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旗 《瞭望》1997,(13)
1996年,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再次受到强有力的遏制与打击。台湾当局长期推行的“务实外交”政策得到的却是不务实的结果:国际社会坚决支持中国政府的一个中国政策,台湾当局以各种手段希图提升国际地位,“拓展国际生存空间”,以及将台湾问题国际化的目的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秦华 《瞭望》1998,(10)
台湾当局再度推动﹃南向政策﹄别有用心秦华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后,台湾经济也出现股市剧烈波动、汇率大幅下跌、外汇储备减少、制造业普遍受到冲击等现象。但台湾当局为政治需要,全然不顾岛内经济所受影响,以“金援”旗号开道,大力推动第二波“南向政策”。台湾当局自...  相似文献   

3.
远洋 《瞭望》1995,(29)
从1993年起,台湾当局在国际上鼓噪“重返联合国”,这种逆历史潮流的活动连遭挫败。然而,台湾当局的领导人并不从中清醒过来,反而在背离“一个中国”原则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今年台湾当局为挤进联合国而玩弄的一些新花招值得人们注意。 暴发户心态毕露 用重金买会籍 前不久台湾“外交部”一位高级官员声称,如果允许台湾加入联合国,台湾愿意提供其国民生产总值0.44%即10亿美元给联合国。在台湾当局看来,联合国不是世界各主权国家组成的庄严的国际组织,而是一个俱乐部,只要用金钱就可以买到会员资格。对此,国际公正舆论已严肃批评这是对《联合国宪章》的亵渎,是对联合国各会员国的侮辱。 其实,“金钱外交”是台湾当局“开拓国际生存空间”、推行“务实外交”的一贯手法。八十年代末,台湾当局为拉拢中南美洲和非洲一些小国与其“建交”,施展“银弹外交”、不过当时为了“顾及颜面”,此种活动都在  相似文献   

4.
鲍信 《瞭望》1993,(49)
吾兄: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雅图会议刚结束,以地区经济体而非主权国家身份出席会议的台湾当局的一位“经济部”高级官员,迫不及待地就海峡两岸关系和台湾地位问题发表了一通“政策宣示”,公然宣称采取所谓“以一个中国为指向的阶段性两个中国”政策。紧接着,台湾当局“外  相似文献   

5.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上台后,台湾岛内局势严重动荡,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紧张。同时,涉台国际环境有更加复杂化的趋向。但从总体上看,涉台国际环境仍然对我有利。 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政策及其调整变化,历来是涉台国际环境的决定性因素。去年 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导致海峡两岸关系再度严重恶化后,台湾海峡发生严重冲突的现实可能性引起了美国的高度关注。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当选后,美国对台湾海峡爆发冲突的担心始终存在。可以说,防止台湾海峡发生冲突,已成为美国对台湾问题政策的重点。正因为这一政策重点的突出,使涉台国际环境变得…  相似文献   

6.
严景 《瞭望》1995,(25)
台湾当局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举证严景近年来,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的问题上逐步倒退,直至公然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给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制造了更大的障碍,值得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重视和警惕。台湾当局“两个中国”政策的出笼决非偶然...  相似文献   

7.
夏农 《侨园》2005,(1):30-31
从李登辉到陈水扁,从“务实外交”到“过境外交”、“度假外交”,台湾当局的招牌换了不少,内里其实都是一样,那就是“金钱外交”。这些年围绕着“金钱外交”,台湾当局导演了一幕幕怪剧,其“怪”之程度在世界邦交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而其目的就是为了所谓“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在国际社会兜售“一中一台”和“台湾独立”。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3,(51)
对于美国这次发出的信息,我认为有三点值得强调:首先,美国是国际社会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国,布什总统的讲话相当程度上代表主流国际社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湾当局假借所谓“民主”分裂国家的行为。其次,布什总统的讲话表明,美国政府公开表明反对台湾当局近期以来所谓“公投”和“制宪”言行的立场,这  相似文献   

