个寓意深长的故事以后,我就一直盼望着他能把这个故事写成书,使我们大家都能读到它,一起分享书中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教益。因为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回味这个绝妙的故事,惊叹它带给我的启迪。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个月,我国社会最热门的一个主题词就是中国梦,无论新闻媒体还是干部群众,都在淡中国梦,都把中国梦跟自己工作联系起来。如果有人问我的中国梦是什么?作为大学教师、一个文化人,我有三个梦想。  相似文献   

19.
熊召政 《政策》2008,(6):59-59
汶川地震发生时,我在上海。一位朋友正在打电话.他突然放下电话,惊道:“我的头好晕啊,觉得眼前的楼在摇晃。”这时,楼层里的人都站起来,说楼就是在晃啊,悬挂的电视机都在摇摆呢。大家意识到地震了。一分钟后。我远在武汉的家人打来电话,说所住的高楼突然摇晃起来,大家都吓得跑出来了。接着,深圳、西安的朋友都给我打电话,他们都感受到了地震的余波。我意识到,是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这么多的地方都产生如此强烈的震感。10分钟后,我收到了一则短信:2点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7、6级(后来升为7.8级)地震。一个多小时以后.我又接到另一条短信:“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启程前往灾区。”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军队基层管理者.我深刻体会到把握青年官兵心理特点.调动官兵积极性.把心理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军事训练有机结合,对于增强部队战斗力、构建和谐军营的重要性。因此,我平时非常注重学习管理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部队装备保障官兵心理管理》刚下发到连队便引起了我的注意.翻看了几页就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连读了两三遍.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