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以及司法审判理念的不断更新,全国各地法院日益重视司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脉联系,均采取了丰富多样的举措推动司法贴近人民群众,司法贴近群众,作为群众路线在司法领域的具体实践,其核心问题就是该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因此,人民群众的需求既是我们司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司法贴近群众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从群众中来,一切来自群众,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对"人民"二字的最好诠释,也是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体现,揭示了新时期人民法院的工作宗旨,是各级法院司法工作的终极目标和追求。2011年以来,我院主动适应司法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扎实开展"司法为民123工程",通过公正高效透明的司法活动,切实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力争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3.
叶慧 《今日浙江》2014,(20):22-24
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法治浙江"建设进程中,浙江公检法系统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和期待,推动司法公开,推进规范化建设,提升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每一次执法活动都有"规"可循"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公安机关作为执法者,其严格执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防线。  相似文献   

4.
正回应型司法,是司法发挥能动作用以回应社会需要的一种审判工作模式,源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法社会学的观点,结合中国国情,简言之即"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随着社会转型不断深化、群众司法需求和民主意识日益增长,司法机关如何与群众的司法关切与需求充分对接、体现司法为民的价值取向,更好地为法治型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保  相似文献   

5.
微言博语     
@译赋人生:"正义不仅应当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公开不仅能彰显正义、震慑犯罪,还有助于形成舆论监督来规范司法行为,改进司法工作。防止截留、歪曲、变味,通过一件一件让群众"看得见"的案件审理,才能做实社会公正底线,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法制日报评论部:在一个不断推进司法民主和积极倡导依法办事的国度里,法院裁决依据的公开、透明和裁判理由的充分说理极其重要。这是破除司法擅断和刑罚适用神秘  相似文献   

6.
黄晔 《人大研究》2014,(9):24-28
<正>总体来看,监督司法依然是人大监督工作的薄弱环节,人大开展监督司法工作的力度和实效,与宪法法律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一定差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健全人大监督制度的新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继续探索和完善人大监督司法工作的方式方法,真正提高人大监督司法工作水平,成为新时期人大司法监督工作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建立和维护司法权威,建设法治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树立司法权威、提升检察公信力,既是回应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新期待新要求的需要,也是检察工作的价值追求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谢进杰 《人民论坛》2020,(3):107-109
基层司法贴近大众生活、植根社会实践,是洞悉社会治理与司法面貌的窗口。我国司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基层。基层司法改革存在人案矛盾、差异化难题、创新力不足、公信力不足等四大挑战。要围绕当前基层司法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优化司法制度,推进改革成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司法需求。  相似文献   

9.
叶妹所长     
正"只要坚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把基层司法工作做到田间地头、做到农家小院、做到群众心坎上,一定能赢得群众的信任。"说这话的是合浦县司法系统唯一的女所长———党江镇司法所所长叶华玲。2013年3月,叶华玲参加合浦县"党江司法所所长职位公推公选",以第一名的成绩脱颖而出,从此打破了合浦县化解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男人唱主角的局面。一米七的高个子,30出头的年纪,叶华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个精明强干的女干部,接触多了  相似文献   

10.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不仅是各级人民法院司法工作的目标,也是全国人大加强司法工作监督的目标。2019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对刑事审判工作的监督,夯实社会稳定的"压舱石"。2019年10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刑事审判工作情况的报告》。  相似文献   

11.
司法规律作为人类司法实践活动的规律,凝聚了人的需要和价值目标。"我者"之所以接近司法规律,本质上是源于自身的价值需要。这种价值需要驱使"我者"去主动地认识规律、能动地把握规律、创造性地去利用规律,让司法规律的作用由自发转变为自觉。司法价值的实现也总是受到司法规律的支配。司法价值的实现过程本质上是司法规律在起作用,司法价值的实现即司法规律的实现。司法规律和司法价值作为司法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都无外乎是司法实践的产物——他们生成于实践之中,存在于实践之中,作用于实践之中,最终在实践中实现统合。  相似文献   

12.
袁曙光 《求索》2012,(9):117-118,29
"和谐司法"是指在法治社会框架下,遵循公平、效率和人权的价值导向,以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均衡统一为目标指向的司法权运行状态。强调人本理念,公平、公正与效率有机统一的理念以及着眼化解现实矛盾的司法实践理念是当代和谐司法的重要特质。然而,当下尚存在诸多影响和谐司法的现实困境。为此,坚守"不告不理"及"司法为民"的基本司法原则,建立合理的司法权力配置机制及外部沟通机制,推进司法职业化进程、建立科学的司法职业伦理将成为我国和谐司法的重要进路。  相似文献   

13.
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是此轮司法改革的重大举措。普遍观点认为,此举可有效破解长期影响我国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审判管理行政化,且能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实现司法公正。受制于现行体制,新的司法管辖制度以及为实现该制度而先行的"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的改革措施可能难以实现其实施的初衷,且可能导致新的司法地方化、行政化,以及新一轮司法资源的浪费。对此,可以从培育精英化的法官群体、推进法院内部司法行政管理独立运行、增强法院与社会的亲近性三个层次配套推进制度建设,以实现改革目的。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作出工作部署,还是进行司法审判、司法管理、司法改革,都要坚持从人民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  相似文献   

15.
胡道才 《群众》2014,(2):34-35
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司法人民性的根本体现。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强调:“人民司法事业发展史,就是一部司法为民的历史;人民司法事业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在司法为民上。”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相似文献   

16.
在临沭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向大会作工作报告,代表们在审议讨论时纷纷表示,过去的一年,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县法院和县检察院依法履职,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全县司法工作取得新进展。为群众依法维权敞开大门去年,县人民法院共新收案件8333件,审结8117件,其中刑  相似文献   

17.
司法的公信力是保证司法价值得以顺利实现的条件,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前提,也是提升我国新时期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于深化司法改革意义重大。深化司法改革,内容涉及司法独立、司法公开、司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主体等制度。相对的司法独立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前提性要素;充分的司法公开为提升司法公信力提供了外部条件;实质的司法参与形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形式和要径;有效的司法监督是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保障;高素质的司法主体构成提升司法公信力的载体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日照市两级法院针对人民群众实际司法需求而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活动,让司法走出法院大门,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拓宽司法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方法,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颠覆性地开创了一个时代。互联网民意在敏感案件中异化为"民意病毒",其干预司法的现象日益突出。针对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司法机关若想引导民意,克服"民意病毒"的蔓延,就要设立网络交互机制,发挥自由裁量权并重视群众朴素的正义感,加快推进法官职业化和司法独立,指引公民建立法律信仰,树立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复杂曲折历程催生了不同的理论框架。作为反映司法体系和司法能力现代化过程的我国司法现代化转型,其最高价值目标在于彰显司法"定纷止争、权利救济、制约公权、保障人权、维护公平、守卫正义、促进和谐、增进人民福祉"的功能。当代中国司法现代化转型面临着传统法律文化的制约,外发式、激进式改革思路的误导与司法权威缺失等困境。司法现代化转型既有当下现实的必要性,又有法治理论与实践上的正当性。我国司法现代化转型发展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价值目标转型、职权模式转型、保障机制转型、人事管理机制职业化转型和司法应用技术手段革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