9.
化青 《瞭望》2002,(23)
台湾当局领导人已执政两周年,但“察其言、观其行”,人们并未发现其“改善两岸关系”的“善意”,其所到处“宣示”的有关两岸关系的言论,无不是一个个“作秀”的表演;而它所包藏的“渐进式台独”的祸心,更让人忧虑。5月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金门大担岛的讲话,被台湾有关方面认为是当前形势下台湾当局领导人大陆政策的“三大宣示”。然而细细分析其三点“大胆重申”,无非是又一次“作秀”表演,与其执政两年来的“实际作为”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10.
东艳 《求知》2013,(2):55-58
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国际经济新交化与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理论研讨会上.与会代表纷纷就国际经济新变化和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将与会代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越东 《瞭望》1996,(40)
台湾当局的所谓“大陆政策”心迹可以用李登辉的一句话予以概括,即“我们要了解中共最怕的是哪一套,就把这一套作为我们本身的策略”。纵观台湾当局制定的大陆政策可以明显看出,凡是我们主张的、提倡的,他们就反对,即使没有反对的理由也要谨慎对待;凡是我们反对的,台湾当局都要大力推动。他们称之为,以小事大,必须以谋事之。否则,就会落入圈套或会被吞并  相似文献   

12.
益浩 《瞭望》1988,(22)
李登辉上台伊始,即对台湾的“弹性外交”以及如何解决台湾参加亚行年会和国际组织的称号等问题发表了新的看法,随后,台湾当局即宣布组团出席今年4月底在马尼拉举行的亚行年会,改变了因拒绝接受亚行董事会决定要台湾当局改称“中国台北”而连  相似文献   

13.
今年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记者采访时,公然向世人宣称台湾当局已将两岸关系定位在“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李登辉的“两国论”一抛出,立即受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强烈反对和严厉谴责,国际社会也普遍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但是,李登辉并未有所收敛。8月10日,他在谈到“两国论”引起国际社会哗然时,竟称“愈闹愈大,愈闹愈好”。在8月28日至29日国民党第15全会第2次会议上,李登辉执意将“两国论”写入国民党的文件,作为国民党对大陆政策的指导方针。看来,李登辉是铁了心要否定…  相似文献   

14.
章欣 《侨园》2001,(3):12-13
台湾当局为搞“金钱外交”,四分之一“援外贷款”成呆帐。台湾当局利用贿赂、收买等方式搞“建交”、“复交”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4,(31)
七月初,台湾当局在“大陆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对外公布了一份《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以下简称《说明书》),首次正式将海峡两岸明确界定成两个“对等政治实体”.《说明书》通篇很少谈及如何发展两岸关系,却大谈两岸分裂、分治的所谓“客观事实”,只是将中国统一作为其未来长远追求的目标.诚如香港媒体所言:“总的来说,台湾《说明书》的精神,就是要中共及国际社会,承认两岸‘分裂分治’的现实,在‘一个中国,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基础上,谋求台湾独立”.  相似文献   

16.
台湾当局“涉及两岸关系立法”概况分析 台湾当局涉及两岸关系立法,是国民党政府迁台以后,由台湾当局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名义实施的用以调整海峡两岸间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的总称。从广义上讲,还应包括台湾当局发布的有关两岸关系的政策性文件。  相似文献   

17.
邰平 《瞭望》2001,(25)
5月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中美洲危地马拉对随行采访的岛内记者表示,对台军售与过境美,国绝对不是对中国大陆的挑衅,台湾当局绝对不会错估与误判两岸情势,台湾绝对不是任何国家的棋子,台湾绝不放弃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与努力,两岸关系绝对不是零和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新五不政策”。此番言论出台后,台湾当局文宣部门马上鼓吹这显示了当局“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而岛内外的不少舆论,则尖锐地指出了这些论调的虚妄。事实恰恰是,他对改善两岸关系并无诚意。  相似文献   

18.
姚植传 《团结》2001,(1):41-42
一、两岸关系陷入僵局的根本原因是台湾当局蓄意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图谋“台独”。 众所周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对对台政策进行战略性调整,并逐步形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从而结束了两岸关系长达30年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凭借其经济实力,大力开展“务实外交”,完全以“分裂国家’为目的来拓展其“国际生存空间”。其花样不断翻新,手段也层出不穷。主要有如下几种。“金钱外交”。1、加强和巩固与“邦交”国的关系。目前,台湾当局在国际上有30个“邦交”国,这是台湾的“外交”重点。为此,台湾往往挟经济实力为后盾,以减免债务、扩大贸易、增加投资为诱饵,对这些国家开展“外交”攻势。2、提升与无“邦交”国的交往层次。1995年7月,台与非洲某国“建交”,出价是3500万美元。3、积极参与各项国际组织,特别是联合国,这是台…  相似文献   

20.
尚鸿 《党政论坛》2009,(6):29-29
美国新政府对外政策向何处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从奥巴马提出的政策主张和美国面临的内外形势看,奥巴马外交“新政”将主要从理顺五大关系入手,着力消化布什政府留下的“外交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