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史振军 《中国公证》2007,(11):31-32
一、保全证据公证的概念 保全证据公证成为公证业务新的增长点,并具有巨大的开拓空间.这已成为业内的共识。笔者认为.“保全证据公证”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从“公证”的字面意思来看,“公”原本指的是国家权力效力,而“证”就是“证据”、“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11条规定的十一类公证事项,  相似文献   

2.
汤泉 《中国律师》2009,(2):52-53
2001年8月22日,香港某公司发现重庆家乐福(carryfor)连锁超市有限公司棉花街店及金观音店销售其“拥有版权”的盗版CD、VCD光盘.遂购得上述光盘15盘,并经公证机关公证,证明是重庆家乐福上述两店所售;其后,又向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于2001年11月12日,裁定保全重庆家乐福上述两店的财务证据。香港某公司认为,家乐福销售其拥有邻接权的盗版CD、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证》2012,(10):63-63
2012年8月31日.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公证处为国家二类保护鸟类栖息地提供保全公证.以保护正受到威胁的“鸟乐园”。据悉.为鸟类提供保全公证.在黄冈市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4.
2D07年12月17日.广东省深圳市公证处接待一电子邮件保全公证申请,申请人要求对其公司的电子信箱中留存的电子邮件进行保全。对于该类公证,该处曾专门与广州市南方公证处(原广东省公证处)进行过业务研讨,会议特邀的“21CN宽频”运维专家认为。“下载至一般用户的客户端软件中的邮件是可以修改的,但修改的时间与接收的时间不同”。因此建议除发送邮件外。对电子邮件保全公证不宜受理。实务中,深圳市公证处暂未开展此类业务,但对该类申.请的探讨一直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5.
相比之下.一些新型的公证逐渐受到市民青睐。除现在比较普遍的提存公证、婚前财产公证外,文书送达公证、证言公证特别是证据保全公证很受市民欢迎.很多市民为维护权益.把手里掌握的“证据”进行公证.以作为法律证据使用。  相似文献   

6.
宋伟 《中国公证》2010,(2):25-27
一、保全证据公证的先天优势 预防性保全证据公证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获取并保全电子证据。是保全证据公证的一种。目前,关于计算机取证尚无统一定义.计算机取证方面著名专家和权威人士Judd Robbins对计算机取证做如下界定:“计算机取证不过是将计算机调查和分析技术应用于对潜在的、有法律效力的证据的确定和获取。”取证专家Reith Clint Mark认为计算机取证是“从计算机中发现证据的技术和工具”。  相似文献   

7.
3月1日,《公证法》实施4周年。伴随着江西省经济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江西省公证事业也取得了明显进步.由原先的遗嘱、财产继承、赠与的传统“老三样”,向网络证据保全、红歌会现场监督等新型公证事项拓展。近日。记者从各公证机构采访了解到一些特色公证事项.深刻体会到,公证工作已逐步从“鲜为人知”走入“寻常百姓家”。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公证理论界一直延续着这样一种观念,即“诉前证据保全由公证机构办理,诉讼证据保全由人民法院负责”。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值得探讨。笔者认为,公证机构不仅能办理诉前证据保全公证,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办理诉讼证据保全公证。我国《民事诉讼法》第64...  相似文献   

9.
第一。超越执业区域进行保全网络证据公证的效力问题。 超越执业区域进行保全网络证据公证也叫异地取证.是指公证机构在规定的本执业区域以外的地方进行保全网络证据活动。比如.申请人为郑州市某单位,在郑州市某公证处申请办理保全网络证据公证,侵权人为上海某网吧,申请人、公证员前往上海取证.一般认为这个公证即属于超越执业区域的公证即异地公证。根据《公证法》和《公证程序规则》的规定.普遍认为.这个公证应当由上海的公证机构受理。  相似文献   

10.
按照司法部关于“要进一步加强公证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坚持信念、精通业务、维护公正、恪守诚信’的公证队伍”的工作要求,第四批“全国公证行业文明公证处”和“全国优秀公证员”评选活动顺利开展并已圆满结束。公证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一支高素质的公证队伍来实现。从2005年教育规范树形象活动、2006年全国公证岗位培训活动,到公证行业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公证队伍建设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证据保全是现代公证机构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业务,我国《公证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公证机构办理的公证事项中,明确含有“保全证据”这一事项。证据保全公证是指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对与申请人权益有关的、有法律意义的证据、行为过程加以提取、收存、固定、描述或者对申请人的取证行为的真实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薛凡 《中国公证》2006,(8):9-12
一、公证文书效力与公证效力的区分 “效力”一词,西方久负盛名的法学家凯尔森在其名著《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解析道:“我们所说的‘效力’,意思就是指规范(norm)的特殊存在。说一个规范有效力就是说我们假定它的存在.或者就是说,我们假定它对那些其行为由它所调整的人具有约束力。”凯尔森的这一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理解公证文书效力的钥匙。然而当我们讨论公证文书的效力时,有可能会发现,公证文书效力与公证效力其实并不是同一概念,如有些论者已经指出“公证效力与公证书效力是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范畴,是同一事物不同层次之间的规定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孙玉梅 《中国公证》2008,(11):27-28
由于受传统认识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一般认为保全证据过程中,公证的功能不过就是证明而已。笔者认为,这种狭隘的认识和狭义的功能定位.在很大层面上忽视了公证在保全证据过程中多种功能的客观存在,并在实践中或多或少影响了被保全证据的效力质量。本文试就保全证据公证中四种常见的公证功能及在实践中的法律意义与同仁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徐智勇 《中国公证》2009,(12):47-49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17条第2款规定:“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该条规定为公证机构办理强制拆迁房屋证据保全公证提供了法规依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仅就亲身经历的一个案例来阐述对该规定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司法》2008,(5):111-112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深入开展“公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主题实践活动,日前,浙江省丽水市司法局公证管理处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在丽水市公证行业中开展“关注民生、服务‘三农’”公证法律服务结对活动,以进一步发挥公证围绕中心,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为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推进丽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6.
曲向东 《中国公证》2012,(10):32-35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分组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改草案时.马福海委员提出.为了充分发挥公证机构在保全证据方面的职能优势.减轻法院的负担.建议在草案中明确公证机构是实施证据保全的主体。①目前我国在民法方面实施证据保全的主体主要有两个,一是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诉讼保全,二是公证机构,按照《公证法》的规定进行诉前保全,也称非诉讼保全。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早已被公证死去的人,7年后竟然复活了,而且还凭空给“公证”出了一个“妻子”。2006年年底,成都市律政公证处这个“一个生者的‘公证死亡’”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公众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王洋 《中国公证》2007,(4):9-10
当前,全国公证行业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人大政协两会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证法律服务,同时,《公证法》的贯彻实施也已进入重要时期,第四批“全国公证行业文明公证处”和“全国优秀公证员”评选活动在这个时候开展,意义重大。司法部党组和中国公证协会党组对这次评选活动高度重视。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就此专门作了重要批示:“开展‘全国公证行业文明公证处’‘全国优秀公证员’的评选活动,是促进全国公证队伍学先进、赶先进,加强自身建设,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应该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确保评选工作顺利进行,确保评选的公证处、公证员符合标准,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作榜样。”  相似文献   

19.
公证事项都有申请受理阶段.一般来说公证事项的启动对公证处来说都是被动的.证据保全公证也是一样。根据相关程序和各级公证协会的办证指引.对于保全证据公证.申请人一般都要提交主体资格的证明、情况说明、公证申请书和保全证据有关的证明材料。基本的材料齐全后.进行受理然后审查。但在实践中.公证员一般是审查了相关材料后.与申请人进行沟通.然后再决定是否受理。把审查放在受理之前.似乎更加符合办证的思维和习惯。在面对公证申请和公证咨询时,公证员应该怎样审查?我的办证思路包括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20.
一、公证保全证据在“证据领域”中处于优势的榜首地位 (一)证据领域中的佼佼者 公证保全的证据可谓是证据领域中的佼佼者。证据领域也可称为“证据市场”。是就所有证据的存在与流通而言。从广义上说。证据市场是一个极其庞杂的涵盖所有证据的聚集地.同时也是一个实现证据价值的流通渠道与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